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儀壽,陳云斌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fā)展,心血管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為臨床較常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會導致冠狀動脈病變,在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高血壓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1]。阿托伐他汀為治療冠心病的常用藥物,對于冠心病、高膽固醇血癥等治療效果較好,但冠心病主要病因由高血壓引起,因此,控制血壓對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有重要意義[2]。氨氯地平為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通常適用于治療心絞痛及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壓水平,減輕患者機體長期高血壓對血管的損傷[3]。本研究旨在探討氨氯地平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炎性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現(xiàn)代冠心病學》[4]與《實用高血壓學》[5]中相關診斷標準者;(2)年齡≤70歲者;(3)依從性好,可以清晰準確配合者;(4)近期未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者;(5)家屬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者等。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腦血管損傷者;(2)合并造血系統(tǒng)異常者;(3)心肝腎功能異常者;(4)精神行為異常者;(5)對研究中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史者。本研究經(jīng)石城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委員會審定并批準實施。
1.2 一般資料 選取石城縣中醫(yī)院2019 年3 月—2020 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64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32 例)和對照組(32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齡40~69 歲,平均(54.26±10.31)歲;病程2~5年,平均(3.16±1.12)年。試驗組中男20 例,女12 例;年齡41~70 歲,平均(54.29±10.23)歲;病程2~5 年,平均(3.18±1.04)年。2 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阿托伐他汀鈣片(天地恒一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203358,規(guī)格:20 mg/片)治療,20 mg/次,口服,1 次/晚。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武漢東信醫(y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93946,規(guī)格:5 mg/片)治療,5 mg/次,口服,1次/d。2 組均連續(xù)治療60 d。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治療前后舒張壓(DBP)與收縮壓(SBP)。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電子血壓儀測定。(2)比較2 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內(nèi)徑(LVD)及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復合體厚度(IMT)〕。采用心臟超聲檢測儀測定。(3)比較2 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治療前后抽取靜脈血約4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4)比較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包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6(IL-6)〕。血清制備與血液采集方法同(3),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
2.1 血壓情況 治療前,2 組DBP、SB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DBP、SB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DBP、SBP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DBP 與SBP 比較(,mmHg)
2.2 心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2 組LVEF、LVD、IMT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LVEF 高于治療前,LVD、IMT 短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LVEF、LVD、IMT 比較()
2.3 血脂指標 治療前,2 組HDL-C、TC、LDL-C、T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HDL-C高于對照組,TC、LDL-C、TG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HDL-C 高于治療前,TC、LDL-C、TG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HDL-C、TC、LDL-C、TG 比較(,mmol/L)
2.4 炎性因子 治療前,2 組TNF-α、IL-8、IL-6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TNF-α、IL-8、IL-6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TNF-α、IL-8、IL-6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治療前后TNF-α、IL-8、IL-6 比較(,ng/L)
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但臨床對該病的治療效果欠佳,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壓水平,可加重病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阿托伐他汀是一種還原酶抑制劑,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時具有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穩(wěn)定斑塊、抗炎等作用,可有效抑制冠狀動脈疾病發(fā)展,但冠心病主要由患者機體長期的高血壓水平對血管造成損傷引發(fā),因此,應著重對患者的血壓水平加以控制[7]。
氨氯地平為二氫吡啶類的鈣離子拮抗劑,特異性離子通道可使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使平滑肌與心肌收縮,該藥物能對鈣離子選擇性地抑制跨膜進入心肌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對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使血管擴張,從而降低血壓[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DBP、SBP 均較對照組降低,治療后試驗組患者LVEF、LVD、IMT 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表明氨氯地平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使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水平降低,心功能狀態(tài)改善,與奚艷等[9]研究結果相符。TNF-α、IL-8、IL-6 均為反映機體炎癥程度的敏感指標,其水平升高,表明炎癥程度加重,其水平降低,表明炎癥程度減輕。TC、TG、HDL-C、LDL-C 為測定血脂水平常用指標,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與氨氯地平均具有抗炎作用,減輕機體炎性反應,同時能夠提高LDL-C 受體結合,使血脂水平進一步降低[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TC、LDL-C、TG、TNF-α、IL-8、IL-6 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氨氯地平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機體炎性因子水平,減輕炎性反應,同時調(diào)節(jié)其血脂水平,延緩患者病情進展,與謝茂委[11]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氨氯地平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降低血壓,改善心功能,減輕炎性反應,調(diào)節(jié)血脂,延緩患者病情進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