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杰
(重慶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0054)
慢阻肺又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來,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比例逐漸增高,慢阻肺發(fā)病初期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黏液性及膿性痰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及哮喘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COPD 將會逐步進入急性加重期,造成人體肺功能的急劇下降,如此時患者不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對癥治療,則有可能導致患者心力衰竭、殘疾,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治療慢肺阻的關鍵是氣道分泌物的清除,并嚴格控制炎癥反應[1]。藥物治療是當前臨床中治療COPD 的主要方法。為深入分析多索茶堿結合噻托溴銨粉治療慢阻肺臨床藥學效果,本次研究將82 例慢阻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分組分析,過程如下。
本次研究的起止時間分別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從研究期內納入82 例慢阻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入院時其癥狀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相關標準,排除合并有心臟、肝臟、腎臟及感染性疾病患者、需進行機械通氣患者、對本次試驗涉及藥物過敏患者、神經功能或語言功能障礙,無法配合完成試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研究開始前即知曉本次研究內容,自愿加入研究,且本次研究方案已報送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并經批準,按照數字隨機分組原則將82 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編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前組行多索茶堿結合噻托溴銨粉治療,后組僅行多索茶堿治療,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基礎性臨床數據能夠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詳細如下。
表1 不同用藥方法應用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不同用藥方法應用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FEV FEV1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1.44±0.33 1.41±0.41 52.2±8.86 50.33±7.74 58.5±8.81 56.4±6.66對照組 42 1.41±0.24 1.07±0.23 53.3±7.88 42.47±6.64 57.5±7.83 40.4±5.51 t-0.3448 3.3922 0.4351 3.6151 0.3979 8.6821 P-0.7319 0.0015 0.6657 0.0008 0.6927 <0.01
年齡:觀察組33 ~74 歲,平均(57.86±5.28)歲,對照組35 ~73 歲,平均(57.94±5.31)歲;
性別:觀察組男性26 例,女性15 例,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7 例。
病程:觀察組1 ~13 年,平均(6.36±1.24)年,對照組1 ~12 年,平均(6.24±1.30)年。
對照組患者行多索茶堿治療,取多索茶堿(寧波市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76)按照0.2 ~0.4g/次,2 次/日的用量給予患者口服治療,觀察組患者行多索茶堿結合噻托溴銨粉治療,其中多索茶堿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此外取噻托溴銨粉(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454)18μg 劑量置入吸入裝置給予患者吸入治療,1 次/日,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1 個月。
比較不同用藥模式的臨床效果。療效判定標準[2]:療程結束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復正常,停藥后未出現復發(fā)則判定為顯效;療程結束后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有所好轉,停藥后癥狀偶有復發(fā)則判定為有效;療程結束后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出現惡化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有效患者數)/總患者數×100%;記錄治療前后患者肺功能變化指標FEV(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及FEV1/FVC。
本次實驗中的數據均需要利用SPSS21.0 軟件包予以核驗,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如果結果顯示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62%)比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5.72%)高12%;兩組對比(χ2=3.8961,P=0.0483)。
治療前,兩組患者肺功能FEV、FEV1 及FEV1/FVC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FEV、FEV1 及FEV1/FVC 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1 例不良反應病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8%,對照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3 例不良反應病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14%。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中常見于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隨著當前我院吸煙人群的不斷增多,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慢阻肺的臨床發(fā)病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當前臨床中治療慢阻肺的主要方法為吸氧、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解痙平喘等,壓縮泵霧化是一種治療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方法。該霧化器能夠通過高速壓縮氣體作用,對藥物溶液進行霧化,使藥物溶液轉化為微小直徑的霧?;蛭⒘#涭F化后的霧粒/微粒能夠經患者的呼吸作用順利進入患者的呼吸道及肺部并完成沉積,使藥物能夠順利作用于病灶深處,達到用藥效果[3];霧化吸入治療的特點為對藥劑的需求量較小,用藥副作用少,在滿足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4]。在藥物的選擇方面,多索茶堿是臨床中常用的支氣管哮喘治療藥物,在進入人體后能夠迅速發(fā)揮藥效,被機體吸收,藥理研究表明,在1.2h 即可達到濃度峰值,并且血藥濃度可達到1.9μg/ml,而其濃度最高區(qū)間在機體肺部,達到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并且藥效過后能夠經尿液以代謝物形式排出,不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副作用[5];此外噻托溴銨粉屬于抗膽堿藥物,在慢阻肺的維持治療中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其能夠利用藥物的選擇性,作用于M受體,幫助患者擴張支氣管,解除痙攣,以促進患者神經張力的提升,聯合多索茶堿鞏固療效,促進患者康復[6]。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62%)比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5.72%)高12%;兩組對比(χ2=3.8961,P=0.0483);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FEV、FEV1 及FEV1/FVC 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1 例不良反應病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8%,對照組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3 例不良反應病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14%。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綜上,臨床對慢阻肺患者聯合多索茶堿與噻托溴銨粉用藥治療效果顯著,肺功能改善明顯,用藥安全性高,值得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