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于超
(蘇州口腔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根管治療是臨床治療根尖周炎與慢性牙髓炎的常用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促進其病變愈合。目前臨床根管治療主要有多次法與一次法兩種方式,為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劣,筆者以92例于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本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根尖周炎與慢性牙髓炎患者為觀察對象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做總結與報道。
將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本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根尖周炎與慢性牙髓炎患者納入到研究中,共計92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對象分成對照組(n=46)和實驗組(n=46)。對照組: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2例;根尖周炎患者有15例,慢性牙髓炎患者有31例;年齡范圍是20~74歲,平均年齡是(56.71±5.84)歲。實驗組: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0例;根尖周炎患者有18例,慢性牙髓炎患者有28例;年齡范圍是21~74歲,平均年齡是(56.45±5.97)歲。將以上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互相對比,得出結果表明兩組之間存在的差異不顯著(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具體方法為:采取常規(guī)消毒與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進行開髓,清除腐質,使用X線檢查明確患者的根管位置和長度,采用逐步后退法進行根管預備,沖洗干燥根管,將氫氧化鈣糊劑放置在根管內(nèi),使用丁香油糊劑作封存處理,通常為一周時間,多次封藥后檢查根管情況,確定其沒有出現(xiàn)滲出則進行根管填充治療。
實驗組患者則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療,具體治療措施為:采取常規(guī)消毒與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進行開髓,清除腐質,使用X線檢查明確患者的根管位置和長度,采用逐步后退法進行根管預備,沖洗干燥根管并吸干,使用碘仿氧化鋅糊劑作填充治療。
①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牙齒咬合功能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牙齒咬合功能有所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牙齒松動等癥狀與牙齒咬合功能均沒有改善或加重,為無效[1]。統(tǒng)計總有效率并互相比較。②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測評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評分范圍為0到10分,評分越低則說明患者的疼痛感越輕。
通過SPSS 22.0軟件驗算對比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經(jīng)過x2檢驗,描述為[n(%)]。定量資料經(jīng)過t檢驗,描述為(±s)。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的依據(jù)是P<0.05。
表1為詳細數(shù)據(jù),與對照組患者(89.13%)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65%)更高,但沒有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評估結果詳情與差異[n(%)]
表2提示具體情況。相比于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均降低,且比照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均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及差異
根尖周炎與慢性牙髓炎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牙齒松動、牙齦出血、腫痛等臨床表現(xiàn),影響其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3]。近些年,兩種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對人類口腔健康的威脅加劇,受到重點關注。
目前臨床對兩種疾病主要采用根管治療,以往多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療,其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但其各個治療流程需要于不同時間進行,使得患者需要進行數(shù)次診治,不僅療程較長,使得患者承受痛苦的時間延長,同時還會使其出現(xiàn)根尖組織損傷或感染的幾率增加[4]。基于此筆者認為可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療,與多次法根管治療相比,一次法根管治療可于一次治療將消毒、根管預備、填充工作完成,能夠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使其臨床癥狀得到快速緩解,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復,同時可降低其出現(xiàn)根尖組織損傷或感染的幾率,此外一次根管治療對患者疼痛感的緩解效果更為理想[5]。為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具體臨床效果,筆者以72例根尖周炎與慢性牙髓炎患者為觀察對象進行本次研究,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但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相比于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降低幅度更大,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根尖周炎、慢性牙髓炎患者使用一次法與多次法根管治療的臨床效果基本類似,而與多次法相比,一次法根管治療對患者疼痛程度的緩解效果更為理想,應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