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菲菲
(烏蘭察布市醫(yī)學高等??茖W校,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護理教育開展中,需帶教導師具備臨床帶教水平、護理理論及教學動機,同時創(chuàng)造必要的教學氛圍,幫助護生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護理方法。從宏觀的角度分析,《護理學》需要學生具有充足的護理經(jīng)驗,在實習中獨立分析、探究,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本研究根據(jù)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間,在天津、北京、內蒙古地區(qū)的318名在三甲醫(yī)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的調查問卷報告評價有效教學行為方式,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來源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間,在天津、北京、內蒙古地區(qū)的318名在三甲醫(yī)院實習的護理實習生的調查問卷,所有護生均為2014級的中專生、大專生。
采用問卷分析法對本組護生進行問卷分析及統(tǒng)計,問卷發(fā)送時間為臨床帶教實習即將結束前的14d,發(fā)出的調查問卷共計318份,回收的問卷共316份,回收率為99.37%,其中有效問卷為316例,有效率為100%。采用教學性行為評價表分析護生在帶教中的學習情況,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任課情況、護生評價及人際關系及個性特點幾方面內容,以此反映帶教導師的教學情況及任課能力[1]。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 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經(jīng)調查統(tǒng)計后,本組護理實習生的教學行為的評價分值為(17.66±5.27)分。
影響臨床護理教師的因素包括臨床技能、認知能力、情感思想、研究能力、討論能力(P<0.05),詳見表1。
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帶教導師明確相關教師評價體系,根據(jù)護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活動進行分析、探究與實踐。相關研究表明,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既是整體護理教學的核心,也是衡量教師帶教水平的重要指標數(shù)據(jù)。因此,引導學生對教師的帶教水平、教學行為進行評價,具有統(tǒng)一性的發(fā)展因素[2]。
表1 影響評價教學相關因素
據(jù)統(tǒng)計分析,護理實習生需要具有學習匯總能力及理論篩選水平,全面儲備臨床護理經(jīng)驗,并根據(jù)本專業(yè)的護理研究情況及研究進展情況開展綜合性評價。在本次的調查問卷中,選取了各大省市在三級甲等醫(yī)院進行護理實習的護生,并且各個護生的學歷情況有一定差距。其中,318名護生中,有190名大專生及128名中專生,不同階段的護生所學習的護理經(jīng)驗及臨床醫(yī)學經(jīng)驗是不同的,故護生的基礎能力存在著一定差異。因此,在實習進行中,護生會發(fā)現(xiàn)無法將課本理論知識應用至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是部分理論知識并未學習、涉及,需要學生擴充學習技能。在高等教育過程中,護理專業(yè)的科研體系較為完整,其原因是大專生所在院校對護理教育較為重視,部分采用雙語教學模式,故護生的發(fā)展前景更廣泛[3-4]。
在影響教師有效性教學的綜合能力評價中,帶教導師需引導護生學會正確的使用參考文獻,根據(jù)文獻中的內容學習相關護理知識。但在這一過程的評價與學生的學歷層次成反比。現(xiàn)階段臨床護理帶教模式為所有護生進行統(tǒng)一學習,即要求同一病房內的護生既要完成常規(guī)護理方法,還要掌握與此相關的理論知識,故實際帶教過程中相對較為困難。在專科生的護理帶教中,需重視對護生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即要求護生在實際學習中自行完成科研、畢業(yè)論文方面內容,特別是論文完成需要護生收集與《護理學》相關的文獻及資料。同時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掌握理論內容的重點及難點。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護生的學歷不同,故對于護生的授課方式應存在一定差異,但目前沒有落實分層帶教的理念及方法,需要帶教導師根據(jù)自身的護理經(jīng)驗開展帶教教學,導致護生對教師的評價存在著一定差異。
影響教師個性因素的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力及虛心程度兩方面因素內容,并且實際評價中教師的個人性格存在一定差異,這就導致不同教師對于護生的心理、情緒、心態(tài)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其中,若帶教教師和藹可親、樂觀向上,會讓該導師更加受到護生的認可及支持。但是,不善于與護生進行溝通,且?guī)Ы讨袥]有注意到護生的學習、探究情緒,會導致護生不認同該教師的帶教過程。因此,在不同病房內進行帶教導師會受到性格、教學習慣方面的差異,還與教師本人的教學壓力、課程認可度有著直接性關系。若教師不能化解帶教過程中的壓力因素,不僅會影響整體帶教效果,還會降低整體帶教的質量,這一現(xiàn)象的造成原因也與教師的家庭因素有關。例如當教師家庭出現(xiàn)破裂、喪偶等情況時,教師本人的情感因素就直接會受到一定影響,即教師無法扮演好社會中的角色,進而導致教師的情感思受到明顯的影響[4]。
在臨床帶教實習中,教師應采用個性化的教學形式,根據(jù)不同護生的學習情況、學歷情況給予合理的分組,同時利用知識宣講、講座的形式引導護生進行經(jīng)驗分享及經(jīng)驗交流,有利于提高師生雙方的綜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帶教導師在帶教前需明確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引導護生快速融入至學習、研究過程,同時圍繞不同學習案例進行討論,再利用教師標準化教學、PBL教學法進行個性化帶教,可全面提升整體帶教的有效性。
總的來講,在護理實習生的臨床實習過程中,影響有效教學行為的因素較多,與護生的臨床實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及討論能力有關,教師應根據(jù)湖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出發(fā),分析實習生的性格差異,并給予合理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