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建明,相萬年,賀明陽,朱現(xiàn)偉
(石河子大學 農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傳統(tǒng)村落模式已經不能順應如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口的轉移、勞動力的缺失都已造成部分傳統(tǒng)聚落的蕭條甚至消失?,F(xiàn)今,針對傳統(tǒng)聚落的相關研究,多數(shù)學者把目光聚焦于南方聚落,而對西北地區(qū)研究甚少。吐魯番塔格托維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勢特點,成為我國降水最少、最干旱的聚落之一。如今,人們高耗能的生活以及能源日益緊張成為了主要問題,在居住建筑中夏季降溫與冬季取暖占據(jù)了建筑耗能的一半以上。本文利用氣象軟件分析吐魯番塔格托維村的自然環(huán)境,有助于遏制其人居環(huán)境的不利發(fā)展,對于指導未來鄉(xiāng)村聚落的保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1-3]。
表1 塔格托維村聚落空間組團
塔格托維村位于新疆吐魯番西南側的亞爾鄉(xiāng)。東臨新城東門村,南接色依提迪汗村,西有黑山,北與托萬克亞爾村相接。南面有202省道、010鄉(xiāng)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yōu)勢明顯。塔格托維村居住用地為組團式,各組團之間通過道路及地形作為分隔,有明顯界限,呈現(xiàn)出不同的平面形式。由于各個組團用地情況不同,本文將其劃分為五個不同的組團(表1)。
ENVI-met是由德國Michael Bruse開發(fā)的一種三維動態(tài)微氣候模型,該模型可以綜合考慮風速、風向、空氣溫度、濕度、湍流、輻射量、生物氣候等變量因子,進而建立典型的城市柵格模型,計算模擬城市環(huán)境中實體表面、植被、空氣的相互作用。本文通過中國天氣數(shù)據(jù)網站獲取模擬地點2019年氣象天氣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過程中將氣象數(shù)據(jù)中的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參數(shù)導入ENVI-met軟件中進行模擬[4-5]。
采用不同尺度進行建模,以塔格托維村整體為對象,大尺度分析塔格托維村整體熱舒適性,小尺度分析塔格托維村各個組團熱舒適性(表2)。
表2 仿真模型示意
塔格托維村溫度模擬分布顯示,黑山周圍溫度比大氣溫度低。黑山可以抵擋部分太陽輻射,使其周圍溫度相對較低,但溫度變化并不明顯。農作物的蒸騰作用使周圍環(huán)境溫度降低,與模擬溫度相差3℃左右。濕度模擬分布顯示,在最小相對濕度為10%的情況下,農田作物的濕度最高達到17%,顯著提高了塔格托維村聚落西南方向的空氣濕度。受到黑山下山風的影響,西南作物蒸發(fā)到大氣中的水分會隨風進入塔格托維村,提高塔格托維村內的濕度,濕度可以達到14%左右。風速模擬分布顯示,在塔格托維村黑山及周邊居住區(qū),風速流動較小。在塔格托維村內部街巷空間中,狹長的街巷促使氣體流動,產生窩風,風速增加顯著。由模擬風速分布圖可以看出,建筑之間的風速為1.3m/s左右,屬于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PMV模擬分布圖顯示,塔格托維村相對舒適區(qū)域在黑山下及中心區(qū)域附近,PMV值為1左右,此處靠近山脈,同時植物分布密集。由此可見,農作物對改善聚落微氣候有著良好的效果,可以營造更加舒適的空間環(huán)境(表3)。
表3 塔格托維村微氣候模擬分布
溫度模擬分析。組團1以北為塔格托維村農業(yè)生產用地,由于作物的影響,此處溫度較低,在37℃左右。南面溫度相對較高,在39℃左右。組團2是塔格托維村新建規(guī)劃區(qū)域,由溫度分布云圖可以看出,居委會東側溫度比西側溫度低。學校西側場地開闊,陽光直射時間長,場地溫度較高,在40℃左右。組團3周圍沒有大面積植物,溫度變化不明顯,在41℃左右。組團4呈帶狀分布,東西兩側有大面積的葡萄地及部分喬木。植物的蒸騰作用使得周圍最低氣溫在37℃左右,與仿真模擬輸入溫度相比降低了5℃,組團整體的環(huán)境溫度在40℃左右。組團5位于黑山之下,民居相對較少。風從黑山向下流動,帶走部分熱量,溫度在40℃左右。
濕度模擬分析。組團1受農作物蒸騰作用影響,濕度在13%左右。組團2因為是新建規(guī)劃區(qū)域,所以相比較其他組團濕度略低,為11%左右。組團3建筑物較多,植被較少。東側和南側濕度相對較高,整體濕度在12%左右。組團4西側有防護林,濕度在17%左右;東側是農業(yè)生產用地,濕度在20%左右;該組團整體濕度高于其他組團,改善了周邊小氣候,提高了居民的舒適性。組團5受地形的影響,建筑植被稀少,組團整體濕度變化不顯著,在12%左右。
風速模擬分析。組團1東面風速較大,在3.8m/s左右;民居周圍風速較小,在1.9m/s左右;北面種植作物,阻擋了氣體的流動,風速相對較低。組團2受居委會和學校建筑高度的影響,氣體在組團內受到阻礙,導致建筑東側風速較大,在4.3m/s左右,西側風速在1.5m/s左右。組團3建筑物密集,氣體不能很好地流通,風速變化不顯著,在2m/s左右。組團4左側的防護林起到了較好阻擋作用,使得該組團左側風速在1.6m/s,越往西,風速越大,到4.8m/s左右。組團5中建筑物的間距較大,容易形成窩風,增加了氣體的流動速度,建筑物周圍的風速大小在3m/s左右。
PMV模擬分析。組團1建筑周圍的PMV數(shù)值在2.3左右。在組團東、北兩個方向,PMV數(shù)值為2.9左右;在組團西邊,PMV數(shù)值在3.4左右,會讓人感到燥熱、不舒適。組團2整體PMV數(shù)值在3.2左右,居委會東側受行道樹的影響,PMV數(shù)值略低。組團3以東為農業(yè)生產用地,PMV數(shù)值接近2.4。組團4中道路把組團劃分為東西兩個片區(qū),西片區(qū)主要受防護林影響,PMV數(shù)值在2.5左右;東片區(qū)PMV數(shù)值在2.1左右,更加接近舒適的數(shù)值。組團5受黑山的影響,PMV數(shù)值較低,在2.6左右。越靠近黑山,PMV數(shù)值增加越大。由于黑山土壤的比熱容相對較低,在受到陽光強烈照射后,地表溫度迅速升高,且高于周圍環(huán)境溫度,會讓人們感到不適(表4)。
表4 組團微氣候模擬分布
(1)塔格托維村整體分析表明,該聚落氣候適應性相對較好。在受到太陽強烈照射下,黑山地表溫度迅速升高,且高于周圍環(huán)境溫度。受黑山下山風的影響,黑山周圍部分熱量隨風進入塔格托維村內部,使其內部溫度升高,降低了人們的舒適度。建筑之間間距過小,氣體不易流動,通風條件有待改善。農作物和防護林在高溫環(huán)境中有顯著的降溫增濕效果,可改變周圍小氣候,提高舒適度。
(2)組團模擬分析表明,由于各組團內部環(huán)境不同,使得組團之間存在差異。組團1由于北部受農作物及防護林的影響,降溫增濕效果明顯,舒適度提高。組團2場地開闊,日照直射時間長,地表溫度相對較高。組團3建筑密集,植被稀少,通風不便,微氣候環(huán)境需要改善。組團4東西兩側受農作物及防護林的影響,舒適度相對較高。風使黑山上的熱量向東流動,導致其附近的組團5溫度較高。
建筑應該因地形而建,密集的建筑布局在夏季有利于遮擋強烈輻射,冬季可以防冷風。建筑互相遮擋可以形成更多的陰影空間,改善周圍小環(huán)境,增加人們的舒適感。建筑要注重最佳朝向、陽光直射時間的長短。在建筑的南面靠近外墻適當?shù)胤N植落葉喬木,西面同時種植茂密的喬木和灌木,院落中植物多采用藤蔓植物形成綠墻,比如葡萄、爬山虎等。在主導風向上,配植防護林、植物群、植物帶。夏季樹冠起遮陽降溫作用,冬季落葉后可透射陽光,不影響太陽輻射得熱。在設計時,可以通過誘導通風的方式來改善建筑內部環(huán)境,比如建筑南北向窗戶相對布置,設置合適的大小以及合適的開窗角度,設置通風道,增強室內氣流轉換。這樣,形成的氣流不僅能提高室內舒適氣溫上限,還可以將涼空氣引入室內,降低氣溫,提高舒適度,起雙重作用。為了避免形成局部強風,相鄰建筑高度變化不宜過大,如果基地內有各種高度的建筑,宜采用逐漸變化的建筑高度來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