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李美東,羅 凱,黃秀芳
(湖北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植物多糖又稱植物多聚糖,指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許多相同或者不同的單糖α-或者β-糖苷鍵組成的聚合度超過10 個的化合物。天然植物多糖廣泛地存在于植物體內,是植物體內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同時也是維持和保證生物體生命活動正常運轉的四大基本物質之一,所以常被應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中[1]。
多糖與蛋白質的分類方法相似,其一級結構是糖基組成、排列,是高級結構的基礎;二級結構是以氫鍵為主要二級鍵的多糖主鏈之間形成的規(guī)則構象;三級結構是以二級結構為基礎,使二級結構在有序空間產(chǎn)生規(guī)律性的空間構象;四級結構是以二級結構為基礎,形成非共價鍵聚集體[2]。研究表明,許多植物多糖均具有生物活性,包括調節(jié)免疫力、調節(jié)血糖血脂、抗腫瘤、抗輻射、抗菌抗病毒、保護肝臟等在內的保健作用[3]。本研究主要是對近幾年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參考。
植物多糖發(fā)揮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對自由基的直接或間接清除作用;②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或降低氧化酶活性[4]。
1.1.1 清除自由基 正常情況下,機體氧化還原系統(tǒng)處于動態(tài)平衡,當機體處于應激、病理狀態(tài)時,會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OH)、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苦味酰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等強氧化自由基[5]。超氧化物自由基可以直接攻擊重要的生物分子,也能分解形成單態(tài)氧和羥基自基[6]。
DPPH·是一種很穩(wěn)定的氮中心的自由基。羥自由基能殺死紅細胞、降解DNA、細胞膜,植物多糖可能作為電子或氫供體清除羥基自由基[7]。超氧化物自由基是一種劇毒物質,可以通過光化學反應產(chǎn)生。Zhao 等[8]利用微波輔助提取百合多糖并對其進行了抗氧化活性評價,在0.2~1.0 mg∕mL的濃度下,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隨著多糖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百合多糖對羥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濃度依賴性。低濃度時百合多糖的清除能力僅為28.84%,但隨著濃度的增加,清除能力迅速增加。試驗結果表明,百合多糖對單峰氧和羥基自由基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濃度越高越明顯。Ren 等[9]研究了海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濃度為0.4 mg∕mL 時,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海草多糖1 和海草多糖2 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別為95.23% 和90.80%,并且自由基清除率隨著海草多糖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結果表明,海草多糖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具有較強的提供電子和氫的能力。
1.1.2 調節(jié)相關酶活性 植物多糖可以通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MAPK∕Nrf2)信號通路促進細胞對Ⅱ相解毒酶的分泌,促進抗氧化酶的分泌及活性,降低機體或細胞內自由基水平,增強機體或細胞對氧化應激的抗性[4]。
黃芪多糖可顯著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并且能夠通過增加EA.hy926 細胞中SOD 的表達和減少胞漿的過氧化作用來阻止細胞內氧化應激引起的ROS 的產(chǎn)生,從而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傷[10]。
血脂是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與游離脂肪酸的總稱。膽固醇過高會有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繼而引發(fā)冠心病、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控制和降低血脂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11]。目前,臨床上治療高脂血癥主要以洛伐他丁、非諾貝特等化學合成藥為主[12]。長期服用會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于是天然來源的降血脂物質就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植物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毒副作用少等特點。植物多糖降脂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減少機體對脂質的吸收及降低脂質的利用效率,并通過調節(jié)血脂代謝、緩解代謝紊亂從而達到降血脂的效果。
Wang 等[13]對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C57BL∕6 小鼠給予麥冬水溶性多糖喂養(yǎng)16 周。結果表明,麥冬水溶性多糖可通過增加耗氧量和能量消耗,在不抑制食欲或增加體力活動的情況下,減輕肥胖動物的體重和脂肪組織重量。麥冬水溶性多糖還可以改善血脂水平,減少瘦素分泌,減少肝臟脂質積累,增加肝臟脂質和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起到降血脂作用。Park 等[14]研究了巖藻聚糖是否在泊洛沙姆407(P407)誘導的高脂血癥小鼠中具有降脂潛能。利用巖藻糖膠治療2 h 后,在這些小鼠中急性給予P407 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LDL 膽固醇水平,增加HDL 膽固醇的水平,并且發(fā)現(xiàn)巖藻聚糖降低了成熟SREBP-2 蛋白在肝臟中的表達,隨后降低了肝臟HMG-CoA 還原酶的mRNA表達,增加了肝臟LDL 受體的mRNA 表達。分析得出,巖藻多糖通過調節(jié)SRBEP-2 調節(jié)肝臟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關鍵酶的表達,來改善血脂水平。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大分子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的功能,可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的生長、激活免疫細胞、激活補體系統(tǒng)及釋放細胞因子等免疫調節(jié)功能,從而使機體免疫平衡,維持自身生理動態(tài)平衡與相對穩(wěn)定的生理功能。
植物多糖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機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環(huán)節(jié)、多靶點的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jié),從而改善生物機體免疫力。植物多糖的免疫調節(jié)機制,涉及各種免疫細胞上的不同受體,并且對細胞間的信使分子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15-22]。表1 為植物多糖免疫調節(jié)的研究結果。
惡性腫瘤不斷威脅人類的健康,在治療腫瘤過程中,抗腫瘤藥物持續(xù)被使用[23]。大多數(shù)藥物在應用中,患者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嚴重時會損害肝臟,不僅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對于肝功能不健全者可能會危及生命。植物多糖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活性大分子,因其安全性高,又對腫瘤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成為研究抗腫瘤藥物方面的熱點。
生物多糖對腫瘤的抑制作用主要通過2 個途徑[24]:一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發(fā)揮間接作用;二是通過對腫瘤本身細胞代謝的影響發(fā)揮直接殺傷作用。小鼠體內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香菇多糖降低了偶氮甲烷∕DSS 誘導的腸炎相關性結腸癌(CAC)模型的腫瘤數(shù)量、炎性細胞浸潤、非典型增生和核不典型。通過抑制toll 樣受體4(tlr4)∕核轉錄因子-κB信號傳導和結腸癌標志物(如癌胚抗原、細胞角蛋白8、ck18 和p53)在CAC 模型小鼠中的表達,還可能降低炎癥前細胞因子IL-13、CD30 配體(CD30L)的表達[25],從而起到抗腫瘤作用。
表1 植物多糖免疫調節(jié)
燒傷加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小鼠被給予香菇多糖后,可顯著降CD4+CD25+Tregs 比例,導致香菇多糖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炎癥狀態(tài)從Th2 轉變?yōu)門h1[26],并且通過抑制脂多糖觸發(fā)erk-foxo1(胰腺beta 細胞團的關鍵調控因子)激活來改善燒傷后敗血癥[27]。體外試驗中,火棘多糖以濃度100~1 000 μg∕mL 在乳腺癌細胞系中作用24 h 和48 h,不同劑量的火棘多糖對一種非腫瘤性人卵巢表面上皮細胞系hose 細胞的增殖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可顯著抑制hey 和skov3 細胞(人卵巢癌細胞株)的增殖[28]。在靈芝多糖體外對胃腫瘤細胞MKN45 和AGS 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響研究中,靈芝多糖100、200 mg∕kg 作用24 h 均可以有效促進胃癌細胞MKN45 和AGS 的凋亡,可以抑制AGS 胃癌細胞的細胞周期,使其停留在G1 期,停止生長[29]。金錢草多糖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A1、細胞周期蛋白B1和CDK-1 的表達,增加p53(人體抑癌基因)、bax∕bcl-2B 比值的表達,誘導MCF-7 細胞(人乳腺癌細胞)的G2∕M 期停滯和凋亡,導致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和parp(半胱天冬酶的切割底物)的降解[30]。
近年來,糖尿病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日益增高,并且患病人群也逐漸由中老年人群轉向年輕人群,已成為世界上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后第3 個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1]。
植物多糖具有多途徑、多靶點、多向性、毒副作用小的藥理優(yōu)點,能夠通過多種機制、多環(huán)節(jié)作用于糖尿?。?2]。植物多糖降血糖的機制主要是增加胰島細胞數(shù)量,促進胰島素分泌或釋放,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謝等[33]。
1.5.1 調節(jié)胰島細胞 胰島β 細胞是胰島細胞的一種,胰島β 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會使血糖升高,從而引發(fā)糖尿病,且胰島β細胞癌變會生成胰島素瘤[34],引起血糖降低癥狀,而植物多糖可以增加胰島β 細胞數(shù)量,增強胰島β細胞活性。
南瓜干漿多糖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誘導的糖尿病雄性ICR 小鼠。給藥7 h 后,快速測定血糖、空腹血清素和肝糖原,南瓜多糖能顯著提高肝糖原和胰島素水平,表現(xiàn)出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在體外試驗中,南瓜多糖具有增強胰島細胞增殖活性的潛力,且可以修復部分四氧嘧啶誘導的胰島細胞損傷[35]。Chen 等[36]對麥冬多糖進行提取分離純化及藥效學研究表明,麥冬多糖能顯著增加胰島素的水平,而且能夠修復注射鏈脲佐菌素造模對胰島細胞的破壞,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1.5.2 調節(jié)胰島素 目前,胰島素是體內降糖的惟一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在其靶器官調控代謝和生長中,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靶器官,在靶組織細胞上調節(jié)葡萄糖轉運體蛋白的表達,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
玉米絲多糖可顯著降低血糖和血清胰島素水平,肝糖原含量降低,改善小鼠的糖耐量[37]。桑葉多糖可上調PDX-1(主要功能有指導胰腺的發(fā)育和分化,促進胰島β 細胞增殖,抑制胰島β 細胞凋亡,調節(jié)胰島素基因等)mRNA 和蛋白的表達,恢復糖尿病大鼠胰島細胞中PDX-1 的核質移位,改善胰島素轉錄,促進胰島素分泌,并且抑制肥胖癥的特異靶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達,激活PI3K-AKT(調控細胞的生長、增殖、遷移、存活以及糖代謝)通路,減輕高脂、STZ 誘導的2 型糖尿病大鼠肝臟氧化應激,有效地促進了肝臟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信號的正?;?8]。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功能多樣,除了上述以大量文獻證實的功能外,還具有其他活性功能。植物多糖具有抑菌的功效,翟婭菲等[39]探索了南瓜多糖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證實了其具有明顯的抑菌效果。李世杰等[40]利用牛津杯法測定茯苓多糖的抑菌活性,結果表明,其酶解產(chǎn)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產(chǎn)生較好的抑菌作用。植物多糖也可作為益生元,對某些有益的腸道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具有調節(jié)作用。方磊涵等[41]在仔豬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絞股藍多糖,仔豬腸道乳酸桿菌數(shù)和雙歧桿菌數(shù)均明顯提高,大腸桿菌數(shù)量明顯降低。
植物多糖種類多樣、資源豐富,對機體具有多種調節(jié)功能,具有較大的開發(fā)意義。對于植物多糖活性功能的研究已比較成熟,但發(fā)揮其功能的機制受到植物多糖結構復雜、量效關系等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今后,植物多糖生物活性作用機制的探究、復合多糖的調配、植物多糖保健產(chǎn)品的開發(fā)等會在未來新科技的幫助下得到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