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阮新好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對DVT 的定義是患者下肢深靜脈中的血液非正常流動狀態(tài),有凝結現(xiàn)象,阻礙了患者靜脈正?;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而DVT 在行剖宮產產婦中是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腫脹,情況嚴重的還會進一步惡化,發(fā)展成為急性肺栓塞,嚴重威脅了產婦和新生兒的身體健康[1]。目前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已經有了顯著提高,并且人們不再執(zhí)著于傳統(tǒng)觀念,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時,選擇剖宮產的產婦正在逐年上升,與此同時,因剖宮產引發(fā)的DVT 患者越來越多。這也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針對剖宮產產婦DVT 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從而保證產婦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基于此,此次研究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行剖宮產的產婦120 例參與研究,深入研究體位干預聯(lián)合產后康復按摩在預防產褥期DVT 中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行剖宮產的產婦120 例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 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3.2±5.22)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7.2±2.1)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3~36 歲,平均年齡(24.56±6.03)歲;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7.6±2.2)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參與研究的產婦都要密切監(jiān)測其下肢情況,并且觀察產婦的皮膚溫度和體溫變化,叮囑產婦在進食時,盡量選擇一些纖維素、蛋白質等含量高的食物,規(guī)律排便且順暢。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guī)體位干預,剖宮產術后2 h 由護理人員幫助產婦活動肢體,抬高產婦小腿,保持懸空,更有利于靜脈血液回流,并且可以緩解產婦下肢靜脈淤血情況,方便護理人員為其按摩小腿,按摩小腿時,左右兩條腿交替按摩,按摩時間約10 min。預防DVT 的活動操間隔2 h 進行一次,活動操的內容有雙足內收、雙下肢交替抬高(控制在30 cm,不宜過高)、足背屈伸活動等。術后6 h 引導產婦自行鍛煉,進行足背屈伸和下肢肌肉訓練,3~4 次/d,具體活動次數(shù)可根據(jù)產婦身體狀況增加,一直持續(xù)到產婦可下地活動。
觀察組產婦在進行常規(guī)體位干預的同時,配合產后康復按摩護理。剖宮產術后產婦去枕平臥6 h,按時輔助產婦翻身,教導家屬掌握按摩方法。按摩時產婦需取仰臥位,用手掌進行按摩,通過拿揉和推撫的方式按揉太沖、太溪、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與陰陵泉。以上穴位按摩5~10 min/次,產婦麻醉消退后,再配合下肢屈伸活動,并且予以按摩,并根據(jù)產婦的具體狀況調整按摩時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婦的SAS、SDS 評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及抑郁情況越嚴重;②比較兩組產婦的DVT 發(fā)生情況及PT、APTT、FIB、D-D 水平;③比較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定量表進行評定,滿分100 分,>90 分為非常滿意,60~90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SAS、SDS 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SAS 評分為(32.75±4.42)分、SDS 評分為(41.28±7.65) 分,均 低 于 對 照 組 的(40.11±4.64)、(49.32±8.62)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的DVT 發(fā)生情況及PT、APTT、FIB、D-D 水平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DVT 發(fā)生率、FIB、D-D均低于對照組,PT、APTT 均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的SAS、SD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產婦的SAS、SDS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產婦的DVT 發(fā)生情況及PT、APTT、FIB、D-D 水平比較[n(%),±s]
表2 兩組產婦的DVT 發(fā)生情況及PT、APTT、FIB、D-D 水平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比較 [n,n(%)]
臨床發(fā)現(xiàn),處于產褥期的產婦相關并發(fā)癥中,DVT的發(fā)生率比較高,原因在于產婦在生產之后,臥床時間比較長,導致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受阻,長時間會造成血液凝結,從而讓靜脈內膜受到損傷,嚴重阻礙了產婦的產后恢復。尤其是對于行剖宮產的產婦,相較于順產的產婦,其DVT 的發(fā)生率更高,這一差距達到5 倍左右[2]。究其原因在于妊娠晚期,在產婦的血漿中,血小板功能發(fā)生改變,凝血因子和FIB 都有所增加,并且抗凝血酶水平下降,這樣產婦的靜脈血液持續(xù)保持高凝,行多次靜脈穿刺和剖宮產手術時,不可避免的會損傷產婦的身體組織,存在于血管壁的膠原蛋白會顯露,增加了產婦術后血管凝血的發(fā)生率[3]。因此產婦在產褥期,需要給予其更加精細合理的護理干預,這樣可以降低DVT的發(fā)病率。而傳統(tǒng)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雖然對緩解產婦產婦癥狀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預防DVT 方面沒有明顯的作用,嚴重影響了產婦的產后恢復情況。這就要求臨床護理工作形成新的護理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提高護理效果,從而有效避免產婦發(fā)生DVT[4]。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剖宮產技術有了明顯進步,并且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被不斷打破,產婦在選擇分娩方式時,選擇剖宮產的產婦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臨床護理工作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產婦DVT 的發(fā)生,確保產婦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產婦如果發(fā)生DVT,血液在流動時會連同栓子一起進入肺部,從而發(fā)生肺栓塞,有的產婦可能會因此發(fā)生腎臟或器官栓塞。并且,受到DVT 的影響,產婦的患肢有色素沉著、濕疹、皮炎等,病情嚴重的會喪失肢體功能,嚴重降低產婦的生活質量。剖宮產產婦發(fā)生DVT 的主要原因有:①處于妊娠期時,孕婦的血液長期保持高凝,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水平有所傷身,如果遇到血管壁損傷,血液會在短時間內凝固;②處于妊娠期時,孕婦的子宮不斷增大,會對下腔靜脈造成壓迫,從而影響了靜脈回流的正常速度;③產婦在生產時,很難避免發(fā)生身體組織損傷,再加上輸液、藥物使用、肥胖等因素影響,極易發(fā)生DVT。產后要在第一時間予以產婦康復按摩,提高血液回流速度,改善產婦術后下肢麻痹,幫助產婦更好的恢復。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采用體位干預的同時,配合產后康復按摩,產婦在生產后將其小腿懸空,腳后跟墊高,提高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速度,采用環(huán)形按摩的方式按摩小腿肌肉,提高微靜脈擴張,有效緩解產婦下肢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通過活動操,叮囑產婦下床活動可以提高下肢血液的流動速度,從而有效預防DVT 的形成[6]。
行體位干預可以盡早預防DVT 的發(fā)生,叮囑產婦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越早活動肢體越好,這樣可以提高下肢靜脈回流速度,并且改善部分組織代謝環(huán)境,有效預防產婦DVT 的發(fā)生。體位干預聯(lián)合產后康復按摩可以獲得更高的產婦滿意度,消除產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避免DVT 的發(fā)生,幫助產婦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產婦,尤其是剖宮產產婦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體位干預聯(lián)合產后康復按摩,可顯著降低產褥期產婦的DVT 發(fā)生率,提高產婦滿意度,消除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中有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