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梅
一、深入剖析家長群體,按需提供理論指導
現(xiàn)在的幼兒園家長群體是一群普遍受過高等教育、思想開放、教育觀念比較超前的年輕人。雖然是80后甚至90后,但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更多的父母在潛意識里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部分家長對幼兒的智力開發(fā)達到一種偏執(zhí)的狀態(tài)。不僅要求幼兒在幼兒園里學習知識最大化,離園后的生活也被各種補習班填滿。幼兒每天在英語、數(shù)學、拼音、識字當中枯燥而壓抑的度過每一天。完全與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背道而馳,使孩子過早的埋下了厭學的情緒。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有害無益。還有一撥幼兒,由于家長工作繁忙,無暇填鴨灌輸知識,在幼兒園的生活只求保育狀態(tài),吃飽穿暖,將幼兒園的老師當成生活保姆。雖然幼兒沒有精神上的壓力,但對幼兒的成長也并不是最合適的狀態(tài)。最后一種家長屬于隔代養(yǎng)育,凡事以幼兒為主,對錯不分,只求“順應”幼兒,將孩子養(yǎng)成小皇帝、小公主。代勞幼兒完成一切事物。過渡的關心造成幼兒必要的自理能力喪失,形成一種可怕的局面。
作為幼兒教師,想要給予家長更貼切的指導,就需要了解每一個幼兒的家庭情況,按需指導。知識最大化的家長需要了解學前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與能力的客觀狀態(tài);單純保育的家長需要讓幼兒身心同步發(fā)展;隔代養(yǎng)育的家長群體,則需教師付出更多,耐心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舉出更多的實事事件來加以輔佐說明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二、利用時代新興產物,及時更新家長育兒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全面性覆蓋,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家長都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或即時通訊工具軟件等范圍。簡單、快捷、不受地點限制是新興產物的優(yōu)點。
1.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站
在知識最大化的家長群體中,我更多的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此類家長對于新鮮事物接受程度較高,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有著更多的潛意識信賴。對于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更多愿意自己動手查詢。例如,新入園的幼兒為什么不愛上幼兒園,很多家長愿意“百度”,而非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家長了解“分離焦慮”的途徑,并不是教師,而是互聯(lián)網(wǎng)。所以,在面對此類家長時,我客觀建議家長“百度”《指南》。讓年輕家長對《指南》有了初步印象后,在與其探討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
隨后,積極的利用校園網(wǎng)站?,F(xiàn)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站能夠滿足家長對于幼兒在園的一切好奇。孩子是怎樣上課的?他們會不會忘記喝水?能否及時排尿?能吃飽飯嗎?這時就要求教師合理的利用網(wǎng)站資源。熟知網(wǎng)站主頁、班級主頁的各項功能。對于班級的一般性通知事物,我通常在“班級小喇叭里”上傳,傍晚離園時家長會主動問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級視頻中上傳幼兒園的課程,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是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的。孩子們是如何通過一個既定主題而習得知識。幼兒其他情況可積極利用班級相冊,將孩子們精彩的瞬間用鏡頭記錄并上傳,及時和家長分享。
互聯(lián)網(wǎng)站還有一個更為隱秘和實用的功能就是悄悄話和留言板。在幼兒離園時家長較多,家長想和教師探討一些不愿第三人知道的話題時比較困難,而悄悄話的板塊恰好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不需要電話里冥思苦想的措辭,也沒有面對面的尷尬。在留言板中,教師與家長要積極互動。對于80后的家長而言,雖然是迎著改革春風長大的一代,卻也羞于表達。要引導家長多表達,例如,老師辛苦了、我愛你寶貝,有你真幸福等。通過此種方式,讓家長認識到,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家長善于表達了,才更有幾率培養(yǎng)出善于表達的幼兒。留言板針對一些不太善于交流、比較內向的家尤為奏效。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站的鋪墊,家長們更愿意參與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及親子手工等活動。從虛擬的網(wǎng)絡延伸到現(xiàn)實的活動中來,能夠使園內的實際活動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會讓家長更支持幼兒園的各項活動。
2.巧妙利用即時聊天工具
在單純保育的家長群體中,更多的觀眾孩子的一日生活細節(jié)??梢苑e極的利用QQ、微信等即時聊天等新興產物幫助家長分析幼兒成長的足跡。從而一步步引導此類家長更好的科學育兒。
QQ和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都可以一對一的單獨聊天,或多對多的群組討論。此類聊天工具只需一部手機即可完成,符合此類家長工作繁忙無暇登陸互聯(lián)網(wǎng)站,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在幼兒入園、離園時與教師過多的交流。而手機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通訊工具,不占地方,沒有固定時間,“人人都有”和“隨時隨地”是最大的優(yōu)點。
聊天工具的誕生,讓教師和家長距離更近。從孩子的生活習慣入手,慢慢拓寬話題范圍,讓家長積極的關注幼兒的成長。使他們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內容,學習幼兒教育的方法和經(jīng)驗,結合實踐活動轉化家長的理論知識。從而使他們更加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3.不可忽視的家長學校
對于隔代養(yǎng)育的家長群體,他們需要及時更新養(yǎng)育孩子的觀念。針對此類家長,我在實踐工作中,更多的應用家長學校來完成他們育兒知識的更新。
家長學校一直都有,但在近幾年,家長學校的概念被反復提及并逐步重視。說明幼兒的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情,社會、家庭同樣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的整合這種影響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也為了給家長正確的引導,因此,“家長學校”成為家園共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種途徑。
在家長學校中,積極引導家長避免和改變家庭教育的誤區(qū),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通過配合,讓家長和幼兒園形成有效合力,實現(xiàn)隔代養(yǎng)育的雙贏局面,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三、勤于總結優(yōu)缺點,積極面對家園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開展家園工作中的幾點做法。也許存在家長群體劃分不客觀、不全面的缺點,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會慢慢修正。在家園工作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勤于總結。即使是根據(jù)自己實踐工作而產生的劃分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相互交叉、錯綜排列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所以,要及時發(fā)現(xiàn)適合每種家長的工作方案。當然,入園、離園時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但通過其他輔助工具,只會讓面對面的交流更暢通,更有效。
總之,積極的開展家園工作,能夠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指導家長科學育兒。使家長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工作,從而產生良性循環(huán)。有效的家園互動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無論在何種時代,幼兒園都應與家庭應密切配合,才能夠有效的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