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聲音嘶啞中醫(yī)稱為“喑”“暴喑”“聲不出”等,引起的原因與用嗓過多、風寒或風熱外襲、肺腎陰虛、血瘀痰聚等有關。上方為《傷寒論》中之“苦酒湯”,書中云:“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就是說,本方對咽部受傷或咽喉有潰爛引起的嘶啞都有效,一般說,上述方子用于痰濕結聚、氣血瘀滯、陰虛引起的嘶啞都有效。
食醋(古稱苦酒)味酸苦,有酸斂苦泄之性,可斂瘡解毒、消腫止痛;半夏辛燥,能滌痰利咽、散結消腫。醋與半夏合用,辛開苦泄,可增強開痰結、泄熱毒的效果。雞蛋清性味甘寒,可滋陰潤燥、清利咽喉。蛋清配半夏,既能起利竅通聲效果,又無燥津耗陰之慮。三味為伍,共奏清熱滌痰、斂瘡消腫、利竅通聲之效。本方采用慢慢咽下方式,能令藥液滋潤咽喉時間稍長,可有效消除咽喉黏膜及聲帶的充血、腫脹、疼痛。臨床應用表明,“苦酒湯”不僅能治用嗓過度、痰瘀互結引起的嘶啞,對慢性咽喉炎、感冒后咽部紅腫等均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