吳仲玉 劉兆云 陳 軒
1.福建省寧德市中醫(yī)院臨床藥學室,福建寧德 352100;2.福建省寧德市中醫(yī)院脾胃病科,福建寧德 352100
選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住院并使用注射用PPI 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105例(52.50%),女95例(47.50%);年齡23~75歲,平均(49.01±5.69)歲。納入標準:①住院預計>7 d 者;②明確應用注射用PPI 展開治療者;③病例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注射用PPI 禁忌證者;②兒童、高齡患者;③處于妊娠、哺乳期的女性;④過敏體質。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
1.2.1 分析方法 統(tǒng)計患者科室、注射用PPI 使用目的、劑量、療程、溶媒選擇等信息,參照藥品說明書及相關文獻對其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分析。
1.2.2 評價標準 注射用PPI 用藥指征[5-6]包括治療用藥和預防用藥。(1)治療用藥:①消化性潰瘍;②上消化道出血;③應激性、非甾體抗炎藥物導致的急性胃黏膜損傷;④胃食管反流;⑤幽門螺旋桿菌根除;⑥急性胰腺炎。(2)預防用藥:①≥65歲;②嚴重創(chuàng)傷;③持續(xù)性低血壓、休克;④全身嚴重感染;⑤多器官功能障礙、機械通氣3 d 以上;⑥嚴重黃疸;⑦凝血功能障礙;⑧長期腸外營養(yǎng)、免疫抑制劑使用;⑨臟器移植術后;⑩12個月內出現(xiàn)上消化出血、消化性潰瘍;11○接受>4 d 的手術;12○化療患者;13○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應用;14○抗血小板、非甾體抗炎藥相關胃腸黏膜損傷預防。注射用PPI 給藥劑量及療程參照藥品說明書。注射用PPI 靜脈給藥建議[7]:①十二指腸、胃潰瘍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②昏迷、腸外營養(yǎng)、禁食等不宜口服的患者;③持續(xù)使用3~5 d 止血效果良好后,應改為口服給藥,療程控制為7~10 d。注射用PPI 溶媒建議[8]:①艾司奧美拉唑僅可0.9%氯化鈉溶液,溶解后12 h 內用完;②蘭索拉唑通過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選用100 mL 0.9%氯化鈉溶液溶解;③奧美拉唑選擇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溶液,溶解后4 h 內用完;④泮托拉唑選擇專用溶劑,溶解后3 h 內用完。
觀察不同品種注射用PPI 的使用情況、200例使用注射用PPI患者的科室分布情況及注射用PPI 不合理用藥具體情況。包括用藥指征不明確、劑量不合理、療程偏長、重復用藥、溶媒選擇錯誤等。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
本院臨床所用的注射用PPI 共4種,其中艾司奧美拉唑使用率最高,其次為蘭索拉唑、奧美拉唑(表1)。
本院200例注射用PPI 的患者中,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是脾胃病科,其次為急診科(表2)。
表1 本院不同品種注射用PPI 使用情況(n=200)
表2 200例使用注射用PPI患者的科室分布情況(n=200)
本院注射用PPI 中,不合理用藥率為13.00%,常見不合理情況為用藥指征不明確(表3)。
表3 本院注射用PPI 不合理用藥具體情況(n=200)
質子泵(H+-K+-ATP 酶)于人體胃黏膜壁細胞中存在,通過將胃黏膜細胞中的H+泵出,同時將細胞外的K+泵入,結合H+、胃內Cl-,致使高胃酸環(huán)境形成,而PPI 可對H+-K+-ATP 酶產(chǎn)生抑制作用,使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得到抑制[9-10]。1988年,第一代PPI 奧美拉唑上市,隨后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逐漸上市;現(xiàn)階段,PPI 類藥物已經(jīng)成為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臨床治療工作中的首選藥物,對于提升此類疾病的臨床治愈率具有積極意義[11]。近年來,隨著PPI 臨床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展,注射用PPI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增多,不良反應也逐漸被關注,如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頭暈、血小板減少、胸悶等,不僅會使患者痛苦增加,而且還可能引發(fā)醫(yī)患糾紛[12]。
現(xiàn)階段,PPI 除了被應用于胃酸分泌相關疾病臨床治療外,注射用PPI 還被應用于圍術期應激性潰瘍、胃黏膜損傷等疾病的預防中,其使用范圍表現(xiàn)出分散性特征,且相關指南中關于此藥物的劑量、療程等均尚無統(tǒng)一規(guī)定,導致此藥物的不合理應用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13]。本研究對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中注射用PPI 的使用情況展開調查分析,本院所用的注射用PPI 共有4種,其中艾司奧美拉唑使用率最高,其次為蘭索拉唑,與鐘韻偉等[14]的研究相似。艾司奧美拉唑是常用PPI 的一種,對于胃酸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已被臨床上廣泛應用,具有臨床療效、安全性確切等特征。蘭索拉唑是第二代PPI 中的一種,可與H+-K+-ATP 酶結合,在同等酸性條件下,對質子泵的抑制作用更為顯著。同時,蘭索拉唑側鏈上對氟元素進行了導入,親脂性、生物利用率更高,因此應用范圍較為廣泛。
本院注射用PPI 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的脾胃病科,其次為急診科,與伍延婷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脾胃病科是對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等疾病進行治療的主要科室,該科室內收治的疾病大多與注射用PPI 適應證相符,因此注射用PPI 的使用頻率較高。而急診科、骨傷科、普外科等科室使用注射用PPI 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應激性潰瘍、上消化道損傷等疾病進行預防。
本院注射用PPI 的不合理用藥率為13.00%,不合理情況為:①用藥指征不明確。當前,對于接受外科手術、化療、嚴重創(chuàng)傷、全身嚴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長期機械通氣及腸外營養(yǎng)等患者,臨床上多會選擇注射用PPI 治療,通過對胃腸黏膜進行保護,預防應激性潰瘍。但是,相關研究[16]指出,并非所有患者均需常規(guī)應用注射用PPI,如骨科手術、鈥激光碎石術、甲狀腺切除術、扁桃體摘除術、術后無需禁食等患者無需應用注射用PPI 預防應激性潰瘍。另外,無嚴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礙、消化道出血或潰瘍史等胸痛待查、高血壓等患者并不存在應激性潰瘍高危因素,因此也不建議對注射用PPI 進行預防性使用。②劑量不合理。對于重癥監(jiān)護室中的部分患者,為實現(xiàn)對應激性潰瘍的有效預防,臨床上可能會選擇超劑量應用注射用PPI。研究[17]表明,注射用PPI 若長期大量應用,可能會導致骨質疏松、骨折、低鎂血癥、感染等風險增加,且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大劑量,因此臨床上需根據(jù)推薦劑量予以注射用PPI 治療,且一般不建議超劑量應用。③療程偏長。臨床上通過注射用PPI 對患者進行治療時,為控制其病情,通常會用藥至患者出院。而相關文獻[18-19]表明,存在嚴重創(chuàng)傷、應激性潰瘍高危因素的患者,其胃酸pH值上升至4.0 以上時,即可停止應用注射用PPI,而重大手術者用藥至轉入普通病房、耐受腸道營養(yǎng)后即可停藥,無需長時間用藥。④重復用藥。對于癥狀較輕、耐受口服給藥等患者,除了選擇予以口服途徑給藥外,部分臨床醫(yī)生為促進患者癥狀改善,忽視注射用PPI 的靜脈給藥建議,選擇重復用藥,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增大。⑤溶媒選擇不合理。注射用PPI 對溶媒有嚴格的要求,如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不可通過酸性溶液進行溶解;蘭索拉唑通過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選用100 mL 0.9%氯化鈉溶液溶解;泮托拉唑要求溶液有穩(wěn)定的pH值(9.5~11.0),通過氯化鈉溶液溶解后20 min 會有變色反應出現(xiàn),需選擇專用溶媒。臨床中若注射用PPI 存在溶媒選擇不合理現(xiàn)象,可能會導致藥物療效下降,并增大不良反應風險。
針對以上不合理用藥情況,為進一步提升注射用PPI 臨床應用合理性,需重視:①醫(yī)院醫(yī)務科、藥劑科應進一步對藥品管理工作進行強化,通過管理、監(jiān)督等制度的制定與實施,規(guī)范臨床醫(yī)生用藥行為。②各科室應配備臨床藥師,定期展開處方點評工作,予以臨床醫(yī)生用藥指導,對患者實施合理用藥方面的健康宣教。③對注射用PPI 使用建議進行制訂與定期更新,醫(yī)院醫(yī)務科、藥劑科共同合作,制訂包括用藥指征、不同疾病注射用PPI 劑量、療程等內容的使用建議,為臨床醫(yī)生、藥師等提供參考,并督促其嚴格按照此藥物開具處方與給藥,進一步提升此藥物的臨床療效、安全性。
綜上所述,本院住院患者多使用的注射用PPI 以艾司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為主,脾胃病科用藥率較高,常見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為適應證選擇不合理。但此次僅選取200例樣本量,且觀察指標有限,可能導致結果出現(xiàn)一定偏差;另外,兒童、高齡患者對注射用PII 的應用需對劑量進行調整,妊娠、哺乳期女性則不建議應用此類藥物,相關臨床用藥資料缺乏,因此未納入此類患者進行研究,需進一步分析本院對注射用PPI的應用情況,并制定相應的合理用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