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存
(河南省濮陽市安陽地區(qū)醫(yī)院輸血科 安陽455000)
不規(guī)則抗體指ABO血型系統(tǒng)之外的抗體,其中最常見的為Rh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是導致新生兒溶血病、血型鑒定困難、輸血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對既往有輸血史、妊娠史患者,通過檢驗不規(guī)則抗體可有效提高輸血安全、預防新生兒溶血病[1]。血型鑒定與輸血安全密切相關,提高血型鑒定準確率是確保輸血安全的重要保障,與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既往研究通過鹽水法、蛋白酶法、聚凝胺法進行血型鑒定,配血時需反復洗滌紅細胞,操作復雜、繁瑣,對結果造成一定影響,降低檢驗靈敏度。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試驗(Microcolumn Gel Coombs Test,MGCT)法對血液樣本需求量少,污染相關影響較小,在輸血檢驗中具有較高靈敏度,有助于快速匹配血型[2]。本研究將MGCT法應用于ABO、Rh(D)血型鑒定及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以分析其臨床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輸血科患者1 255例,其中男704例,女551例;年齡22~53歲,平均(37.51±7.08)歲;合并妊娠史247例,合并輸血史116例。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無嚴重血液科疾??;新鮮血液標本。(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免疫抑制相關疾病、感染性疾病。
1.3 檢測方法 均以MGCT法、凝聚胺法鑒定ABO及Rh(D)血型。標本采集: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置入抗凝真空無菌采血管。(1)MGCT法檢測:選擇長春博迅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凝膠卡標記,將譜紅細胞以低離子溶液配成0.6%~0.7%濃度,共3份,加入50μl至所標記微管;分離血漿,分別在1、2、3孔加入50μl血漿,并對應加入50μl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譜細胞;置入孵育器15 min,溫度設置為37℃;以離心機進行離心操作,以900 r/min轉速離心2 min后,再以1 500 r/min轉速離心3 min;判斷結果。對MGCT法檢出陽性者行分型檢測,分別于Ctrl、IgG、C3d孔中加入1%紅細胞懸液50μl,孵育結果與上述方法一致。(2)凝聚胺法:選擇中山市生科試劑儀器有限公司的凝聚胺試劑盒,依次標記相同試管3個為對照管、主測管及次測管;主測管及次測管取獻血者1滴4%左右紅細胞滴入受血者血漿,對照管取獻血者1滴4%左右紅細胞滴入陽性對照組血漿;均給予低離子溶液0.65 ml、凝聚胺溶液2滴,混勻后室溫下孵育;以離心10 s,轉速3 400 r/min,取0.1 ml上層清液檢測凝聚反應,若無凝聚反應則表明試驗失敗。(3)統(tǒng)計不統(tǒng)疾病MGCT法檢出陽性分型情況。
1.4 判定標準(1)MGCT法。陽性:紅細胞聚集塊在凝膠中端或表面,或出現(xiàn)溶血反應,表明獻血者與受血者交叉配血不合。陰性:紅細胞沉降在底部,表示獻血者與受血者交叉配血相合。(2)凝聚胺法。顯微鏡下未見凝集則表示受血者及獻血者交叉配血相合,若出現(xiàn)凝集則表示配血不合。
1.5 觀察指標(1)統(tǒng)計MGCT法與凝聚胺法對ABO及Rh(D)血型鑒定結果。(2)統(tǒng)計MGCT法與凝聚胺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3)對MGCT法檢出陽性者行分型檢測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GCT法與凝聚胺法ABO及Rh(D)血型鑒定結果比較MGCT法ABO血型鑒定準確1 246例,凝聚胺法ABO血型鑒定準確1 214例,兩種方法比較,MGCT法ABO血型鑒定準確率99.28%(1 246/1 255)高于凝聚胺法96.73%(1 214/1 255)(χ2=20.896,P<0.001)。MGCT法Rh(D)血型鑒定準確1250例,凝聚胺法Rh(D)血型鑒定準確1 226例,兩種方法比較,MGCT法Rh(D)血型鑒定準確率99.60%(1 250/1 255)高于凝聚胺法97.69%(1 226/1 255)(χ2=17.174,P<0.001)。
2.2 MGCT法與凝聚胺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比較MGCT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1.20%與凝聚胺法0.64%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MGCT法與凝聚胺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情況比較[例(%)]
2.3 MGCT陽性分型檢出結果MGCT法檢出陽性者中存在IgG型37例、C3d型5例、IgG+C3d型13例。見表2。
表2 MGCT陽性分型檢出結果(例)
若輸注的紅細胞與機體血清免疫抗體不合,則會導致嚴重輸血反應,因此臨床輸血前需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為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美國血庫協(xié)會規(guī)定進行交叉配血前需檢測紅細胞抗原中的不規(guī)則抗體。常規(guī)輸血前檢查方法如凝聚胺法操作過程繁瑣,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自動化程度低,檢測準確率、效率受到一定影響。輸血患者多為危重癥,輸血不及時會增加致死風險,而輸注血型不合則出現(xiàn)抗凝現(xiàn)象,因此,快速、有效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及血液配對極為重要。
免疫溶血反應是輸血嚴重不良反應,其中以不規(guī)則抗體所致居多。本研究通過MGCT法、凝聚胺法檢測均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抗體抗-C、抗-c、抗-D、抗-E,且上述抗體皆屬于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IgG抗體是由輸血免疫刺激產(chǎn)生,屬溫抗體,具有紅細胞致敏作用,同時IgG效價強弱會直接影響輸血反應,可誘發(fā)遲發(fā)性溶血性輸血反應[3]。本研究經(jīng)檢測,MGCT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為1.20%,凝聚胺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為0.64%。陳麗娟等[4]在分析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陽性結果時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陽性率為1.16%(22/1 896),與本研究MGCT法檢測結果相近,證實本研究結果可靠。而本研究中MGCT法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率略高于凝聚胺法,其原因可能在于IgG抗體分子長度僅為24 nm,分子鏈較短,難以有效凝聚。
本研究中MGCT法ABO及Rh(D)血型鑒定準確率均高于凝聚胺法(P<0.05),提示MGCT法可提高ABO及Rh(D)血型鑒定準確率。凝聚胺法以低價離子介質破壞紅細胞表面負電荷并促使其聚集,加入凝聚液后通過凝集情況判定結果,凝集散開代表非特異性,凝集不散開代表特異性。但凝聚胺法結果受存放時間長短、液體加入量多少等因素影響,導致血型鑒定準確率有所降低。而MGCT法是新型血型配對方法,是由凝膠分子技術與抗原抗體反應相結合而形成的產(chǎn)物,可通過系統(tǒng)進行離心速率調整,通過控制凝膠濃度調節(jié)分子篩孔徑大小,凝膠顆粒網(wǎng)能快速分離凝結及非凝結紅細胞,單一微柱孔徑僅允許1個紅細胞通過,若紅細胞凝結無法通過則表示為陽性,若紅細胞通過則表示為陰性[5~6]。MGCT法通過標準化定量操作降低操作人員對結果評判的主觀性,且重復性好,分離游離紅細胞及凝集紅細胞后可清晰顯示檢測結果,檢測結果確切、客觀,可最大程度避免人為因素對結果的干擾。與傳統(tǒng)檢測方式相比,MGCT法靈敏度較高,金燕萍等[7]報道稱MGCT應用于臨床不規(guī)則抗體鑒定,靈敏度可達97.96%,對確保輸血安全有重要價值。因此,MGCT法有助于提高不規(guī)則抗體檢出準確率。
本研究對不同疾病MGCT法陽性患者進行分型檢測,發(fā)現(xiàn)IgG型明顯較多,而通過對不同疾病患者進行分型檢測,有助于明確該疾病嚴重程度,對輔助疾病診斷有積極作用。另外,MGCT法精簡紅細胞洗滌過程,操作更為簡單,對檢測標本量需求較少,尤其適用于大面積燒傷、嬰幼兒等難以采集血液標本患者,適用性廣,且標本保存時間長,便于后續(xù)行回顧性研究或原始資料查找。
綜上所述,MGCT法具有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等優(yōu)勢,應用于輸血科ABO及Rh(D)血型鑒定可明顯提高準確率,有效檢出不規(guī)則抗體,同時可輔助疾病診斷,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