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03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是理論、實踐、歷史相統一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典型性、趣味性、思想性決定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必然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當到了大學階段,大學生的群體特征決定了他們的主體意識要高于中學生,這表現在其獨立的價值判斷與選擇行為中。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增強實效就需要充分尊重這一客觀事實,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改進創(chuàng)新。傳統教學方式是最多的灌輸式的講授,這種教育方法在知識信息量的傳授中效率極高,但是卻難以讓大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難以增強大學生的代入感,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功能沒有被充分激發(fā)出來,所以大學生對灌輸式教學中的知識更多的是被動接受,這種被動接受的知識難以被大學生整合入自身的認知系統之中,難以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系,只能成為大學生被動應試的工具而已,這從根本上背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此,探索更具真實性、典型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教學方法就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從整個的教學過程來看,案例教學在很大層度上能夠彌補講授式教學的不足。案例教學以具體情境的設置,將學生引入其中,充分尊重的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可以以第一人稱視角參與到案例情境設定和分析中,學生能夠在案例參與中積極主動地分析案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感同身受的故事進程中,將通過案例的感知的經驗教訓以及通過案例分析揭示的理論邏輯整合入自身的認知系統中,從而使其成為指導自身人生發(fā)展、價值選擇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相統一的依據。案例教學凸顯的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尊重,強調師生之間平等的雙向互動交流,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本素材,教學案例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案例教學的效果。因為,案例教學的根本價值立足點是對學生主體性尊重,所以在選擇案例時,應堅持“三貼近”原則,選取突出真實性、典型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案例,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興趣,在理論與實踐、經驗與邏輯的統一中增強教學效果。具體說來,選取案例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教學案例的選擇要堅持真實性。思想政治課教學案例要從社會現實出發(fā)啟發(fā)學生的理性認知,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升華理論。所以,案例教學中的教學案例選擇要聚焦最新鮮的社會現實問題或者社會事件,尤其是跟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直接相關的事件中精選加工為教學案例。讓大學生學生感同身受,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應注意回避一些陳舊的、距離學生學習生活較遠的案例,容易引起學生的質疑,而使案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學案例的選擇要堅持典型性。教學案例選擇具有典型性,案例教學的設計才能夠事半功倍,教學案例中所蘊含的經驗和理論結果才能更顯而易見的被學生發(fā)現,從而發(fā)揮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教學中,通過追溯參加中國共產黨一大的13名代表的平均年齡只有27.7歲這一典型歷史事實,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刻認識到青年群體要尊重順應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準確把握中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將個人的人生價值實現與民族國家振興相統一。由此,能夠收到良好的案例教學效果。
3.教學案例的選擇要堅持趣味性與思想性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內容深厚,這對于理性思維還沒有充分成熟起來的大學生而言,學習具有相當的難度。而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將趣味性與思想性結合起來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所謂趣味性就是教學案例的選擇對學生有吸引力,能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思想性是指所選擇的案例在分析之后能夠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經驗,升華經驗中所蘊含的道理,使學生在發(fā)現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過程中受到啟迪,形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新時代是中華民族最為接近于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當代大學生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大學生要與祖國同行,可以啟發(fā)學生計算,我們進入新時代的年齡是平均18歲,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學生的平均年齡是35歲,而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學生自己算一算自己多少歲。由此啟發(fā)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祖國同行,要抓住機遇勤奮學習,全面發(fā)展。
1.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案例教學看似簡單,但是并非是簡單的講故事,而是要在課前進行精心設計,保證學生能夠從教學案例中得出教學目標所需的結論。因此,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是案例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在課程準備階段,要在海量信息中精心選取符合于教學需要又契合大學生群體興趣的教學案例。而且教學案例必須與基礎理論相呼應,能夠保證課程所要表達的思想通過案例能夠立體、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同時,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先入為主的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忽視學生可能對案例做出的不同解讀以及得出不同結論。因此,案例教學設計階段一定要對案例進行全方位的辯證思考,保證學生能夠得出必然正確的結論。
2.認真組織課堂活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本身都是立體化的、形象化的。教師更像是導演,要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引出案例,引導學生置身與案例之中,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并且能夠及時引導討論的內容和結論的方向。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觀眾和聽眾,而是教學舞臺上的“主要演員”,他們通過不同角色扮演所展現的是真實的自我,是真實的潛意識的價值觀。其中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的碰撞、沖突、交鋒、但是教師要能夠控制好案例教學的節(jié)奏和發(fā)展方向,能夠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達成符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同時,還要準確地把握好實施案例教學的切入點,即把所要運用的案例準確、適時地穿插在課堂教學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階段或環(huán)節(jié)上。
3.教師歸納總結和精講理論。案例教學,案例本身并非目的,解釋案例背后所蘊含的理論才是目的。所以,從案例中升華理論才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案例教學的總結時應注意對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進行評析,指出分析的思路與方法;總結出案例教學的價值,即從案例教學過程中收獲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啟示,并提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促使學生開闊視野,調整視角,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例如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通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國10天就建成了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火神山醫(yī)院,12天建成可容納15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yī)院的所爆發(fā)出的讓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之,啟發(fā)學生認清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決定的,從而堅定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1.選取有價值的案例。案例選擇過程中,案例選擇要遵循真實性、典型性、趣味性、思想性的標準,但是一個根本原則是不能偏離課本。教師首先要吃準吃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對教材的理論體系、理論邏輯、理論脈絡有了清晰系統的掌握之后,才能夠精準把握案例,對案例進行去粗取精的加工設計,從中選取最能準確表達和反映教學內容、內涵的典型案例,發(fā)揮好案例教學的作用。
2.注重引導學生從案例中得到啟發(fā)。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寓“理”于“事”,把深刻的理論融合在具體事例中,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發(fā)現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要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分析能力,要實現授之以漁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不能滿足于從案例到理論的過程,而是要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走向社會之后,對社會事件作出符合于社會主流價值的判斷和行為選擇,從而實現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
總之,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必將隨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必將不斷推進,運用得更加靈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