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山西省晉城大醫(yī)院,山西 晉城)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是肥胖的,當前許多的臨床研究表明,降低血糖的方式會伴隨著身體質(zhì)量的提高出現(xiàn)低血糖的風(fēng)險[1-2]。代謝綜合征也會隨著身體質(zhì)量的提高迅速發(fā)生,從而可能導(dǎo)致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最近的研究表明,肽-1(高血糖胰腺)是促進胰島素分泌、推遲胃排出和抑制胰腺高血糖的內(nèi)源激素[3-4]。然而,在分泌后,GLP-4內(nèi)源性在體內(nèi)快速降解為二肽基肽酶(DPP-4),1~2 min是血液中的半衰期,因此難以有效操作。利拉魯肽是一種外源GLP-1類似物,所述外源GLP-1類似物由39個氨基酸組成,與天然GLP-1序列相同[5]。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研究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按照入院的日期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為50歲,平均為(40.0±3.2)歲,病程為 0.3~17年,平均為(5.61±2.20)年。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為50歲,平均為(40.0±3.6)歲,病程為0.3~17年,平均為(5.61±2.2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2 h PG血糖 >10 mmol/L),HbA1c超過7%。②患者符合《國家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判斷標準,患者的年齡>18歲,BMI>25 kg/m2[6]。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肝腎心疾病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③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有過敏史的患者。
在入院后,根據(jù)患者的身高、BMI、DBP/SBP等指標進行測定。對所有患者進行有關(guān)2型糖尿病的相關(guān)知識學(xué)習(xí)。所有患者都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治療方法:二甲雙胍(格華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370;規(guī)格:0.5 g×20片;生產(chǎn)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吃飯時口服,第一次使用時服用的計量:0.5 g,每天3次,在連續(xù)接受7 d治療后,隨著患者具體情況可增加至1.0 g。觀察組患者在此情況下增加使用利拉魯肽進行治療,使用方法:利拉魯肽[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10026;規(guī)格:3 mL:18 mg(預(yù)填充注射筆)/支;生產(chǎn)廠家: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第一次使用時注射計量:0.6 mg,每天1次,在連續(xù)接受7 d治療后,根據(jù)血糖情況和病人有無不良反應(yīng)調(diào)整。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判標準:①顯效:經(jīng)過治療之后患者的2型糖尿病的癥狀和體征明顯恢復(fù),基本正常,2 h PG、FPG、GHb水平的控制情況都在正常水平內(nèi)。②有效:經(jīng)過治療之后患者的2型糖尿病的癥狀和體征有所變化,趨近正常,2 h PG、FPG、GHb水平的控制情況都比治療之前有所下降,下降水平超過80%。③無效:經(jīng)過治療之后患者的2型糖尿病的癥狀和體征變化不大,2 h PG、FPG、GHb水平的控制情況都變化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在治療之前和治療之后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進行對比。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BMI、DBP、SBP的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在接受治療之前,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患者相差不大(P>0.05);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情況好,P<0.05,詳見表2。
在接受治療之前,觀察組患者的BMI、DBP、SBP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患者相差不大(P>0.05);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BMI、DBP、SBP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情況好,P<0.05,詳見表 3。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
?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
BMI(kg/m2) DBP(mmHg) SBP(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5) 29.21±1.24 26.35±1.67 84.75±1.06 74.51±1.35 133.62±14.31 117.51±2.67對照組(n=55) 29.36±1.36 28.21±1.51 84.62±1.25 79.21±1.62 134.41±14.23 126.54±2.68 t 0.604 6.127 0.588 16.529 0.290 17.702 P 0.547 0.000 0.558 0.000 0.772 0.000組別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主要是胰島素相對缺乏[7-8]。該病慢性并發(fā)癥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導(dǎo)致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導(dǎo)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根據(jù)我國流行病學(xué)檢查結(jié)果顯示,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生幾率大致在10%左右,其中,肥胖患者數(shù)量就占據(jù)80%左右。對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患者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癥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自身胰島細胞功能。近年來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許多并發(fā)癥沒有得到迅速治療,這使治療更加困難,治療效果顯著減弱。研究表明,降低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體質(zhì)可以顯著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并減少其不良反應(yīng)效應(yīng)。目前我國通常采取的降糖藥物中二甲雙胍作為一種雙胍類降糖藥物,不僅能夠有效抑制患者肝糖的異生及肝糖原的輸出、提高腸道對于葡萄糖的吸收及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還有減重的效果。而利拉魯肽是一種人胰高糖素樣肽-1類似物,有著這幾個作用:(1)以有效抑制患者胰腺高血糖分泌;(2)減少患者的食量和延遲胃排出;(3)降低患者的體重、血壓、甘油三酯;(4)促進胰腺細胞增殖和分化,以減少細胞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fù)胰腺細胞的敏感性。有研究表明,利拉魯肽可以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并顯著改善其微炎反應(yīng)狀態(tài),從而減緩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和降低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在接受治療之前,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患者相差不大(P>0.05);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情況有明顯改善,P<0.05,在接受治療之前,觀察組患者的BMI、DBP、SBP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患者相差不大(P>0.05);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BMI、DBP、SBP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情況亦有改善,P<0.05。
所以,對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使用利拉魯肽結(jié)合二甲雙胍治療能夠增加藥物治療的療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