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祥
寫作是學生必備的基礎能力,是運用素材和語言積累,記錄生活經(jīng)歷,表達所思所想所感的一種途徑。因此,教師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寫作時表達真情實感,以我手寫我心。但很多學生做不到這一點,在寫作時因為缺少素材而胡編亂造,或者有的懶惰者干脆照搬照抄“作文選”上的文章。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教學策略,注重引入生活化元素,使作文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寫身邊的人和事,描繪身邊的風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讓他們愛上寫作。
教學過程中,要使作文教學向生活化轉變,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深入挖掘所接觸到的人和事物,領會其中蘊含的道理,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認識,并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日積月累,學生才能積累豐富的生活化寫作素材,并對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獨具特色的思考模式。
一、當前初中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表達能力不強
想寫出佳作,學生必須具有足夠的知識積累,意識到語言優(yōu)美的重要性,并在寫作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寫出感染讀者的佳作。但在當前的初中寫作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發(fā)現(xiàn)美好事情的能力,不能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經(jīng)常詞不達意,而且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差,導致寫出來的作文邏輯混亂,不知所云。
2.寫作素材匱乏
文學即人學,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寫作亦如此,想寫出佳作,必須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注重對生活素材的積累。當前,初中生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平時不觀察生活,也不思考,挖掘素材的能力不足,導致缺少寫作素材,面對文題無話可說,只能胡編亂造,或者生搬硬套。學生對很多生活中的事情習以為常,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去挖掘其背后蘊含的道理或人生哲理,所以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身邊小事入手,抓住細節(jié),領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挖掘隱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道理,以豐富他們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意識。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在周末觀察父母,看看父母一天都干了哪些事,為什么做這些事,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會因為什么事而發(fā)生改變……經(jīng)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父母對自己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父母很辛苦,需要操心很多事情;還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有這么好的生活環(huán)境,是父母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如此,學生就會產(chǎn)生感恩之心,從心底里理解父母的辛苦??矗瑢懽鲃訖C和寫作情感不就產(chǎn)生了嗎?
此外,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量很小,隨著新興媒體的出現(xiàn),許多學生的閱讀呈現(xiàn)出走馬觀花的趨勢,這樣的閱讀習慣非常不好,所以家長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有利于樹立正確價值觀的讀物,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方便積累素材,豐富寫作積累。
二、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對優(yōu)化初中寫作教學的作用
1.明確寫作方向
有明確的寫作方向,學生就會有目的性,學習時才不會迷茫。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初中階段的作文大多數(shù)是半命題作文。這種作文形式對寫作范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又給學生留足了發(fā)揮的空間,要求學生結合身邊發(fā)生的事寫作。所以,在指導寫作半命題作文時,教師要先明確寫作方向。例如,在寫與“雷鋒”有關的半命題作文時,可以先確定寫作方向是贊揚雷鋒精神,號召人們向雷鋒學習;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做好事的活動,去做義工、志愿者,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探望孤寡老人等,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的認識和感悟,從而對雷鋒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有足夠的素材,也能融入真情實感,寫出來的作文也更有感染力,能打動讀者。
又如,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去觀察萬物萌發(fā)的景象。注意,在觀察前,教師要強調可看而不可褻玩,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學生在親身觀察后,對大自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熱愛之情,回到班級,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觀察描寫春天的景象,或者組織即興演講大賽,讓學生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要求學生將內(nèi)心的情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2.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想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文化素養(yǎng),學生可以到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中去尋求生活哲理。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看似是一場簡單的辯論,實際上蘊含了很多哲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積累和豐富寫作素材,并且對積累的素材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加以歸類。日積月累,學生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佳句。此外,讀到那些在國家危難之時力挽狂瀾之人的事跡時,要分析他們身上具備哪些超人的品格,思考自己面對此種情景時會怎樣做;假如寫與此相關的作文,應該怎樣推己及人,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這是通過閱讀積累素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想提升寫作能力必須做到的。
3.抓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
寫作實際上就是記錄日常生活的一種手段,想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情景,細節(jié)描寫非常重要。學生只有抓住生活細節(jié),進行細致的描述,才能使作文生動、真實。例如,在寫一次勞動經(jīng)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寫平時在校參與的勞動,實際上這就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只不過是學生沒有注意而已。在講述這些內(nèi)容時借助修辭、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等,寫出來的文章會更加優(yōu)美、生動,更能打動讀者。將真實發(fā)生的事作為寫作內(nèi)容,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更有利于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對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升的,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看到學生的進步。教學過程中,生活化元素與寫作實際上是互為表里的關系,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解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梳理素材之間的邏輯關系,深挖素材背后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備受重視,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豐富情感體驗,為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促進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