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菊萍
(喀什地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新疆 喀什)
肩周炎在臨床研究中又被稱之為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大多發(fā)生于50歲以上的人群。在我國中醫(yī)對肩周炎的診斷中被稱之為“漏風肩”“五十肩”以及“凍結肩”等,是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受損退變而造成的一種慢性關節(jié)學肌肉疾病。在臨床中,該病多表現(xiàn)為肩關節(jié)周圍隱痛或刺痛,并可放射至頸部或上臂,并于夜間出現(xiàn)疼痛加重的情況,還會導致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1]。為了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針對肩周炎患者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8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齡40~60歲,平均(51.26±3.27)歲,病程1~6年,平均(3.24±1.08)年;對照組90例,男50例,女 40例,年齡 40~60歲,平均(51.37±3.16)歲,病程 1~6年,平均(3.17±1.15)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肩關節(jié)周圍炎診斷標準;無肩關節(jié)周圍外傷的患者;年齡在40~60歲的患者。
排除標準:不愿進行配合的患者;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最終對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時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義都充分了解,并在經過深思熟慮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相關病情的講解,協(xié)助醫(yī)生幫助患者保持合適的治療體位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行中醫(yī)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推拿護理:患者取坐位,醫(yī)生立于患者患側,患者雙肩自然下垂,呈放松狀,醫(yī)生一手托起患者患肢手臂,另一手行一指禪推拿法對患肢行按揉法推拿,并對患者肩前部、三角肌、上臂乃至患者肘部進行往返治療,同時適當對患者進行外展、后伸以及旋轉等活動,并且手法力度適中,持續(xù)對患者進行5 min的按摩。對且對患者松肩穴進行按壓,并對其周圍行持續(xù)5 min的按揉。醫(yī)生立于患者身后,采用雙側拇指對患者肩部與肌肉群進行按揉,同時對患者痛點進行尋找,并對其進行重點按摩,包括按揉、撥、理等,并對患者肩貞穴、肩井穴、天宗穴、秉風穴、缺盆穴以及風池穴等穴位進行重點按揉[2]?;颊呦蚯扒飙h(huán)臂,同時將患者手放置于對側肩上,保持手掌向下。隨后醫(yī)生對患者肩膀行推拿按摩,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肘部,并用力將其向兩邊進行牽引,隨后采用旋轉方式對患者肩膀進行揉按。醫(yī)生牽上患者另一只手腕,對患者肩關節(jié)進行旋轉,在患者耐受的條件下,加大對患者手臂的活動范圍。最后選擇合適的拍打方式對患者進行疼痛緩解。
(2)針灸護理:取患者阿是穴、肩髃穴、肩貞穴、肩前穴、肩髎穴、曲池穴、巨骨穴、臑俞穴、天宗穴進行針灸治療。患者取坐位,將肩部完全暴露,并進行重新消毒后,取30號銀針進行施針。待得氣后留針10 min。對于老年體弱的患者,可將艾卷插至針尾,并且一片大小適中的姜片對針周圍皮膚進行覆蓋,行溫針灸。待艾卷燒完后起針[3]。
(3)穴位注射護理:對患者肩周皮膚行碘伏消毒后,取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8 mL+曲安奈德50 mg對患者進行穴位注射。取患者阿是穴、骨髃穴、外俞穴、巨骨穴、臑俞穴、曲池穴等6個穴位分別進行注射。
(4)中藥熏蒸護理:選取羌活30 g、桂枝18 g、甘草10 g、伸筋草25 g、雞血藤30 g、制草烏25 g、桑枝30 g、白芍18 g、干姜10 g、透骨草 30 g、制川烏25 g、制附片18 g、白芥子20 g,加水浸泡30 min,隨后將其煎煮取汁。完成取汁后,加入水量直到1200 mL,隨后將其放入熏蒸機內,控制溫度為35 ℃左右,對患者患側肩周進行熏蒸。
(5)中藥封包護理:采用相應的中藥封包,將其用清水浸透并將其煮沸,隨后護理人員將藥包取出,并將其包裹好。對患者進行熱敷時,需要持藥包對患者疼痛部位進行輕拍,待藥包溫度降至患者能承受的程度時,再采用適當?shù)牧Χ葘颊呋继庍M行來回熨燙,待藥包溫度降低不會對患者造成燙傷時,再將其敷于患者患處。藥包冷卻后,更換藥包再次進行以上操作。對患者護理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皮膚顏色變化與患者的反應,切勿將患者燙傷。對患者熱敷時間持續(xù)30 min為宜。
(6)中頻護理:采用K8832-T電腦多功能電療儀對患者進行中頻護理。選用2個7×11電極對患者痛點進行電療,設置電量以患者耐受限為宜[4]。
兩組患者對比治療效果,顯效:患者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且疼痛消失;有效:患者關節(jié)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且肩部疼痛得到極大緩解;無效:患者癥狀并未改善甚至加重。
兩組患者對比肩部功能,包括疼痛、肌力、搭肩試驗、關節(jié)功能以及肩關節(jié)平均活動度。滿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積極。
兩組患者對比并發(fā)發(fā)生率,包括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肌肉萎縮。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比治療效果[n(%)]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比肩部功能評分( )
表2 兩組患者對比肩部功能評分( )
組別 疼痛 肌力 搭肩試驗 關節(jié)功能 關節(jié)活動度觀察組(n=90) 78.16±5.34 82.42±4.28 76.35±4.28 82.35±4.3679.36±7.28對照組(n=90) 71.25±5.16 77.25±4.36 72.31±4.17 74.52±4.9271.33±5.72 t 8.828 8.028 6.414 11.230 8.2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比護理滿意度[n(%)]
肩周炎作為一種無菌性炎癥,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肌肉萎縮、肩部疼痛以及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而患者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則會出現(xiàn)粘連、滲出、充血以及水腫等病理特征。而肩周炎在中醫(yī)中屬于痹癥范疇,對于這類患者主要采用針灸、推拿等措施進行治療。針灸在對患者的治療中能起到驅寒除濕、調和氣血、活血通絡、溫經通脈等顯著效果。而對患者行推拿治療,又能夠直接通過外力作用促使患者肩關節(jié)及組織獲得放松,且具有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能夠舒筋活血,對患者肩關節(jié)周圍組織進行修復,從而起到改善患者活動受限的目的。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中,通過將兩種治療措施進行聯(lián)合使用,能夠發(fā)揮出更好的治療效果[5-6]。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肩周炎患者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并取得以下研究結果:治療效果對比,P<0.05;肩部功能評分對比,P<0.05;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P<0.05;護理滿意度對比,P<0.05。因此,我們認為,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能顯著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7-8]。
綜上所述,肩周炎患者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肩部功能,提高患者康復速度,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