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蕓 林寧 唐力 沈世華
腎腫瘤在臨床泌尿系統(tǒng)腫瘤疾病中較為常見,其發(fā)病率僅低于膀胱腫瘤,臨床癥狀不典型,多數患者在健康體檢時通過超聲觀察發(fā)現。腫瘤有良惡性之分,為了臨床針對性治療,術前盡早明確腫瘤良惡性,這對于臨床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以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意義重大[1]。以往通常是通過肉眼實施觀察鑒別,但該種檢查方式具有顯著的主觀性,并且檢測準確性較低。伴隨超聲技術在臨床的推廣及使用,其在腎臟疾病的診斷中發(fā)揮較好效果[2]?;诖?,本研究特此以100例腎腫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著重觀察了術前超聲造影診斷價值,以供臨床參考,具體如下。
選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接收的100例腎腫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入組標準:均通過手術病理證實為腎臟實質性占位性病變。排除標準:心肺功能嚴重障礙或嚴重不全;對超聲造影過敏或不耐受;哺乳或妊娠;精神系統(tǒng)異常;認知障礙或視聽障礙而無法正常交談、配合;病歷資料不完整,影響臨床統(tǒng)計。男51例,女49例,年齡22~80歲,平均(55.6±13.6)歲。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選用飛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C5-1凸陣探頭,機械指數<0.1。超聲造影劑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的SonoVue。應用前,注入5 ml 0.9%氯化鈉溶液振蕩搖勻,造影時抽取1.2 ml混懸液,經前臂淺靜脈快速團注,再注入5 ml 0.9%氯化鈉溶液沖管。超聲造影劑對人體肝腎無毒性作用,可適用于腎衰患者。
首先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常規(guī)觀察腎腫瘤邊界、體積、回聲、血流狀況。選取腫瘤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側面,或者是腫瘤切面最大部位,然后實施超聲造影觀察,給予造影劑團注過程中,持續(xù)180 s的增強觀察,并將全程圖像良好保存下來。記錄腫瘤四周是否存在環(huán)狀高增強、內部回聲均勻以及增強程度、增強時相,與其他觀察結果相結合,進一步判定腫瘤良惡性,同時參照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由經驗豐富的2名超聲造影醫(yī)師以盲法診斷超聲造影圖像,相較于正常腎實質而言,患者注入造影劑后早于周圍腎皮質增強者為快進,與腎皮質同步者為等進,晚于腎皮質增強者為慢進;早于周圍腎皮質消退者為快退。與腎皮質同步消退為等退,晚于腎皮質消退者為慢退;與腎皮質比較,增強程度高于腎皮質為高增強,低于腎皮質為低增強.與腎皮質相近為等增強。病灶增強后病灶回聲均勻者為均勻性強化,如增強后表現為高低不等者為非均勻性強化;腫瘤四周存在高增強帶,呈弧形或者是環(huán)狀。
對患者超聲造影結果進行數據統(tǒng)計;于超聲造影實施過程中,就良、惡性腫瘤患者例數加以匯總,觀察患者腫瘤超聲造影表現形式;統(tǒng)計超聲造影診斷效能靈敏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診斷準確性: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真陽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
將本研究獲得的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導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并進行數據檢驗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法,>0.75視為高度一致,0.4~0.75為基本一致,<0.4視為一致性欠佳。檢驗水準α設置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100例腎腫瘤患者中,手術病理證實良性21例(后腎腺瘤2例,腎嗜酸性細胞瘤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惡性79例(乳頭狀腎細胞癌5例,嫌色細胞癌4例,透明細胞癌70例)。腫瘤大小1.6~14 cm,平均(5.2±1.6)cm,其中良性腫瘤大小為1.6~13 cm,平均(4.8±1.2)cm,惡性腫瘤大小為 1.8~14 cm,平均(5.4±1.3)cm。
惡性腎腫瘤快進率高于良性腎腫瘤,等進率低于良性腎腫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慢進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腎腫瘤快出率高于良性腎腫瘤,慢出率低于良性腎腫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等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腫瘤增強不均率高于良性腫瘤,四周環(huán)狀增強率高于良性腫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惡性與良性腎腫瘤超聲造影表現比較 例(%)
經過超聲造影診斷,檢出惡性腎腫瘤75例,良性腎腫瘤25例,經統(tǒng)計,超聲造影診斷靈敏性為91.14%(72/79),特異性為85.71%(18/21),陽性預測值為96.00%(72/75),陰性預測值為72.00%(18/25),診斷準確率為90.00%(90/100),見表2。超聲造影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Kappa=0.679)。
表2 超聲造影診斷效能 例
腫瘤中存在較多的微小血管,流速、流量偏低,常規(guī)彩超顯示難度較大,而超聲造影通過造影劑團注能夠清晰顯示出微小血管的分布狀況[4]。造影劑注入之后,會由腎皮質至腎門逐步增強。不論是良性腎腫瘤還是惡性腎腫瘤,腫瘤中存在的血管發(fā)育異常且密度不斷升高,進而使得腫瘤中的血流發(fā)生異常改變,通過超聲造影可觀察到明顯的特征[5]。
快進快出為腎惡性腫瘤常見表現,腎癌多為低回聲團塊,且多數血供豐富,腫瘤內血管密度及血管的內徑均大于正常腎皮質,且含有較多動靜脈短路,故造影劑進入腫瘤的速度明顯超過腎皮質而呈快速高增強,腫瘤內部大量動靜脈短路使之消退模式呈現快出,超聲造影特征呈快進快出高強化[6]。而良性腫瘤內血管腔較細,血管數量稀少,造影劑在細小的微血管網反復循環(huán),導致造影劑滯留時間較長,消退延遲,以慢退和等退較多見[7]。本研究結果顯示,惡性腎腫瘤快進率高于良性腎腫瘤,等進率低于良性腎腫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慢進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惡性腎腫瘤快出率高于良性腎腫瘤,慢出率低于良性腎腫瘤,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等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6-7]。
為了觀察腫瘤成分,本研究還觀察了腫瘤內部均勻增強情況。小腫瘤由于生長慢,囊性變、壞死情況較少,故而回聲較均勻,如癌灶生長快,當腫瘤血供難以滿足瘤體生長速度時,內部時常出血、壞死、液化、囊性病變,常規(guī)超聲對于腫瘤中壞死、液化或者是小囊性病變等征象無法清晰顯示[8]。而超聲造影對于上述內容的顯示具有突出優(yōu)勢。本研究惡性腎腫瘤患者回聲不均67例(84.8%),良性腎腫瘤21例患者也發(fā)現有內部不均勻增強現象,可能與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或者是與血栓形成有關[9]。隨著腫瘤瘤體不斷生長,會不斷擠壓周邊組織,超聲造影檢查時病灶周圍會有環(huán)狀高增強回聲出現[10]。本研究惡性腫瘤79例患者中有58例(73.4%)患者腫瘤四周存在環(huán)狀增強表現,表現為等增強或高增強。
相關研究顯示,超聲造影檢查對腎良惡性腫瘤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均高于常規(guī)超聲,與手術病理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能夠彌補常規(guī)超聲診斷的不足,可較好的顯示腫瘤內部液化、壞死、囊性變[11-12]。本研究中經過超聲造影診斷,檢出惡性腎腫瘤75例,良性腎腫瘤25例,經統(tǒng)計,超聲造影診斷靈敏性為91.14%(72/79),特異性為85.71%(18/21)、陽性預測值為96.00%(72/75)、陰性預測值為72.00%(18/25)、診斷準確率為90.00%(90/100)。超聲造影診斷準確率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的具有較高的一致性(Kappa=0.679)。文獻[11-12]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
總之,超聲造影診斷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將其作為腎腫瘤患者檢查手段之一。需提及的是,腫瘤良惡性增強顯示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重疊,需在未來研究過程中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