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盈
在一個人必須面對的所有恐懼中,沒有什么比預知死期將至更加讓人恐怖的了。而癌癥患者就是這樣一群特殊的人,惶惶中過著倒計時般的日子。
盡管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已經(jīng)飛速發(fā)展,癌癥患者的生存期越來越長,但這也意味著“提心吊膽”的日子被延長——這種心理狀態(tài)與技術進步多少無關。他們一直生活在“復發(fā)”和“轉移”的懸念之中,這個懸念就像一片陰云,隱約盤踞在內(nèi)心深處,揮之不去。人前談笑,可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被這懸念攪得心緒不寧。
然而,這么多年跟癌癥患者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不斷發(fā)現(xiàn)所謂的“奇跡患者”——他們的病情很嚴重,但卻出人意料地打破了所謂的“死亡預言”。
所以,一定有一把神秘的鑰匙被這群人抓住了。
梅老師今年84歲,是清華大學的一名核物理學專家,也是肺癌與黑色素瘤兩個原發(fā)癌患者。她經(jīng)過了手術、化療的折騰,也跟家人一起共同經(jīng)歷了焦慮、慌亂和害怕。但面對癌癥,她卻展示出從容和淡定的生活智慧。她說,自己80歲才得癌癥,如今多活一天,那都是賺的,所以不害怕。她只是擔心,如果腦子糊涂到生活不能自理,會拖累社會和家庭。
除了在治療上積極配合醫(yī)生,梅老師其他方面都活得不太像一位癌癥患者。她對生活無比熱愛,常常與美好的事情產(chǎn)生共鳴。雖然她年事已高,但仍對各種文化、思想、流派保持高度興趣,堅持閱讀各類書籍。她平日里喜歡動手制作小玩意兒——給布娃娃織毛衣,做手工折紙,做鐵絲花藝送給親朋好友。為了方便,她在家里專門開辟了縫紉角……當大家紛紛夸她耄耋之年還耳不聾眼不花,甚至更加心靈手巧的時候,她樂得像個孩子。
如今4年過去了,梅老師的癌癥就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每次復查都沒有新狀況。
楚大姐是一位小細胞肺癌,且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2007年就被“判刑”只剩下4個月的生命。每次的治療和復查,對她而言都是一種打擊。加上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一般,她有了放棄治療的念頭。
但是,她一直有份執(zhí)著的追求——她是一個慈善團體的一名環(huán)保志工。在實踐慈善環(huán)保理念的過程中,她不斷得到被幫扶對象的感激和肯定,內(nèi)心持續(xù)被愉悅滋養(yǎng)。這份快樂并不是病魔能打垮的。于是,她決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慈善事業(yè)中,不再去思考疾病和死亡的威脅。
這一投入就是13年!甚至復查也見不到疾病的蹤影了,連醫(yī)生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小細胞肺癌的平均生存期不到5年。她有時會開玩笑說,是不是老天爺把她給忘了。但其實,是她自己把癌癥給忘了。她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沒有放在“癌癥”兩個字上,而是放在了“好好生活,好好奉獻”上。
梅老師更擔心的是自己頭腦/身體的機能退化給家人造成負擔,所以她通過閱讀、手工來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同時又獲得了滿滿的樂趣。當她沒有太在乎癌癥時,癌癥也越來越?jīng)]有存在感。楚大姐也一樣,她對自己的病情不抱希望,卻有強烈的信念希望把有限的生命完全投入到熱愛的志業(yè)中奉獻自己,反而迸發(fā)出“生”的力量。
老韓行伍出身,有著軍人的勇敢擔當。退休后不久,他卻查出得了胃竇腺癌,這讓全家陷入慌亂。面對病魔和死神的雙重挑戰(zhàn),老韓也害怕,同時還有憤怒。他把這股火全部撒向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原來100多公斤的體重,經(jīng)過手術、化療之后,只剩下60多公斤,不像個人了。禍不單行,治療半年后,他又被查出廣泛的肺轉移,全家人都不敢告訴他實情。
后來,憔悴不堪的老韓輾轉開始接受免疫治療,病情逐步得到控制。于是,老韓有了信心,先是幫著家人做些家務,帶帶孫女,重新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又因為他的治療效果不錯,時常會有其他患者向他咨詢。老韓是個熱心腸的人,有問必答,有忙必幫,儼然變成了這群病友的領頭羊。在這個過程中,他又感受到其他病友對他不斷的贊譽和感謝。老韓越來越覺得自己有價值,談到這些的時候,總是滿滿的幸福感。如今第10個年頭過去了,他每次的復查都顯示病情穩(wěn)定。
這是一個前后反轉的案例。在內(nèi)心充滿恐懼的時候,不僅折磨自己也同樣折磨家人,癌癥也會瘋狂反撲。但當他逐漸安心樂觀起來,并且不再把自己當患者,反而去救助與自己相同遭遇的人時,價值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病魔也逐漸被淡忘、遠去。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活下去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難!通常的情形中,勸一個癌癥病人打起精神,往往會讓對方覺得“站著說話不腰疼”。大家都明白樂觀活著的重要性,但問題是,怎樣才能樂觀起來呢?
其實也不算難。愉快的心情常常起因于生活中有一些令人愉快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專注于美好的事物,專注于美麗的景象。用快樂把我們的生活填滿,讓美好的東西進入內(nèi)心。我們體內(nèi)的自愈機制和免疫系統(tǒng),就有更多機會獲取新的生命力,疾病所造成的傷害也就更有可能被驅(qū)逐。
而不單是癌癥病人,每個人都可以在身邊尋求快樂之道。唱歌、跳舞、畫畫、養(yǎng)花、旅行、美食……隨便什么,只要是你喜歡的,你肯定就能在其中找到那種讓你欣喜若狂的感覺,甚至把疾病、煩惱、痛苦……忘得干干凈凈。
恐懼容易產(chǎn)生癌癥,癌癥也會引起恐懼。是在恐懼中生活下去,還是把自己當健康人,過好每一天,只在于自己的選擇。其間的差別,全在于你的內(nèi)心是否快樂,是否充滿陽光。
如果可以真正去愛、去接納、去肯定自己的本來面目,生命中的一切就會變得順遂。我們的健康狀況改善了,生活變得寬裕起來,人際關系變得圓滿,并開始以充滿創(chuàng)意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
(編輯 余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