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陳玉芳,劉波
(中國人民解放軍32183部隊醫(yī)院,吉林 白城)
2型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疾病[1],2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通常表現(xiàn)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缺陷等,若患者在患病后未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對血糖進行控制,可能造成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血管疾病等,還容易使患者的重要臟器受損,引發(fā)糖尿病腎病等嚴重并發(fā)癥[2]。本研究就重組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重組賴脯胰島素應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中,女性18例,男性 22例,年齡為 35~75歲,平均(57.18±10.52)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齡為36~76歲,平均(57.81±10.49)歲。納入標準:①無精神疾病者,能進行良好的溝通及交流;②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存在相關藥物禁忌證者;②處于哺乳期等特殊時期者;③肝、腎等臟器嚴重衰竭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預混人胰島素治療,起始劑量為0.2 U/(kg·d),每日早晚餐前分2次注射。觀察組應用重組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重組賴脯胰島素治療,重組甘精胰島素以0.1 U/(kg·d)為起始劑量,每日固定給藥1次,于患者餐后30 min給藥,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給藥,重組賴脯胰島素起始劑量為0.4 U/(kg·d),于每日早晚注射1次。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包括HbA1C、FPG、2 h PG水平。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用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 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 2。
2型糖尿病屬于一種進展性、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紊亂疾病[3]。當患者體內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量無法滿足機體抵抗胰島素時,就會導致體內的血糖水平不斷上升,而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的藥物為胰島素治療[4]。有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胰島素不僅能控制血糖水平,還具有顯著改善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推測該藥物機制與其抗脂解作用有顯著關系,能促進患者炎癥反應,改善細胞凋亡,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賴脯胰島素是一種經(jīng)典的胰島素類似物,是以人胰島素為基礎,裝飾氨基酸的胰島素類似物。它能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快速被人體分解吸收,起效時間較快,通常在用藥后的30~70 min,能在達到血液濃度峰值,在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5-6]。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指標變化情況( , mmol/L)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指標變化情況( , mmol/L)
?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重組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重組賴脯胰島素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