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 濤,李金永,楊金成,聞玉鋼,王志強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前列腺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而前列腺癌早期癥狀與前列腺增生相近,且病灶位置較深[2],早期檢出仍具有一定困難。炎癥因子是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促發(fā)因素,既往報道顯示炎癥微環(huán)境為腫瘤細胞增殖和血管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炎性因子表達水平與腫瘤惡性程度相關[3]。但既往報道多關注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而較少研究前列腺液炎癥因子在前列腺癌早期篩查中的作用[4]。因而,本研究回顧性地分析本院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臨床資料,對比不同患者前列腺液中各炎性因子表達水平,并分析其臨床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各50例,分別作為前列腺癌組、前列腺增生組及前列腺炎組。納入標準:①前列腺癌患者均經(jīng)穿刺病理活檢證實,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均符合指南標準[5-7];②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②合并有急性尿潴留者;③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④泌尿系畸形者。前列腺癌組患者年齡(47.21±8.08)歲,體重指數(shù)(20.43±1.69)kg/m2;前列腺增生組年齡(48.36±10.57)歲,體重指數(shù)(20.16±2.03)kg/m2;前列腺炎組年齡(47.09±9.72)歲,體重指數(shù)(19.89±2.17)kg/m2。3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前列腺液采集:采集前1周內(nèi)禁性生活,清潔陰莖頭和尿道外口,采用前列腺按摩法收集前列腺液標本,留置在EP管中,冷凍保存。檢測時取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水平。試劑盒由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和游離PSA(fPSA)水平,并計算fPSA/tPSA比值。
1.3 觀察指標:比較前列腺癌組、前列腺增生組及前列腺炎組患者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和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水平,采用Pearson線性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與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的關系,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前列腺液炎性因子與PSA相關指標對判斷前列腺癌的價值。
2.1 3組前列腺液炎性因子比較:3組患者前列腺液IL-6、IL-8、TNF-α、MIP-1α及MCP-1水平差異顯著,其中前列腺癌組患者水平顯著高于其他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炎組患者前列腺液中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前列腺增生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前列腺液炎性因子比較
2.2 3組血清PSA相關指標比較:3組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水平差異顯著,其中前列腺癌組患者tPSA與fPSA水平顯著高于前列腺炎組和前列腺增生組,fPSA/tPSA水平顯著低于其他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炎組患者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水平與前列腺增生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血清PSA相關指標比較
2.3 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與PSA相關指標關系分析: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中IL-6、IL-8、TNF-α、MIP-1α及MCP-1與tPSA、fPSA呈正相關性(P<0.05)。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各炎性因子與fPSA/tPSA均呈顯著負相關性(P<0.05)。
2.4 前列腺液炎性因子判斷前列腺癌價值分析:ROC分析結果顯示,前列腺液中IL-6、IL-8、TNF-α、MIP-1α及MCP-1各炎性因子對判斷前列腺癌有一定應用價值(P均<0.05,敏感度均≥0.800),見表3。ROC分析結果還顯示前列腺液中IL-6、IL-8、TNF-α、MIP-1α及MCP-1炎性因子聯(lián)合fPSA/tPSA診斷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950和0.850。見表4。
表3 前列腺液炎性因子判斷前列腺癌的ROC分析結果
表4 前列腺液炎性因子與fPSA/tPSA判斷前列腺癌ROC分析結果
前列腺癌已成為目前我國發(fā)病率居首位的男性惡性腫瘤[8],Tasaki M等[9]還發(fā)現(xiàn)超過1/3前列腺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發(fā)生淋巴結轉(zhuǎn)移。目前認為前列腺癌發(fā)病機制涉及雄激素受體(AR)基因突變、免疫逃逸及炎癥介導等,其中炎癥介導與AR基因突變和免疫逃逸密切相關,在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炎癥介導所致的基因表達譜改變和炎癥應答調(diào)節(jié)為前列腺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微環(huán)境,而炎性因子的表達能促進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加快腫瘤增殖生長。腺癌占前列腺癌比例超過90%,好發(fā)于前列腺腺上皮,隨著腫瘤生長增殖,腫瘤細胞可脫落在前列腺液中。另外,與血清標本比較,前列腺液可直觀準確并更早地反映前列腺腔表面腺上皮細胞生長狀態(tài)。因而,本研究收集患者前列腺液作為觀察標本,結果顯示前列腺癌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前列腺炎組和前列腺增生組,且ROC發(fā)現(xiàn)各炎性因子對篩查前列腺癌具有較高的敏感度,提示監(jiān)測患者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診斷。目前,臨床有關慢性前列腺炎與前列腺增生癌變風險的機制尚未闡明,但對于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異常升高的患者,應警惕惡變機率。
PSA屬單鏈糖蛋白,其作為前列腺癌早期篩查的腫瘤標記物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但近年來報道顯示PSA檢測存在假陽性結果,可導致患者進一步穿刺,而增加穿刺感染、排尿困難等并發(fā)癥[10]。而fPSA/tPSA較單項檢測具有更高的特異性[11]。本研究顯示前列腺液炎性因子表達與tPSA、fPSA及fPSA/tPSA均具有顯著相關性,這可能是隨著腫瘤惡變和進展,前列腺腺泡與導管腔間的屏障被破壞,PSA大量入血,而這一病理改變也刺激IL-6、IL-8及TNF-α等炎癥介質(zhì)的釋放,誘導腫瘤細胞生長。而MIP-1α與MCP-1不僅與腫瘤增殖分化相關,還可通過AT1R-PI3K/Akt信號通路參與腫瘤遠處轉(zhuǎn)移。因而,本研究將前列腺炎性因子與fPSA/tPSA聯(lián)合用于前列腺癌診斷,結果顯示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均得到顯著提高,提示前列腺液炎性因子聯(lián)合fPSA/tPSA檢測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前列腺炎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顯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這與炎癥進展和炎癥介導釋放炎性因子有關,而2組患者tPSA、fPSA及fPSA/tPSA水平無顯著性差異,推測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癌變風險相近,但這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