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衛(wèi)娜,張瑞玲
(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呂梁)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及高死亡率高的特性,給家庭帶來許多經(jīng)濟負擔。腦卒中后常常伴隨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障礙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癥狀,其發(fā)病率高達25.2%,極不利于疾病康復[1]。有研究報道[2],早期給予護理干預能夠依患者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采取科學性、合理化及人性化的護理措施,盡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抑郁狀況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入住本院神經(jīng)內科的80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以《腦梗死和腦出血中西結合診斷標準(試行)》為基礎,且需經(jīng)頭顱CT/MRI檢查鑒別診斷[3];②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滿足相關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4];③該次疾病為首發(fā),病情穩(wěn)定后;④患者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肺、肝腎功能異?;颊?;②既往有精神障礙史。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2-76(45.26±5.29)歲;疾病種類:腦梗死25例,腦出血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2例,大專11例,本科及本科以上4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4-79(44.68±5.52)歲;疾病種類:腦梗死24例,腦出血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3例,大專10例,本科及本科以上5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種類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基礎疾病指導患者做好降壓、降脂等對癥治療,待病情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輔助康復、運動治療,對患者做好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等飲食指導,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引導想象訓練
患者取仰臥位,閉上眼睛,傾聽音頻,音量控制在40-80dB,想象置身于各種場景、畫面,增強畫面記憶感,以患者舒適為宜[5]。引導患者呼吸由深而緩慢的呼吸進行放松;分別想象自己親臨海邊想象場景、海邊植物場景和海鷗飛翔場景: 在碧海藍天下,自己漫步于沙灘下,聽著柔弱的海浪聲,一片舒適和諧的場景;躺于沙灘椅上,眼前浮現(xiàn)出盛開著花朵、高大的椰子樹等等,一片增添生機盎然的場景;一群海鷗在自由飛翔,傳出陣陣愉悅的叫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到遠;讓患者感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帶來的感官體驗[6]。
1.2.2 情緒管理
護士與患者充分溝通,讓其及時傾訴內心不適,適當宣泄負面情緒,并評估患者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根據(jù)患者的家庭狀況、文化程度、性格特點,為患者量身制定適合于患者的情緒管理方式,協(xié)助患者通過正常途徑有效宣泄負面情感,提升患者對負性心理的識別度、體察度,積極應對負性情緒[7]。
1.2.3 獲得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對腦卒中患者抑郁非常重要,家庭要重視,給予患者提供傾訴、發(fā)泄、聆聽的機會,若患者的抑郁、焦躁等負性情緒能及時的宣泄,負性情緒必將會減輕或消失。護士應該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其消除負性情緒,積極樂觀、愉悅的配合各種治療。強調患者家屬以安慰、寬容、大度、支持的姿態(tài)接納患者,同他們共同應對生活中的問題[8]。
1.3.1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評分
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情況,如穿衣、洗漱、掃地、平地行走、床椅移位、如廁、大小便、修飾、進食等10項內容,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3.2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患者的抑郁情緒,總分<8分提示正常,8-19分提示可能有抑郁癥的危險,20-35分提示肯定有抑郁癥,>35分提示有嚴重抑郁癥,得分越高,提示抑郁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ADL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ADL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ADL 評分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對照組 56.37±9.64 70.24±6.43 19.794 0.001 24.56±4.75 15.49±2.42 18.979 0.001觀察組 56.49±9.21 76.89±8.67 25.899 0.000 24.99±4.32 10.54±3.75 23.742 0.000 t 值 1.497 13.764 1.599 26.764 P 值 0.876 0.004 0.843 0.000
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者腦卒中后抑郁也隨之成正比上升,護士必須重視早期心理干預[9-12]。在本次研究中,比較兩組ADL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發(fā)現(xiàn),護理后,觀察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P<0.05),說明采取早期心理干預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緩解抑郁情緒。剖析其原因:通過患者視、觸、嗅、聽等自身想象以及自我宣泄、獲得家庭支持等早期心理干預,使患者假設“看到”心理想象的內容,發(fā)泄自己的負性心理反應,然后下意識地喚醒內心感知,以此改善患者健康心理及健康身體[13]。此方法簡單易行,不受時間、空間及患者水平的限制,能激活副交感神經(jīng)分支來平衡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減輕因壓力而帶來的交感神經(jīng)生理反應,并且通過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減少腎上腺素的釋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其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