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與中文系學(xué)生談唐詩的專業(yè)讀法

        2021-01-25 11:20:46蔣寅
        名作欣賞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唐詩體制

        蔣寅

        各位同學(xué),晚上好!今天我要把自己讀唐詩的一些經(jīng)驗和大家分享分享,供你們參考。

        首先我要說,藝術(shù)欣賞是非常主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欣賞方式。很多人說古典音樂聽不懂,其實聽音樂根本不需要知道音樂里面講了什么主題和情感內(nèi)容,只要聽著覺得好聽就行。這樣音樂對你來說就沒有門檻,讀唐詩也是這樣,要求不要太高,一首詩里有一個字或一句讓你很喜歡或受到感動就行。一首五律,能挑出十個字來大家都認為好,就很不容易了。因為在前人已經(jīng)寫了無數(shù)遍的情況下,還能寫出十個有新意的字,讓別人看了佩服,這就是作者的成功。而作為讀者,能感覺有十個字很好,也可以滿足了,不要期望一首詩從頭到尾每個字都讓你精彩叫絕,那是很少見的。

        但上面的話只是針對普通讀者來說的,我們都是中文系的學(xué)生,中文專業(yè)需要一種專業(yè)的閱讀能力,一套專業(yè)的閱讀方法或者說一種專業(yè)技巧。一個學(xué)文學(xué)的人看完一部電視劇,被它打動,就應(yīng)該用一套專業(yè)術(shù)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即藝術(shù)批評。批評不是天生具有的才能,感受力才是天生具有的,但是感受力并不等于批評能力??磻?,讀詩,聽音樂,雖然你有一肚子的感動,但只有用一套專業(yè)的術(shù)語把你的感動及其緣由說清楚,才能說是一個專業(yè)的讀者。一個專業(yè)的讀者需要掌握一套解讀作品的方式。這個方式從古至今都是不一樣的,從唐詩誕生以來,每個朝代的人都有各自的解讀方式。作為專業(yè)讀者,我們需要了解。

        一個專業(yè)的讀者,對作品的判斷應(yīng)該超越自我。如果個人意味太濃,那就叫趣味。所謂趣味,就是你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判斷力,但又不等同于判斷力。一個趣味好的人,我們說他有判斷力。比如你聽某人評論電影,他說的讓你服氣,你就會認為這個人判斷力好;也有一些人,他很喜歡李白,不喜歡杜甫,雖然他也能說出一番理由,但我們可能不會認同他,覺得他太偏執(zhí)、太主觀了。從趣味上說他可以持個人看法,但從判斷力的角度,我們會認為他的判斷力和大家有一定的距離。這就是說,我們心目中對判斷力是有一個衡量標準的,那個標準就是基于專業(yè)閱讀的一套規(guī)矩。

        今天,我要講的就是專業(yè)閱讀的一套規(guī)矩,是傳統(tǒng)的解讀唐詩的方法,現(xiàn)代的專業(yè)閱讀則有現(xiàn)代的一套規(guī)則。

        體制

        讀詩的第一要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掌握“體制”。中國古代文學(xué)理論的術(shù)語比較模糊,往往一個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法。有些人就把“體裁”跟“體制”等同起來,把五律、七律的結(jié)構(gòu)、修辭等要求叫作“體制”,這是不符合古人習(xí)慣的?!绑w制”主要與“類型”有關(guān),而“類型”是文學(xué)乃至藝術(shù)學(xué)里很重要的一個術(shù)語,它和“主題”有關(guān)聯(lián)但又有差別。比如說母愛是一個主題,但愛情就是一個類型。母愛是很明確的,就是講母親對孩子的愛;愛情則包括熱戀、單相思、失戀等。所以愛情詩就不是一個主題,而是一個類型。同樣的,唱和詩、送別詩、都邑詩、游覽詩,都是一個類型。有人會說田園是詩的一個主題,而我認為田園詩是一個類型。因為田園詩里有諷刺朝廷的,也有憫農(nóng)傷時的,還有像陶淵明那樣因脫離官場回歸田園而感到身心愉快的。我們讀詩首先要看它是什么類型,類型直接決定了它的體制。類型是詩的外在形式,體制是類型的內(nèi)涵,讀詩不把握它的體制就不能正確地理解它。

        舉一個例子,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現(xiàn)在大概沒人會否定它是一首杰作。但是明代最杰出的詩論家許學(xué)夷、清代學(xué)者也是詩論家王夫之都認為這首詩不好。王夫之說它“以‘舟楫‘垂釣鉤鎖合題,卻自全無干涉”,認為這首詩前后兩截,意思不搭,有點牽強。我起先還以為的王夫之看到的詩題不對,因為宋本作《岳陽樓》,唐寫本唐人選唐詩作《洞庭湖作》,《唐詩紀事》作《湖上作》,只有《文苑英華》作《望洞庭湖上張丞相》。后來看到他的《唐詩評選》,正題作《望洞庭湖上張丞相》,那么他的差評就是判斷力問題了。這首詩應(yīng)該是獻給張九齡的,“上張丞相”可能原為小字題注,后或轉(zhuǎn)寫脫落,或亂入題中變成《望洞庭湖上張丞相》??傊?,這首詩不是游洞庭湖的即興之作,而是一首干謁詩。干謁詩的體制要求是,首先你要證明自己是有才能的人,應(yīng)該受到賞識,這是干謁詩最基本的要素;其次還要把你的目的說出來,請求別人提拔。我們來看孟浩然這首詩是怎么寫的,有沒有達到體制的要求。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上張丞相》)

        首聯(lián)兩句總寫湖水的廣闊浩渺。下面兩句是這首詩最精彩的部分,寫洞庭湖的氣勢?!皻庹粼茐魸伞?,寫湖水的水汽蒸騰到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說波浪拍打著岳陽城,好像都能把它撼動。這四句把孟浩然的詩家之能事展現(xiàn)無遺,自我表現(xiàn)的任務(wù)已完成,接下去就要表明干謁之意了?!坝麧鸁o舟楫”是暗示自己想有所作為卻無人提攜,一般人這么說倒也無所謂,但是像孟浩然這樣的高士,明白表達熱衷功名之意,會讓人感覺很俗氣。于是下句馬上補充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端居恥圣明”,說正逢盛世,不出來做官豈不辜負了圣明君主,有愧于太平盛世?《論語》說過:“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樣孟浩然就為自己熱衷于功名找到了古老而正當?shù)睦頁?jù)。結(jié)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正像俗語所說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把張丞相比作姜子牙,希望自己能像魚一樣被釣上去。希求汲引之意再清楚不過了吧?如此說來,詩是先總寫湖,由湖自然地引出舟楫,由舟楫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釣魚,順理成章地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水到渠成,不露痕跡。作為一首干謁詩,至少從寫作技法上說是非常成功的,也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

        王夫之認為這首詩不好,應(yīng)該與他詩歌觀念的偏頗有關(guān)。王夫之雖然有哲學(xué)家的頭腦,講詩歌理論每有過人的深刻之處,但他對詩的感覺并不太好。我在中華書局的《文史知識》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理論的巨人,批評的矮子》,專講王夫之詩學(xué)的缺陷。王夫之論學(xué)還留有明人的習(xí)氣,好作大言,常有剛愎自用的議論。王夫之做理學(xué)而不做考據(jù),在知識上就難免不夠深厚。他的詩話議論也很精彩,但稍不留神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圍,就捉襟見肘。他論詩不懂體制,經(jīng)常抓不住要害,也很難對詩作給出準確的評價。

        古人論詩一向是非常重視體制的。大概到宋代,作詩文評者已經(jīng)意識到文學(xué)批評要先講體制,所以王安石有一句名言叫“先體制而后工拙”。我們讀詩或?qū)懺娨矐?yīng)該首先把握體制,然后再論工拙。文學(xué)批評并不純粹是主觀的,它需要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先了解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然后再判斷他做到了沒有。孟浩然獻給張九齡的這首詩,是出于干謁的目的,我們可以從干謁詩的體制來確立批評的標準,給出較為客觀的評價。這是我們讀詩要注意的第一點。

        結(jié)構(gòu)

        第二點講結(jié)構(gòu)。掌握了體制之后,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作品,這就進入結(jié)構(gòu)分析的階段。有了“體制”,我們便可考察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體制的要求,如何構(gòu)思作品的。孟浩然這首詩的構(gòu)思就是用湖的直接描寫,引出一個比喻,也就是借詠物搭建起一個平臺,然后在上面做文章,把表意的部分牽引出來。這首詩后半段整體是一個比喻,即古人說的“比興”。

        下面我們再通過詠史這一詩歌類型來看唐代詩人是怎么設(shè)計結(jié)構(gòu)來完成體制的,這就是構(gòu)思。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舉三首七絕,李白的《越中覽古》和《蘇臺覽古》,以及竇鞏的《南游感興》,讓大家對照著看看同樣的主題詩人們是如何變換出多種寫法、多種結(jié)構(gòu)的。如果我們把懷古當作一個主題的話,它可以有很多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像杜牧借懷古來諷刺當朝;像王昌齡借懷古來抨擊現(xiàn)實,他用“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來感嘆朝中無人;純粹哀悼古代歷史的消亡,哀悼文明的毀滅,通常也是懷古詩的內(nèi)容。這些詩的立意差別是很大的,所以說懷古不是一個主題,而是一個類型。它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就是“今昔對比”,任何懷古詩都離不開今昔對比的結(jié)構(gòu)。

        為什么要舉七絕來說明今昔對比的結(jié)構(gòu)呢?因為七絕是一種典型的詩體,每句都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元人講起承轉(zhuǎn)合,就對應(yīng)于七絕的四句。關(guān)于七絕,建議大家都讀一讀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絕詩淺釋》。很多我們以前讀過的詩,看了沈先生的講析之后,會發(fā)覺自己根本就沒讀懂。我這里講的三首七絕,也是取自沈先生的書?,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三首詩: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李白:《越中覽古》)

        前兩句寫吳越兩國交戰(zhàn),吳王夫差攻破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后用美人計又打敗了吳國。第三句“宮女如花滿春殿”,是說越國把吳國的宮女都擄到越國去了,后宮好不熱鬧。這一句平仄不合格律,合律應(yīng)該寫作“宮女如花春滿殿”,但不知為什么,好像沒有這樣的版本。前面三句都寫古,末句筆鋒一轉(zhuǎn),以“只今惟有鷓鴣飛”寫今,構(gòu)成今昔對比的關(guān)鍵全在于末句的轉(zhuǎn)折。轉(zhuǎn)折是七絕常用的手法,唐人懷古類的七絕一定有一個轉(zhuǎn)折,先鋪墊,最后突然轉(zhuǎn)出一個意外的結(jié)局,造成強烈的戲劇效果。這首詩的筆法,四句都用實筆,旨在說明當年那么威武、那么繁華的一個國家,如今也消亡了。這當然可以理解為李白慣有的歷史虛無感,但也不排除有一層諷刺的意思在里面:曾經(jīng)破了吳國的越王勾踐雖風光一時,但最終也逃不過女色亡國的命運。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第二首: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李白:《蘇臺覽古》)

        這也是一首懷古詩,抒發(fā)今古興亡之感,但與前一首不同的是,這里用的是暗中轉(zhuǎn)折的筆法。詩的前三句都是講現(xiàn)在,直到最后一句“曾照吳王宮里人”才講過去。西江月是現(xiàn)在的月亮,但末句既用“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之意,就暗中轉(zhuǎn)到了古代。詩人想到過去的蘇臺是那么繁華,吳國的宮女是那么妷麗,而今人去樓空,只剩下舊苑荒臺供人憑吊。前詩的“只今”提示了第三句轉(zhuǎn)折,本詩的“只今”卻因三四兩句上下相貫,直到第四句才揭示今昔對比,而且字面上也沒有直接點明今昔的不同,只是用“曾照吳王宮里人”引導(dǎo)讀者去想象昔日的繁華。這是暗示性的虛寫,言外說不出的感慨,將懷古的惆悵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來看竇鞏一詩:

        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

        (竇鞏:《南游感興》)

        這首詩也是由越王的遺跡而生發(fā)的感興。首句剛要追溯歷史,次句馬上就轉(zhuǎn)寫眼前的江水,暗示前朝遺事再不可追尋。因此這是欲轉(zhuǎn)而未轉(zhuǎn),未轉(zhuǎn)而已轉(zhuǎn),“前朝事”仍舊與后面的越王臺遺跡構(gòu)成古今對照,只不過是籠統(tǒng)的虛寫而已,于是感覺更虛無渺茫。

        以上三首懷古詩雖然主題相同,即抒發(fā)古今興亡之感,但表現(xiàn)手法卻很不一樣。就類型而言,懷古詩不同于詠史詩,詠史可以由書本知識生發(fā)感慨、議論,而懷古詩卻一定是面臨特定的場景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感觸,因此懷古詩通常都包含一個今昔對照的轉(zhuǎn)折結(jié)構(gòu)。上面三首絕句無不如此,只因轉(zhuǎn)折的方式不同,或明轉(zhuǎn)或暗轉(zhuǎn),再加上回溯往古的虛實筆法不同,就產(chǎn)生了異樣的效果。第一首最具有戲劇性的沖擊力,第二首意味雋永而引人遐思,第三首情調(diào)最落寞悵惘而有濃重的歷史虛無感。你們看,如此簡短的四句詩,就有這么多的結(jié)構(gòu)變化,營造出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結(jié)構(gòu)對于詩作的意義還不重要嗎?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風格,讀者對結(jié)構(gòu)的不同分析,會對詩的意趣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

        風格

        第三點講風格。關(guān)于風格,文學(xué)理論書籍有不同的解釋。對風格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作家在藝術(shù)表達中遵循的一些原則、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使用的一些手法或一些程式的總和,也就是創(chuàng)作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一種統(tǒng)一性。一般來說,只有成熟的作家,作品才具有風格(不成熟的作家就談不上風格了),像唐朝的一些名詩人,他們留下來的詩作都有一定的風格。不過,風格是不是很明顯,是否能讓讀者一下子感受到,就千差萬別了。通常大作家的風格都很明顯,給人鮮明的印象,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的獨特面貌。但要注意的是,風格是由作者的許多作品共同構(gòu)成的,如果你沒有讀過足夠多的作品,就很難真正把握一個作家的風格。下面我們通過杜甫的《登高》來說明如何把握作家的風格: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這首詩被明代胡應(yīng)麟推為唐人七律第一,引起后人一直不斷的爭論,也有推許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的。但不管怎么說,杜甫《登高》在文學(xué)上的重要地位是無可爭議的。后人談到杜甫詩作的風格,一定會提到“沉郁頓挫”,用這四個字來概括杜甫的風格似乎也最為恰當。關(guān)于“沉郁頓挫”,古來論者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我的理解是,“沉郁”指內(nèi)涵的深沉濃郁,直白地說就是意義容量大,信息量大,納入的內(nèi)容多;“頓挫”按古人的講法,是聲情瀏亮,節(jié)奏感強。但到清代,詩論家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指詩句之間非平順慣常的銜接。

        詩的首聯(lián)寫登高眺望,第一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是往天上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鳥飛回”是往地上看,都是寫近景,十四個字寫了六個事物,沒有一個多余的閑字。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推開視野寫遠景,上句是空間軸的展開,“落木”點明秋季,又暗比衰老的自己;下句是時間軸的展開,江水不盡意味著宇宙的永恒。大家讀過杜詩就知道,杜甫經(jīng)常將時間的永恒和空間的廣闊相對舉,以反襯人世的無常和渺小。這一聯(lián)同樣如此,暗示了在自然的廣袤和永恒面前,人生是多么短暫而有限。詩寫到這里,主人公還沒現(xiàn)身,直到第五句才有這樣的自述:“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彼稳肆_大經(jīng)在《鶴林玉露》里盛贊這一聯(lián),說十四個字里包含了八層意思:作客,常作客,悲秋作客,萬里作客;登臺,獨登臺,扶病登臺,百年多病。如此密集的意義疊加,大大強化了詩的意義密度,使作品所抒寫的事理格外豐富,情味格外濃厚,給人以深沉厚重的感覺,這就是“沉郁”之義?!捌D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意思是:衰老多病已經(jīng)讓我不堪忍受了,現(xiàn)在竟又窮得連酒也沒得喝!詩人在前六句中已經(jīng)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寫得很到位,第七句又把這種感情加以總結(jié)提煉,把讀者的情緒推到頂峰,第八句不順著寫下去,卻突然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通常寫到這種痛苦的身世之感,都以“舉杯消愁”之類的意思結(jié)束,但是杜甫卻反其道而行之,說痛苦而偏偏“潦倒新停濁酒杯”,這就形成一個急劇的轉(zhuǎn)折,使前七句詩不斷地鋪墊、升騰到頂峰的情感戛然而止,跌落到更不堪的境地,從而構(gòu)成一種落差(古人也叫“反跌”),造成一個出乎意料、無可奈何的結(jié)局。這也就造成了讀者閱讀時情緒上巨大的起伏感,從意義脈絡(luò)的角度說便是“頓挫”。

        再從聲韻上說,七律的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一般作者能對得工穩(wěn)已不容易,而杜甫以他過人的才力,不僅應(yīng)付自如,還常常通篇使用對仗,這首《登高》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結(jié)句要求有回旋不盡之意,而對仗的兩句一般是并列關(guān)系,不像一般句法的線性模式更便于推動詩意的發(fā)展,所以不宜用作收結(jié)。為此,《登高》結(jié)聯(lián)采用了“流水對”的形式,上下兩句的意義脈絡(luò)為逆接,而非順接,這就造成了讀者情緒的波瀾起伏,給人一種頓挫之感。大家仔細品玩一下《登高》,我想就能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了。

        唐代近體詩格律定型后,人們寫古體詩也常不知不覺地合乎近體聲律。初、盛唐詩人對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qū)別還沒什么意識,詩作中律句較多。從杜甫開始,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qū)別意識明顯加強,寫古體詩時往往有意回避律體。到中唐時期,詩人們對體制的意識愈加清晰,寫古體詩時經(jīng)常有意識地回避律調(diào)。這種現(xiàn)象在韓愈詩中顯得很突出,我曾做過分析。有時一首古體詩長達幾十句,從頭到尾竟沒有一句合律。后來我指導(dǎo)一個訪問學(xué)者又對杜甫的古體詩做了分析,發(fā)現(xiàn)避律調(diào)的現(xiàn)象明顯存在,其頓挫的詩風或許也與這種意識有關(guān)。這正是構(gòu)成風格的要素,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一首詩去剖析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韻律

        第四點講韻律。這里說的韻律不是格律,格律是近體詩規(guī)定的平仄格式,而韻律則是詩歌語言的一種音樂性,包括字音的清濁、開合及仄聲上去入三聲的搭配。盛唐時殷璠編《河岳英靈集》,序言說:“詞有剛?cè)?,調(diào)有高下,但令詞與調(diào)合,首末相稱,中間不敗,便是知音。”這里的“詞與調(diào)合”就是指詩句有著和諧的韻律,即今天說的詩歌語言的音樂性。那就絕不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那么簡單的事了。清代詩論家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有這么一段話:

        音節(jié)一道,難以言傳。有略可淺為指示者,亦得因類悟入。如杜律“群山萬壑赴荊門”,使用“千山萬壑”,便不入調(diào),此輕重清濁法也。又如龍標絕句“不斬樓蘭更不還”,俗本作“終不還”,便屬鈍句,此平仄一定法也。又如杜五言“曲留明怨惜,夢盡失歡娛”,“怨惜”換作“怨恨”,不穩(wěn)葉,此仄聲中分辨法也。

        齊梁以來到初唐的詩人一直都在苦心探索和諧的韻律。所謂“四聲”“八病”的總結(jié),多半出于避免惡聲的意圖。但音樂性是很微妙的,很難總結(jié)出什么清楚的規(guī)律,只能靠自己體會。所以清代詩論家方貞觀《輟鍛錄》說:“音韻之說,消息甚微,雖千言萬語,不能道破,惟熟讀唐人詩,久而自得?!崩鐝埑薄督锨吩疲?/p>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人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

        這首詩的韻律非常諧暢,很關(guān)鍵的一句是“妾夢不離江上水”。有的版本如《唐音》《唐詩鏡》作“妾夢不離江水上”。你們自己念一下,看哪個好聽。是“江上水”更和諧吧?“江上”是疊韻,好聽;“江水上”是隔字疊韻,在唐人看來是一種病,即“八病”中的“小韻”。再加上“江水上”平聲+ 上聲+ 去聲的結(jié)構(gòu),和“鳳凰山”三個字相對,“上”和“山”只差一個后鼻音,聲音過于接近,也不好聽。所以“江水上”無論如何也不如“江上水”來得順口悅耳。填詞里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比如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兩句,詞譜規(guī)定“漢”字必須用去聲。詞中的很多領(lǐng)字也是這樣,如“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的“對”字,一定要用去聲,表達一種急促而有力的情狀,不能用上聲。這就是韻律。當你們詩讀得多了,能夠體會到詩歌的字音配合之妙時,就能領(lǐng)略唐詩的韻律之美了。唐詩在這個方面做得是最好的,宋以后的詩歌望塵莫及。

        袁枚《隨園詩話》卷四載自己《送黃宮保巡邊》詩有“秋色玉門涼”一句,蔣士銓看到說:“‘門字不響,應(yīng)改‘關(guān)字?!蹦銈凅w會一下,蔣士銓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又比如蔣學(xué)堅《懷亭詩話》卷三載:

        昔人詩云:“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被蛑^藕花盛于六月,何不曰“六月”而曰“五月”?不知改“五”為“六”,便不佳。此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余謂“藕”字亦妙,若說“荷花”,便不成詩矣。

        道理很簡單,“五”和“藕”都是上聲字,上聲字念起來最能咬得住,換作入聲字“六”、平聲字“荷”,或急促或平緩,都咬不住,讀起來就缺少起伏,不如“五月”“藕花”抑揚有致。

        再舉正反兩個例子來體會一下。正面的例子是吳錫麒“酒人好似楓林葉,一日斜陽醉一回”一聯(lián),“斜陽”如果換作“夕陽”就不好聽,太急促,出不來悠閑的味道。反面的例子是黃景仁《綺懷》其十六“結(jié)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一聯(lián),“絲竹”若換作“絲管”會更合調(diào),竹、入兩個入聲相連太急促,用個上聲字“管”略見搖曳,方顯得骨重神寒。

        自然高妙

        以上講了欣賞唐詩的基本路徑,大多數(shù)唐詩都可以從這些角度去解讀、分析。但有時也會有這樣的困惑,就是讀到一首詩,只覺得它好,卻說不清楚好在哪里,似乎也難以從上面這些角度判斷高下。比如李白的《山中問答》:

        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古代有人說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知道它是好詩,但卻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遇到這種情況,不妨用姜夔的說法來自我寬慰。姜夔在《白石道人詩說》里曾說: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瞧娣枪郑瑒兟湮牟?,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這不是姜夔在故弄玄虛,詩寫到想落天外、妙手偶得的境界,確實就達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自然高妙之境?!白匀弧币幌蚴侵袊糯缹W(xué)的至高境界,也是藝術(shù)家普遍追求的理想目標,有的詩論家稱之為天趣。宋代惠洪《冷齋夜話》卷四載:

        吾弟超然善論詩,其為人純至有風味。嘗曰:“陳叔寶絕無肺腸,然詩語有警絕者,如曰:‘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王維摩詰《山中》詩曰:‘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舒王百家衣體曰:‘相愛不忍發(fā),慘澹暮潮平。欲別更攜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予問之曰:“句法固佳,然何以識其天趣?”超然曰:“能知蕭何所以識韓信,則天趣可言?!庇杈共荒茉?,嘆曰:“溟滓然弟之哉!”

        對那些只覺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作品,我們只能稱之為自然高妙,或天趣。

        比較

        最后再講一點比較的問題。魯迅說好詩都被唐人寫完了,于是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詩史》詩歌只寫到唐為止。唐以后果真就沒好詩了嗎?要知道,唐詩現(xiàn)存不過四萬多首,有名的、被收入各種詩選的就更少了,這是歷史淘汰的結(jié)果。時代越往后,經(jīng)歷淘汰過程的就越少。離今天最近的清詩,基本上還沒經(jīng)過歷史的淘汰,僅詩別集就存有四萬多種,這就顯得良莠雜出,水平參差不齊,但這絕不意味著清代就沒有好詩。這里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位清代詩人——黃景仁。近代以來,自魯迅、郁達夫、徐悲鴻、瞿秋白以降,很多文學(xué)家都喜歡這個人,我也很欣賞他,還為他編了一部選本。我覺得他的詩作把封建社會末期文人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得十分透徹,十分深刻。

        黃景仁在創(chuàng)作上受李白和李商隱的影響很深,這里我只談一下他和李商隱的關(guān)系。李商隱《無題》中有“昨夜星辰昨夜風,小樓西畔畫堂東”兩句,黃景仁反過來寫作“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這是詩人懷念自己少年時代的戀情,異常動人。再如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表達了相思之苦和絕望之情,黃景仁脫化成這樣兩句:“纏綿絲盡抽殘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倍硕际怯玫谋扔魇址?,李商隱的比喻更多的是強調(diào)結(jié)果,而黃景仁的比喻則是著重強調(diào)過程——相思像絲被抽盡的蠶繭,傷心如被剝剩的芭蕉,那慘烈的情景給人更直觀的視覺刺激,把情感的纏綿和內(nèi)心的傷痛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給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黃景仁寫愁,道是:“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惫磐駚?,多少詩人感嘆時光的飛逝,希望時間慢一點流走,黃景仁卻因?qū)θ松^望而期盼時光快點逝去,以此表達人生愁苦之不堪忍受,構(gòu)思多么奇特。再如寫生活貧寒之狀,說:“全家都在秋風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庇钟脴銓崯o華的語言直截而又淋漓盡致地寫出對貧困的家境、多舛的命運以及孤苦無依的生存狀態(tài)的復(fù)雜感受,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可以說是化復(fù)雜為簡單,而正是這種“簡單”給讀者帶來十足的震撼力?!豆锼瘸Α肥撬诔χ顾鞯囊皇捉^句: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除夕之夜,別人都在家里樂融融地團圓度歲,黃景仁卻孤身一人佇立于市橋,莫名地感受到一種憂患之情。此時正是乾隆盛世,這種憂患之感很難得到別人的理解,因此他感到分外孤獨。“一星如月看多時”,是說只能從一顆星星那里找到一絲慰藉。這種心情有點接近李白的“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但其中表達出的是一種與世界完全隔絕的孤獨凄寂之情,是唐詩里不曾出現(xiàn)過的。唐詩整體上洋溢著一種健康的美感,而宋詩則更傾向于病態(tài)的美感。我曾形容這種現(xiàn)象,說唐人欣賞的是“肉感”,而宋人則對“骨感”情有獨鐘。黃景仁的詩歌把中國文人特有的漠視社會、與世隔絕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得極為深刻,把讀者能感受到的和不能感受到的東西都表達得淋漓盡致,以至于對民國時期乃至以后的舊體詩寫作影響極大。

        最后講一點我個人讀詩的感悟。藝術(shù)欣賞應(yīng)該有自己的標準、趣味和判斷,至于如何養(yǎng)成,我認為廣泛的閱讀很有必要。要多讀名家的經(jīng)典之作,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杰作,杰作的好處在哪里。但一味地追逐好的作品,而把相對較差的作品拋之腦后,也很難真正體會到那些傳世之作究竟好在哪里。讀詩也不應(yīng)該僅限于讀唐詩,要放寬眼界,讀一些宋元明清各代的詩,這樣才能通過對比,看到唐詩的局限性,更好地欣賞唐詩。先師程千帆先生曾說,從唐詩入手的人往往會覺得宋詩佶屈聱牙,聲韻不揚;而從宋詩入手的人則又會覺得唐詩寫得很笨拙,不如宋詩那么靈巧。前人有唐人尚情、尚韻,宋詩尚意、尚理的說法,不管怎么說,唐詩都不是無可挑剔、絕對完美的。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高峰,但后代人絕不是沒有超過唐人的地方。近代以來,像錢鍾書先生那一輩學(xué)人,對晚清同光體詩家都很熟悉,多少會受到他們的熏陶,對清詩有一定的了解,1949年以后就很少有人關(guān)注清詩了。其實清詩中也不乏好的作品,一些成就最高的詩人水準也不亞于唐詩。與唐朝不同的是,清朝夷夏、滿漢、官匪以及朝野清濁流等諸多復(fù)雜關(guān)系使清代士人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都要復(fù)雜、豐富得多,因此清詩思想的深刻性有時也是前人所達不到的。這是題外話了。

        以上是我關(guān)于“如何欣賞唐詩”的一些個人見解,謹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請多批評。謝謝各位!

        猜你喜歡
        唐詩體制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mào)易體制的維護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品讀唐詩
        《唐詩選注評鑒》(十卷本)出版
        唐詩賞讀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wù)之急
        為“三醫(yī)聯(lián)動”提供體制保障
        體制外生存的“新玩法”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91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天堂女人av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尤物9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九九热 |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欧美在线观看www| 日本免费久久高清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夜伦鲁鲁|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高清视频|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导航| 一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给你免费播放的视频|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97人妻无码免费专区| 插入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 国产av丝袜熟女丰满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