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文物古建筑的自身特征顯著,不僅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特征,還能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面貌。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與科學技術進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文物古建筑的修繕工程管理工作,尤其是管理技術,涉及施工安全、技術、人員及材料管理和施工圖紙等各個方面,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修繕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率。文章主要以承德避暑山莊為例,分析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提出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的有效對策,希望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和借鑒,促進修繕工作順利開展,達到修繕和保護文物古建筑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文物古建筑;修繕;技術;承德避暑山莊
0 前言
文物古建筑修繕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以保護為主,在保護前提下,為了恢復原狀而采取的一系列修整活動。修繕文物古建筑有利于促進社會物質和精神文明發(fā)展,有利于人類歷史文化傳承和進步。修繕工作為傳承文化遺產,與其他建筑工程相比有著更高要求,施工人員不但要有過硬的技術水平,還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保證文物古建筑修繕朝著文化性、藝術性和時代性推進。當前我國在對文物古建筑進行修繕的過程中,往往由于管理技術存在缺陷,影響修繕質量,因此,需要將提高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承德避暑山莊建筑特點及修繕概況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建成于1792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1961年,承德避暑山莊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承德避暑山莊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承德避暑山莊整體建筑形式來看,建筑物主要包括亭、樓、榭、臺等,在傳統(tǒng)基礎上融入了新的元素,使之與傳統(tǒng)的江南園林相比更具有時代特色。避暑山莊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青砂石、紅砂石、英武石、大理石、花崗巖、青白石等天然石料,大部分取自承德附近,另有部分運自云南大理、北京房山等地。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設計與建造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進一步在時代背景下實現(xiàn)了融合與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獨特的建筑形式,這種建筑形式是由于獨特的歷史背景以及清朝政治、軍事、文化戰(zhàn)略所形成的。
從1976年到2006年,國務院先后批準實施了3個《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十年整修規(guī)劃》,明確了以搶救和整修為主的保護原則,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投入大量專項資金用于古建維修和園林整治,以及文物保護區(qū)周圍環(huán)境的綜合整治。2010年8月以來,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全面展開,由中央財政投入文物保護專項經費6億元,工程涉及古建筑保護修繕、安消防能力提升、遺址保護、文物科技保護、避暑山莊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文物保護基礎工作等6個方面,共計105個單體項目。至2020年全部工程均已完工,并通過了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組織的工程整體竣工結項驗收。
2 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
文物古建筑作為見證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重要產物,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修繕文物古建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過程中,需要遵循風格一致性、不破壞性和安全性三大原則才能開展修繕工作。要想提升文物古建筑施工管理技術,就需要重視施工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技術,包括圖紙與現(xiàn)場勘查、驗收和技術管理、施工安全和人員管理以及材料管理等各個方面,從根源上提高施工管理和文物古建筑修繕質量。
2.1 現(xiàn)場勘查管理
在文物古建筑修繕施工管理過程中,現(xiàn)場勘查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可以通過墻體、梁柱以及樣式了解和掌握文物古建筑的產生年代和建筑風格,還可以將實際尺寸與不同年代建筑工藝相比較,如墻體薄厚程度、材質和梁柱具體大小等,對其進行整體摸底。在對文物古建筑開展修繕工作時,還要仔細研究和分析損壞部位,了解其組成架構。通常情況下,木質結構在古建筑中比較常見,相關人員必須理解和掌握建筑物構件以及構件之間的原理和作用。針對比較大的古建筑物,如果涉及一些附屬物,如樹木、假山等,就需要進行具體測量,在施工圖紙中標注出來,盡量避免破壞。
2.2 施工圖紙管理
開展修繕工作時,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號召,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古建筑修繕相關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尤其是需要設計修繕方案的,還要進行申請并且提交給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讓其進行審批,只有符合要求才能得到批準進行施工作業(yè)。方案主要包括說明書和施工圖紙、檢測結果和實際預算以及試驗材料報告等。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施工圖紙,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文物古建筑修繕科學化、合理化和規(guī)范化。
2.3 材料選擇管理
對文物古建筑進行修繕工程管理時,需要重視材料選擇這個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所選材料主要包含搭材、畫材、石頭、瓦木等。由于這些材料具有一定特殊性,再加上在實際修繕過程中,要保證色彩、感官及質量具有一致性,所以需要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一般情況下,建筑破損程度最高的就是彩畫,要想確保彩畫有效恢復和處理,不但需要仔細研究色彩,還要使用專業(yè)仿古彩畫顏料。修繕過程中,要想讓修復效果更加自然,就需要不斷調整、對比色彩,通過過硬的繪畫技藝來保證修繕質量。除了彩畫之外,還包括建筑門窗與琉璃瓦等,對這些使用材料都需要進行仔細研究,雖然不能做到一模一樣,但要確保相近,不管是在光澤還是紋理上,都要選擇合適的仿古材料,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F(xiàn)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由于科技不斷進步,市場上出現(xiàn)很多新材料和新工藝,有利于推進文物古建筑修繕工作有序開展。然而,在實際修繕工作中,傳統(tǒng)施工工藝和材料也在慢慢失傳和減少,相關人員在新材料選擇過程中,要更加謹慎,盡量通過傳統(tǒng)工藝,恢復古建筑原始形態(tài)。同時,還要不斷研究傳統(tǒng)材料,盡量保證建筑修繕的真實性。
在對承德避暑山莊進行修繕時,保留了清朝康熙時代的建筑特征。以環(huán)碧島為例,始建于1703年,作為避暑山莊最小的島嶼,經常作為古代皇子的讀書場地,在對其進行修復時,對于建筑物柱子的損壞主要是采用化學加固法來進行修繕的,還使用了相應的仿古材料與彩畫等技術,讓建筑瓦木和柱子顏色與形態(tài)基本與原來一樣,不僅達到了修繕目的,還保留了建筑的完整性。
2.4 驗收管理
在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中,驗收工作也很重要。考慮到古建筑的自身價值,在修繕時,不但要保證建筑整體風格不能變化,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施工人員和建筑的安全性。在實際驗收工作中,為了實現(xiàn)有效管理,提升管理技術水平和質量,可以分階段進行驗收,針對已經完成的修繕工作,及時采取檢查驗收。由于修繕工程復雜且煩瑣,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部分隱蔽工程,如油飾彩畫、木結構和基礎工程等,一旦施工結束后,直接進入下一輪施工,如果中途出現(xiàn)問題,不及時進行檢查和驗收,很可能就會被封鎖起來。分階段驗收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實現(xiàn)及時驗收,能夠保證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施工質量。在驗收過程中,涉及文物管理部門和施工人員、技術和工程管理相關人員,主要驗收對象包括油飾彩畫和屋面、建筑墻體和臺明地面、基礎和拆除工序、原材料等。
2.5 技術管理
文物古建筑修繕過程中,與技術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主要包含安全及施工技術、信息收集。一方面,施工技術主要由具體修繕范圍來決定,如設計和調色、木工和油漆工等。另一方面,信息收集包括網絡收集與現(xiàn)場收集。網絡收集就是收集和整理與工程主體有關的建筑和歷史信息,從中獲取有用信息加以利用;現(xiàn)場收集就是收集建筑破損中的相關構件,如瓦片、彩畫圖案、臺階材料以及木建筑中缺失的梁柱和門窗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實現(xiàn)資源合理利用,重組遺失材料,完成修繕工作的一致性。除此之外,還包括安全技術,主要內容是制定施工流程,實現(xiàn)技術交底,通過設置圍欄保護石獅和假山等。例如,在對建筑彩畫進行修繕過程中,就需要搭建相關腳手架,為工人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避免顏料沾染到完好的部分墻壁。如果建筑構件比較多的情況下,還要對其實施編排,以防出現(xiàn)混亂現(xiàn)象。
2.6 人員管理
由于文物古建筑修繕工作比較復雜多樣,參與人數(shù)較多,不同崗位有著不同工作人員。
在人員管理中,不僅包括安全、質檢和材料員,還包括造價、負責人和資料員等,要想保證工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有序開展,就需要對人員進行嚴格管理,讓其明確自身崗位職責,樹立職業(yè)責任意識。通過明確不同人員工作內容和任務,讓其做好本職工作,實現(xiàn)人員管理科學性,為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提供人員支持。
2.7 安全管理
文物古建筑修繕管理技術中,安全管理有著重要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提升施工人員安全意識,防止各類事故發(fā)生。必要情況下,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其次,進行施工巡查,一旦發(fā)現(xiàn)施工不符合實際標準,就需要進行嚴格查辦,還要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巡邏,避免偷盜行為。最后,還要重視施工技術研究和分析,在勘察過程中,重點關注破損部位的研究,要充分考慮破損是否會給建筑帶來安全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部分構件損害程度過大,就需要進行大面積處理,避免新的問題出現(xiàn)導致重復修繕,從而給建筑物帶來更大損害;如果發(fā)現(xiàn)破損,但是損壞程度不大,可以對局部進行修繕。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旅游景點,在修繕過程中,設置了隔離帶和提醒牌,避免游客的游覽影響施工,更避免對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3 文物古建筑修繕的有效對策
3.1 采用科學修繕方法
修繕工作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破損方式要采用不同修繕方法,最大限度地還原古建筑風貌。承德避暑山莊進行修繕時,不管是福壽園遺址,還是博物館區(qū)域,其結構件都出現(xiàn)了一些損壞,為了避免安全隱患的出現(xiàn),及時開展了相應的修繕工作,主要包括對內外墻面的更換,門窗以及地磚的修復,同時,還涉及吊頂以及頂棚的翻新。在此次修繕過程中,主要是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原建筑外貌景觀同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觀賞效果。這一工程完成主要依賴于采用了科學的修繕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有統(tǒng)籌意識,修繕之前,及時了解其損害情況,考慮各個方面影響因素,制定科學合理修繕方案;第二,開展修繕工作時,要從內到外依次進行,盡可能延長建筑使用時間,同時還要避免人為因素產生的破壞;第三,要堅持適用性,不能盲目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雖然新技術具有高效性,但是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再加上部分文物古建筑采用人工方式進行修繕效果會更好,因此要遵循適用性修繕原則,合理選擇修繕方法。
3.2 確保修繕資金有效投入
文物古建筑在修繕過程中,會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需要防止資金浪費,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資源合理利用。如果修繕工作完成后,還存在資金結余,可以用來進行后期養(yǎng)護工作。
3.3 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
修繕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文物修繕工作產生重要影響,缺乏技術支持是當前我國文物古建筑修繕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原因兩個方面:第一,是人才輸出量少,雖然每年高校都會畢業(yè)一批文物修繕專業(yè)學生,然而,我國各地區(qū)文物破損較多,人才供不應求。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清代皇帝開展政治活動和避暑的重要地區(qū),以外八廟為例,其凝聚著多民族建筑藝術精華,受戰(zhàn)爭與人為因素影響出現(xiàn)嚴重破壞,還有包括博物館、文津閣以及永佑寺等建筑,都不同程度受到破壞,需要大量專業(yè)人才進行修繕。專業(yè)技術人才缺乏,對文物修繕工作產生了阻礙作用。第二,人才流失過多,由于文物古建筑修繕市場狹小,對畢業(yè)生沒有太大吸引力,導致很多學生就業(yè)時脫離本專業(yè),這種現(xiàn)象增多會使得人才流失更加嚴重。要想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發(fā)揮政府職能,出臺政策福利激勵古建筑修繕專業(yè)學生,讓其積極主動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提升專業(yè)技術水平,尤其可以通過參加各類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文物保護責任感。其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適當提升文物古建筑修繕從業(yè)人員的薪資,通過薪資待遇吸引專業(yè)人才并留住專業(yè)人才。最后,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為從業(yè)人員提供學習和交流機會,如組織交流大會和各類講座等,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學習,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和技能。
4 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古建筑修繕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煩瑣且持久的工程,為了確保修繕工作順利開展,提升修繕質量和修繕水平,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尤其要重視文物古建筑中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此外,還要關注工程管理技術中存在的缺陷,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施工流程管理,為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奠定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堅華.淺談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J].建筑設計管理,2016(7):84-86.
[2]陳智勇.淺談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6):679.
[3]張翀.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管理技術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3):165,184.
[4]盧中一.文物古建筑修繕工程優(yōu)化施工管理的幾點思路[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4):4054.
[5]何滿洪.古建筑修繕工程的技術組織與管理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2018(12):128,159.
[6]徐益.淺析古建筑修繕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提升[J].全文版:工程技術,2016(3):79.
[7]鄒桂西.文物古建筑的遷建、保護和修繕探析—以南寧孔廟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