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環(huán)環(huán)
摘要:幼兒生活習慣,不僅僅包括簡單的吃飯、穿衣習慣,也包括幼兒的衛(wèi)生習慣、安全意識、體育習慣等多方面的內容。幼兒時期是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對幼兒將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
引言: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人才的質量和水平,在幼兒階段,需要加大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干預力度,從根本上確保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的培養(yǎng)。本文分析了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下策略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習慣的策略。
一、實施分層分類指導方法,促進家園共育順利推進
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雖然面向的幼兒群體年齡差距不大,但每個幼兒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適應性、心理素質等方式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作為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家園共育模式開展中,實施分層分類指導方法很重要,樹立分層分類指導觀念,結合幼兒實際情況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教育方法,為不同家長群體提供不同的教育建議,體現出分層分類指導方法的科學性。在家園共育模式中,家長作為重要參與者,教師要認識到家長的主觀意見的重要性,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對家長的教育理念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促進家園共育模式的順利開展。在家園共育中幼兒的性格、家長的學歷、家庭的環(huán)境、家長育兒知識儲備等,都是制約家園共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同時在家園共育模式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結合制約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促進家園共育模式有效落實。教師要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任務和解決策略,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家園共育作為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探索有效策略,從幼兒教育實際出發(fā),對家園共育的開展進行科學分析,創(chuàng)新指導方法。
二、發(fā)揮網絡交互溝通優(yōu)勢,為家園共育模式保駕護航
在家園共育活動中,教師要發(fā)揮網絡交互平臺的優(yōu)勢,對家長進行指導,同時還要做好網絡交互平臺的維護。由于每個幼兒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家長的教育空間和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家長溝通選擇合適的時間,在與家長溝通中,教師要意識到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水平上是存在差異性的,所以對家長的教育指導也要體現出針對性,找出制約家園合作順利開展的制約因素,為家園合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家園共育模式作為幼兒教育新模式,幼兒教師要發(fā)揮出自身的積極作用,采用網絡交互方式與家長溝通,為家園共育模式的落實保駕護航。
三、端正家園共育教育理念,明確進行角色定位
由于幼兒教師在家園共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幼兒園方面要重視端正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師積極投入到家園共育中,推動家園共育模式有效落實。此外,家長在家園共育中承擔多種角色,如學習者、觀察者、評價者、教育者等等,在家園共育中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理念,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責任,積極配合幼兒教師將各項教育工作有效落實。幼兒園家園共育活動的實施,需要教師和家長積極配合,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方式,提高幼兒教育有效性,幼兒園方面應制定明確的家園合作方式和制度,優(yōu)化制度內容,力求發(fā)揮家園共育優(yōu)勢,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家園共育模式的有效落實中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師通過家訪活動,了解每一個幼兒和幼兒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家訪是全面了解幼兒和家長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制度化的對接流程。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然后每天再將孩子接回家。這一過程需要制度化的對接流程,確保幼兒的安全性,確保家園間溝通的實效性,從而實現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目標。
四、豐富家園共育活動內容,發(fā)揮家園共育教育價值
在幼兒教育家園共育模式中,教師要重視幼兒心理的發(fā)展需求,通過生活實際使幼兒的內心情感更豐富,同時,在家園合作中教師要幫助家長改正“不允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這種教育思想,家園合作力求在教師和家長的配合下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發(fā)展。例如在家園合作共育中,組織開展以“我愛爸爸”為主題的話劇活動,活動中教師、家長、孩子共同參與其中。話劇內容為:一位辛苦工作一天的父親回到家中,脫下身上臟兮兮的衣服,換好衣服為孩子準備晚飯,在晚飯后爸爸腰酸背痛,這時孩子走到爸爸身邊為爸爸捶背按摩,并對爸爸說“爸爸您辛苦了”。這時觀看的幼兒受到感染,跑到自己父母的身邊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此時父母的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家園共育模式實施中,教師要注意自身在共育中的身份和地位,不能完全突出自身較高地位,以教育專家的身份參與其中。只有改變家長錯誤的認知和觀念,加強教師對家長的引導,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家園共育模式的價值。
結論:總之,家園共育和幼兒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獨立的存在的個體,而是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緊密聯系、相互協(xié)作,才能夠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完成幼兒教育工作。幼兒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都需要以幼兒為核心,順應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加強家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做到家中有園,園中有家。
參考文獻:
[1]陳莉莉. 對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品格教育的探討[J]. 智力,2021,(27):185-186.
[2]趙喆. 家園共育助力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有效開展[J]. 吉林教育,2021,(27):33-34.
[3]韓玫. 幼兒園家園共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 家教世界,2021,(2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