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 袁江鷹
(武漢科學技術館培訓部 湖北武漢 430000)
2020年伊始,一場突入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阻擊戰(zhàn)。在這場戰(zhàn)役中,線上科普借助其傳播速度快、傳播人群廣的優(yōu)勢,[1]第一時間助力疫情防控,向民眾普及新冠肺炎防疫知識、辟謠不科學言論、緩解民眾焦慮情緒等線上科普欄目應運而生。武漢科技館作為重要的科普陣地,在疫情初期,就一直積極開展線上科普工作,實施“停工不停業(yè)”“閉館不閉學”方針,推出了“云尚科普”線上系列科普課程?!霸粕锌破铡闭n程包括“云尚觀展”“云尚講堂”“云尚探究”和“云尚心苑”四個板塊,分別從線上科普展覽展播、線上專家科普報告會、線上科學探究活動及線上疫后心里陪伴四個維度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
4月30日武漢科技館“云尚科普”線上科普課程正式上線,截止到11月底,“云尚科普”四個板塊的線上科普課程總計舉辦279期,線上閱讀量約6萬余人次。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
“云尚觀展”以武漢科技館600余件展品為載體,通過輔導員的視頻講解,讓觀眾身臨其境地線上參觀武漢科技館。截止到11月底,已累計舉辦40期,單期視頻講解時長約為4分鐘,觀眾瀏覽量比較固定,在300~500人次之間,瀏覽量累計17000余次。
“云尚講堂”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就某一主題內容進行深入地講解,深入淺出地科普專業(yè)知識。單期視頻時長90分鐘左右,因主題內容的不同,閱讀量有較大差別,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
“云尚探究”課程主要是以科學小實驗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疫情期間,輔導員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頗花費了一番心思,采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大家在家也能跟著老師一起做實驗。“云尚探究”課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
?
?
?
“云尚心苑”是線上心里健康科普項目,其目的是通過心里健康知識科普和心里訓練的形式培養(yǎng)市民的心里健康意識,提升市民的心里素質。內容上,“云尚心苑”從心里科普、心理素質提升和心里援助三個維度開展工作。
?
從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錄播課程瀏覽量要遠遠大于直播課程。以“云尚探究”課程為例,錄播課程的瀏覽量是直播課程的10倍甚至更多;5分鐘以內的科普小視頻觀眾接受度高,觀眾瀏覽量相對穩(wěn)定。例如“云尚觀展”和“云尚探究”錄播課程;觀眾更喜歡閱讀關注自我的內容。例如“云尚講堂”課程中,《安住心,世界就是你的》的瀏覽量是同類課程的2-3倍;“云尚心苑”已推出的沙畫視頻系列中,《抑郁癥》的瀏覽量也達到同類課程的2-3倍;單期視頻多數(shù)只配備一位授課老師;操作界面簡單的科普課程更易被觀眾接受。例如“云尚心苑”中,相同的科普內容,微信公眾號的瀏覽量是小程序的幾十倍。
武漢科技館“云尚科普”線上系列科普課程剛剛起步,如何完善科技館的線上科普課程,用觀眾易接受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提高科普傳播效果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增加線上課程傳播推廣途徑。目前,“云尚科普”線上課程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武漢科技館的微信公眾號,這也是觀眾群的主要來源。館微信公眾號的關注量為10萬人次左右,觀眾群數(shù)量有限。而且官微有學術類微信公眾號的通?。夯有圆桓撸陀脩糁g缺乏黏性,[2]而一些小視頻APP的觀眾量卻特別驚人,抖音APP、快手APP的下載量已達到百億次且和用戶之間互動性較高。如果能合理地利用這些新媒介做科普,派專人維護直播間,定時定量地推出新課題,既可以增加觀眾量,也方便我們直觀地了解觀眾的反饋,更及時地調整課程時間、內容和形式。
整合資源、對接課標,建設系統(tǒng)化、規(guī)模化的“云尚科普”線上科普課程。根據(jù)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專業(yè)課程標準,制作更多精品的科普小視頻,觀眾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完成科學知識系統(tǒng)化的學習。增加更多關注自我的科普知識,滿足觀眾提升自我的需求。
豐富線上科普活動形式。單一的個人授課形式有些單調,豐富形式,根據(jù)課程內容,適度增加授課老師人數(shù),提高授課技巧,增加線上課程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信息化時代,充分依托新媒體的服務功能、強化科技館的科普功能、教育功能,為觀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是非常必要的。[3]后疫情時期,為了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需要科技館推出更多精品的線上科普活動。將科普探究的過程用視頻的方式清晰地表現(xiàn),將科學精神通過語言文字潛移默化地傳達,解鎖更多線上科普活動新技能,對于每一位科普人來說都是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