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云南昆明 650093)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影響和考驗著每一位中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彪m然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突然、傳播迅猛,但是全體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眾志成城,用上下統(tǒng)一的切實行動,在短時間內遏制住疫情發(fā)展勢頭,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初步勝利,詮釋并彰顯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對于高校而言,直面疫情大考,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立德樹人的核心要義,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好[1],積極提取、深入挖掘和認真研究使用戰(zhàn)“疫”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引導廣大師生把災難當教材,在危機中找際遇,大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中國精神的核心激勵鼓舞學生,讓愛國主義成為校園主旋律、最強音,可以為最終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有力保障。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盵2]2019年9月9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突出強調了對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問題;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3]2019年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激發(fā)了全國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2019年11月,國家正式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各地區(qū)各部門提出要求,結合現(xiàn)實工作實際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中華民族源遠流長,隨著時代進步和變遷,也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要求下,愛國主義有了新的內涵,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為國家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陣地,作為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重要一環(huán),應在全民戰(zhàn)“疫”中順勢而為,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廣大高校學生在新時代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斗中,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和勇于擔當?shù)木?,根植愛國主義情懷,把努力成長成才的青春小我投入到為勵志成才報國的現(xiàn)實實際當中去,在擔當和奮斗中破繭成蝶,與黨和人民一道迎接戰(zhàn)“疫”最終的全面勝利,實現(xiàn)個人同國家共發(fā)展,同進步。
在舉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積極提取和深入挖掘戰(zhàn)“疫”中蘊含的思政素材和教育資源,加強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緊緊圍繞戰(zhàn)“疫”一個中心,抓實兩個協(xié)同,顧及三個層次,深化四個維度,弘揚中國民族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引領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激發(fā)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讓大學生在親身經歷戰(zhàn)“疫”中,迸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偉大青春力量。
戰(zhàn)“疫”期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緊緊圍繞戰(zhàn)“疫”這一個中心。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生命威脅和經濟損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舉全國之力,直面這次災難和危機,英勇戰(zhàn)“疫”,在寒冬中迎來春陽,在艱難困苦中重獲幸福。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歷史進步為補償?shù)摹?。歷史上每次嚴重的疫情、災情之后,都迎來了人類精神文明的變革和凝練拔高,迎來了人類生產生活模式的變革和進步。多難興邦,疫情是災難,是危機,但同時又包含著“危險”與“機遇”,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在這樣的磨難考驗中艱難前行,在應對一次又一次災難的偉大斗爭中奮起,從而完成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過程。面對這場偉大的人民戰(zhàn)“疫”斗爭,高校要緊密結合戰(zhàn)“疫”實際,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把災難當教材、把困難當磨礪、在危機中找機遇,大力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在災難面前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聽黨指揮,在戰(zhàn)“疫”斗爭中發(fā)光發(fā)熱,貢獻自己一份愛國護家的力量,共同完成這場生態(tài)與生命教育、愛與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科學教育、道德與法治規(guī)則教育。
牢牢抓實線上與線下協(xié)同,課堂上與課堂下協(xié)同教育。線上與線下協(xié)同:在全民戰(zhàn)“疫”的特殊時期,“不走親、不訪友,不串門、不聚會”“輕易不出門,出門戴口罩” 等防控措施和要求,加上學生雖未返校,但“停課不停學”,使得消息來源、娛樂生活、學習上課、會議討論等均在網上線上進行,使得線上育人作用最大化。高校理應用好線上育人的手段,巧用新媒體工具,用學生喜歡的網絡語言、圖片造型、短視頻等表達形式,理論聯(lián)系實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針對大學生的真疑問,在線上進行及時和有效的回應;同時,在線下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將線上與線下兩條線擰成一股繩,同步進行。課堂上下協(xié)同:當前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還是依賴思政系列課程,或是網絡慕課,課堂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戰(zhàn)場,但是對于學校來說,不僅要依靠課堂上這條主線,還要抓住課堂外的空間和時間,號召調動廣大輔導員和各類社團組織,在課堂下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更好的寓教于樂、寓教于踐;課堂下也是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途徑,將課堂學習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的主要抓手,理應積極主動、抓實抓牢課堂上下的協(xié)同,開展愛國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同步教育。
戰(zhàn) “疫”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說,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對參與防控的各行各業(yè)來說,是一場阻擊戰(zhàn);對每一位人民群眾來說,是一場保衛(wèi)戰(zhàn),必須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提取。國家層面:迎大戰(zhàn)、應大考。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zhàn)爭,涉及舉國上下的方方面面,考驗著我國國家現(xiàn)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國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一盤棋,越是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越是發(fā)揮了共產黨員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凝聚起共同抗擊疫情磅礴力量的堅強核心,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和困難交手,取得了戰(zhàn)“疫”的決定性勝利。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舉世在普遍關注,學子在深沉思考。青年大學生作為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希望,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義不容辭肩負起戰(zhàn)“疫”和民族復興大任的義務和責任。社會層面:面對疫情,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各類企業(yè)加班加點生產醫(yī)療物資,社會各單位、各階層自發(fā)自覺攜手構筑群防、群控嚴密防線,中華兒女再一次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未來社會形象和社會價值觀很大程度上由青年大學生所決定。要通過此次戰(zhàn)“疫”實際,激發(fā)青年大學生的愛國熱情,積極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在戰(zhàn)“疫”最前線,“90”后“00”后,占了近三分之一,發(fā)揮了巨大的青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盵4]在戰(zhàn)“疫”中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家國理想,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和自我價值追求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洪流之中去,讓深厚綿長的愛國護家情懷源源不斷地為自身刻苦奮斗成長成才提供助力。
此次疫情波及范圍之廣,全球各個地區(qū)均未能幸免;影響人類之深,給整個人類帶來慘痛教訓,必須從高度、深度、廣度和溫度四個維度進行研究,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站高度: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堅守黨的政治性是基本前提和本質要求。理論聯(lián)系戰(zhàn)“疫”實際,占領政治高度,引導學生提升政治意識、培養(yǎng)政治眼光、拔高政治素養(yǎng)和增強政治能力。探深度:認真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系列經典原著,設立學習研究專題,用馬恩理論指導實踐,探求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理論體系解釋學生疑問,指導學生戰(zhàn)“疫”實踐。拓廣度:正確認識這場戰(zhàn)“疫”,必須站在歷史和世界兩個維度,才能看得更寬,想得更遠,做得更多。從縱向的歷史長河中提煉總結經驗教訓,啟迪當前,指引未來;用橫向的復雜國際局勢和多變的世界格局中,積極探索構建戰(zhàn)“疫”命運共同體,立足現(xiàn)在增強自信、凝心聚力,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指導學生自覺踐行愛國護國衛(wèi)家行動。升溫度:密切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用大學生青年群體的語言表述,用大學生真正有興趣的事例吸引,用影響大學生的數(shù)據展示,積極營造全校愛國主義教育大環(huán)境,讓學生真心喜歡和積極接受愛國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強化責任、敢于擔當,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