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婧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完美地詮釋了琵琶高超的演奏技法。千百年來,只要提起琵琶,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詞。琵琶演奏技法種類繁多,彈挑和輪指是兩大基本技法,其余技法也多是從這兩大指法衍生而來。在眾多演奏技法中,能稱得上珠落玉盤的,當屬琵琶的輪指。據(jù)悉,琵琶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由它的演奏方式命名的——“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杷”。這其中的推手、引手兩個動作指的就是琵琶的基本演奏指法——彈挑。琵琶的聲音以點狀為主,隸屬于彈撥樂器。如果說彈挑是點,那輪指則是將各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線條。如同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輪指既要求珠圓玉潤,又要求線條優(yōu)美。沒有線條,點再美,都無法形成一條美麗的項鏈。由于彈撥樂器的發(fā)音以顆粒性的點狀為主,想要線條的流暢之美,輪指的訓練在琵琶基礎指法訓練中必不可少。
《陽春白雪》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琵琶古曲。曲名“陽春”“白雪”最早出自《宋玉答楚王問》——陽春白雪,和者蓋寡,也就是曲高和寡的由來。如今的琵琶曲《陽春白雪》不再承載高雅難懂的含義,而是雅俗共賞之樂。字面即所表達的內容——陽春時節(jié)的白雪。琵琶曲《陽春白雪》版本較多,鞠士林琵琶譜抄本《閑敘幽音》,名為《六板》共十段、李芳園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名為《陽春古曲》十段、沈浩初編著出版的《養(yǎng)正軒譜》,稱為《陽春白雪》十二段。后人稱李芳園和沈浩初整理的十段與十二段樂譜為《大陽春》。由于結構龐大而松散,流傳度不高?,F(xiàn)在通用的版本是由上海派琵琶奠基者汪昱庭先生根據(jù)鞠士林的《六板》改編刪節(jié)加工處理而成的七段《陽春白雪》,也有《小陽春》之稱。相較于《大陽春》,刪減后的樂曲旋律清新流暢、節(jié)奏活潑輕快,生動地表現(xiàn)了冬去春來,冰雪融化,大地復蘇,萬物欣欣向榮,生機無限的初春景象。樂曲速度處理較快,又名《快板陽春》。作品主要取材于流傳全國各地的民間器樂曲牌《八板》,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曲式結構——起承轉合。
在《陽春白雪》中,包含較多的輪指演奏技法,如半輪、掃輪、挑輪、雙輪。同時出現(xiàn)這么多種類的輪指,對于初學者來說,較為難掌握。因此,輪指的課下訓練顯得尤為關鍵。在練習輪指之前,先要弄清輪指的種類以及演奏方法。
輪指總體上分為下出輪和上出輪。下出輪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依次向左彈出,然后拇指向右挑進,清代浙派多用此法。上出輪其出指順序為食、中、名、小向左彈出,最后大指向右挑進。清代直隸派多用此法,這也是目前應用較廣的演奏手法。其中上出輪又派生出短輪(三指輪、四指輪、五指輪、七指輪)、中長輪、長輪、勾輪、挑輪、雙輪、滿輪、掃輪、拂輪。這些輪指綜合運用到作品中,為聽眾呈現(xiàn)出一副絢麗多彩的音樂長卷。
在高校琵琶集體課教學中,輪指的訓練一直貫穿學生學習生涯。學生初始學習輪指時,會遇到手指分不開、無名指、小指彈不響,手型奇怪等一系列問題,那么如何科學有效的訓練輪指,成為琵琶教學的重點之一。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輪指訓練兩大關鍵層面:技術層面和音色層面(以五指輪為例)。具體訓練如下:
任何技術的開始都是先從規(guī)范動作開始的,輪指的入門也是先從手型開始。著名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曾經(jīng)說過:“彈挑是陰陽之美、輪指是曲線之美”。輪指不僅要聲音美,手指之間的來回切換也是極富線條之美。好的手型有助于美好聲音的產(chǎn)生。輪指的手型,大致上分為龍眼和鳳眼,一般用龍眼較多。早在20 世紀30 年代,汪派形成時,就提出過彈挑的“龍眼”與“鳳眼”兩種手型結構。實際上如果彈挑運用“龍眼”的結構的話,輪指也應運用這種結構才能相適應。現(xiàn)如今,輪指大多使用龍眼的手型。分解動作如下:首先,保持琵琶演奏的基本手型,手背放松,各手指與手掌間呈空心拳狀;其次,手指依次觸弦(一般先從食指開始),食指觸弦后應放松,后續(xù)手指依序,各手指在觸弦后不應過分用力,避免引起手背僵直。在小指觸弦以后,注意四個手指的回收動作以及大指的觸弦。此外,還需注意大指觸弦時忌翻手腕,這是很多初學者會遇到的問題。輪指開始學習時,不必過分追求力度以及聲音,一定要先固定手型,手型對了,在輪指訓練時就會事半功倍。
要想輪指好,力度不可少。初學者在學習輪指時會遇到無名指以及小指彈不出聲音的普遍狀況。前兩聲很大,中間沒聲音,到最后又很大聲。這是由于人的身體機能所決定的,當然也需要科學的訓練。在手型固定好以后就可以開始進行力度的訓練,這里是以無名指和小指的訓練為主。指關節(jié)發(fā)力,忌用腕和肘發(fā)力。手指的小關節(jié)像食指、中指一樣發(fā)力,將力量集中到指尖。初期找不到發(fā)力的感覺,很困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逐漸適應指關節(jié)發(fā)力。在這里需強調的是手指不要往前戳,手臂和手腕都不能動。在逐漸掌握指關節(jié)發(fā)力之后,可以單獨將無名指和小指拿出來做彈挑練習——將無名指或者小指當作食指使用,與大指一起做彈挑訓練,加強兩根手指的觸弦力度。后期,也可將中指加入,讓彈挑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之間自由切換。力度盡量保持一致。此外,要注意手指的放松,手指只在觸弦的一瞬間有擊弦力度,觸弦以后當立刻放松,不可因過分追求力度而致使手指、手背僵化。
在解決完手指的力度問題,就要進行分解輪指的訓練。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試,將手放在桌面上,依次將五根手指抬起并敲擊桌面,我們的身體感受是不一樣的。無名指是最難抬起的,這是由我們人體的自然身體機能所決定的。醫(yī)學研究表明,大指的肌腱是完全獨立的,食指的肌腱也是相對獨立,剩下的三根手指的肌腱是相連的,而無名指的聯(lián)合面積最大,因此,它受旁邊的中指和小指的制約最大。輪指是五根手指互相協(xié)作但又相對獨立的運動過程,如何讓手指獨立運作是學習輪指的必經(jīng)之路。在力度練習時,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分別同大指作彈挑練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獨立性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還可以引入一指對一音的獨立性練習曲增強手指獨立性訓練。比較好的練習有111232,重復這幾個音,每個手指都有成為開頭的機會,每組彈五遍,剛好輪完一個整輪。具體示意圖如下:
此外,在《琵琶考級練習曲》二級中也有分解輪指練習,可以進行訓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手指已經(jīng)可以獨立運作,手指的粘連也較之前有了一定的改善。需注意,在獨立性練習中,忌焦躁,一定按照練習要求進行,節(jié)奏和輪指的速度都要進行把握。
拋開技術層面,音色也是檢驗輪指的一項重要指標。多數(shù)學生初學彈輪指時,雖然輪指轉動起來,但是聲音雜亂,指甲音突出,嚴重影響音樂的美感。如何有效避免這一狀況的產(chǎn)生,是輪指訓練的又一重要課題。從物理學角度來說,物體之間只要接觸、摩擦就會產(chǎn)生噪音。輪指是指甲與琴弦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時,指甲會與琴弦之間發(fā)生碰撞摩擦,從而產(chǎn)生聲音,聲音中既包含了輪指的樂音,又包含了指甲與琴弦撞擊的噪音,然而這個噪音無法避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將產(chǎn)生的噪音盡可能減少到最小。除去指甲與琴弦等外部因素對音色的影響,輪指自身的運動軌跡及運動方式都對雜音的大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甲觸弦時,接觸面積的大小、力度和角度都直接影響著輪指的音色。琵琶的指甲分為上側鋒、中鋒和下側鋒,在輪指訓練時,應盡量使用中鋒觸弦,減少指甲與琴弦的接觸面積,簡而言之,就是觸弦要淺,盡可能用指尖觸弦。此外,觸弦時,手指直擊琴弦,在觸弦的一瞬間用指關節(jié)發(fā)力,迅速擊弦而過,可以有效地減少因接觸面積和指力不夠而產(chǎn)生的雜音。此外,輪指的位置也與音色息息相關。除去譜面有特殊要求,一般輪指聲音最好的位置是在最后一個品與扶手之間的1/2 處,太往上,聲音虛而弱;太向下,音色干燥,聲音過于凌厲。
輪指的顆粒性對于初學者而言,就像是一個矛盾的論題。輪指是五個手指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的過程,輪指既要講求線條,又要講求顆粒。五根手指構成了珍珠項鏈的珍珠,而周而復始的過程則是串聯(lián)珍珠的線條,要想項鏈美,珍珠的顆粒大小要均勻,顏色要接近,串聯(lián)其中的線也不能打結,珠子之間的間隔也要均勻,這就要求輪指訓練時,五根手指的間隔時長要一致,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長輪一般表達較抒情的旋律,因此輪速一般保持中速輪,在此前提下,進行輪指的顆粒性訓練。在技術層面時有專門的力度訓練,這里也可以放在顆粒性訓練中,但要注意速度以及觸弦角度也就是對于音色的把控??梢韵葘⑹?、中、名、小四個手指分別與大指作彈挑,保證四個手指的力度均勻。其次,在將四個手指之間彈挑來回隨意切換,保證四個手指的靈活性。最后,輪指時保持勻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用節(jié)拍器來固定速度。在初始時,可以先從一個整輪開始,一個輪、兩個輪、三個輪,循序漸進,累計疊加,逐漸適應。在保持輪指的顆粒性的基礎上,進行線條的訓練。
輪指的線條性是通過輪指的強弱對比來展現(xiàn)。強弱對比所展現(xiàn)的線條性是輪指情感表達的方式之一。在作品中,通常使用長輪來表達較為抒情的旋律。輪指的線條表達能力強,就如同人說話時語氣中的抑揚頓挫,能為作品的情感表達增色不少;相反,如果是平鋪直敘,輪指沒有一點變化,作品就顯得蒼白無力。通常情況下,輪指的強弱變化并不是突然展開,而是根據(jù)人們情緒的變化而逐漸展開。這種變化會有一個緩沖的過程,是逐漸變化的。輪指的強弱對比要求演奏者在充分掌握輪指的演奏技巧,解決好速度、力度以及音色以后,進行的循序漸進的復合型技能訓練。在訓練時,可以選用歌唱性、旋律線較強的音樂片段進行訓練。比如《我的祖國》、《梁?!返冉?jīng)典作品。讓學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前提下,進行強弱對比的線條性訓練。
技術層面以及音色方面是練好輪指的兩大關鍵所在。雖然每個方面都很重要,但在實際高校琵琶集體課教學中,由于受到課時限制,并沒有較多的時間去一一解決這些難題。只能通過邊學邊練的方式進行。學生在接觸輪指以后,會接觸一些輪指的練習曲、作品,通過作品對輪指進行較為針對性的訓練,也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jīng)過以上訓練,會對學生在琵琶曲《陽春白雪》的學習中有一定的指導性??梢詫非谐霈F(xiàn)的輪指種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