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婷,郝春艷
(錦州醫(y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腦外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外力造成的腦損傷,是創(chuàng)傷性患者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1]。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我國腦外傷患病率約為240/10萬人[2],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腦外傷損傷程度通常用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評估,輕度損傷GCS評分為13~15分;中度損傷GCS評分為9~12分;重度損傷GCS評分為3~8分[3]。多數(shù)TBI患者的預后較差,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和認知均有較大影響[4]?;颊叩募彝フ疹櫿邽榛颊咛峁嶋H幫助和情感支持以促進患者疾病恢復[5],但患者容易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6]給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家庭照顧者通常是指患者的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等無須支付報酬的群體[7]。照顧者準備度是指家庭照顧者為患者提供照顧時的準備狀態(tài),是為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所做的準備。有研究表明照顧者準備度得分較高的照顧者會為患者提供更多生存支持[8]。國內(nèi)外對照顧者準備度的研究主要針對心力衰竭[9]、癌癥[10]、腦卒中患者[11]肝硬化失代償期[12]照顧者準備度的研究。對腦外傷患者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腦外傷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準備度現(xiàn)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高腦外傷患者照顧質(zhì)量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某三甲醫(yī)院腦外傷住院患者照顧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頭部CT和醫(yī)生診斷重度腦外傷經(jīng)手術治療的患者的照顧者;(2)照顧者年齡≥18周歲;(3)照顧者承擔主要醫(yī)療費用及照顧責任;(4)患者住院期間照顧者;(5)愿意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獲取報酬的照顧者;(2)近期經(jīng)歷重大應激事件照顧者;(3)患精神疾??;(4)不能正常溝通的照顧者。樣本量計算:樣本量最少為75例,考慮到問卷遺失和無效問卷,擴大20%樣本量。此次問卷發(fā)放數(shù)為105份,回收問卷10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0份,無效問卷5份,有效率為95.2%。
1.2.1 研究工具
(1)自行設計一般資料問卷:包括主要照顧者的年齡、性別等9項內(nèi)容及患者的年齡、性別、等6項內(nèi)容;(2)照顧者準備度量表(caregiver preparedness scale,CPS)1990年照顧者準備度由Archbold 等人提出,2016年由我國學者劉延錦等人制作了中文版照顧者準備度量表。該量表總計8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從0到4分,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總分從0到32。得分越高,表示照顧者對照顧的準備度就越高,照顧行為就越好。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 0.925,有較好的信效度。重測信度為0.758,可以用于本研究。
1.2.2 調(diào)查方法
調(diào)查人員接受統(tǒng)一培訓,采用便利抽樣法,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選取研究對象以面對面發(fā)放問卷“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照顧者準備度量表(CPS)”并向其仔細講解問卷填寫注意事項,隨時解答問卷填寫中的任何問題,幫助其順利完成問卷,防止暗示性回答。問卷填寫完畢,當場回收問卷。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100名照顧者中,男性39名,女性61名,年齡范圍在18~70歲之間,平均(45.21±11.65)歲,按照青、中、老年分成3組;100名患者中,男性60人,女性40人,年齡范圍在18~79歲之間,平均(51.34±13.56)歲,按照青、中、老年分成3組,見表1。
腦外傷患者主要照顧者做好護理的準備結(jié)局總分為(17.51±4.61)分,量表各條目實際得分現(xiàn)狀見表2。
不同特征的腦外傷患者及其照顧者情況比較,家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自覺健康狀況、收入、是否有其他照顧者、照顧時長、患者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的照顧者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表4。
以照顧者準備度量表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5。照顧者性別、文化、自身健康狀況、是否有共同照顧者、及患者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對照顧者準備度有影響,見表6。
腦外傷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者準備度得分為(17.51±4.61)分,與畢旭波[12-13]的研究結(jié)果接近(17.12±1.71)分,但得分低于官小莉[14]研究(24.32±3.11)分,說明腦外傷患者照顧者準備度得分較低。主要原因可能為以下幾點:(1)有研究顯示較多數(shù)腦外傷患者家屬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jīng)濟負擔[15];(2)照顧者缺乏早期康復護理訓練知識,無法提供正確護理,促進患者健康[16];(3)腦外傷屬于突發(fā)性疾病,患者家屬短期內(nèi)難以進入照顧者角色。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患者家屬生理準備度得分最高,大多數(shù)照顧患者的家屬自身身體狀況良好,具備照顧患者的條件;而準備好應對護理產(chǎn)生的壓力得分最低,可能因為腦外傷屬于突發(fā)疾病,且相對負擔較重,家屬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進入照顧者角色,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壓力較大[17]。
腦外傷患者照顧者準備度受多種因素影響。(1)照顧者性別:與Henriksson等[18]的研究相同,女性照顧者在照顧患者時準備度較高,可能原因為女性心態(tài)平穩(wěn)照顧患者時較難產(chǎn)生不良情緒,且女性照顧者心思細膩,更容易領會患者的照顧需求,照顧積極性更高;(2)照顧者文化: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照顧者準備度得分越高,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容易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途徑了解疾病護理相關知識,理解能力較強,容易將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更好的照顧患者,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對疾病護理認知不夠,相對于高學歷人群準備度得分較低[19];(3)照顧者自身健康狀況:照顧者自覺健康狀況較好的家屬準備度得分更高,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會有額外精力去照顧患者,理解患者感受,給予患者需要的照顧;(4)是否共同照顧者:有共同照顧者的家屬在照顧患者時可以獲得精神和經(jīng)濟支持,自身情感需求得到關心,可以減輕精神和身體負擔;(5)患者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重度腦外傷患者會對照顧者的社會心理功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20],需要家屬有較高的護理水平,更高的照顧者準備度。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腦外傷患者照顧者準備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照顧者性別、文化、自身健康狀況、是否共同照顧者及患者創(chuàng)傷嚴重程度是影響照顧者準備度得分的主要因素。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也要留意評估照顧者準備度,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針對男性、文化程度較低、自身健康狀況較差、沒有共同照顧者、且患者創(chuàng)傷嚴重的照顧者需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幫助他們用正確良好的心態(tài)照顧患者,使其適應照顧者角色,提升照顧能力,促進患者恢復。
表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n=100)
表2 腦外傷患者照顧者準備度各條目及總得分情況
表3 不同特征患者家屬準備度的單因素分析
表4 不同特征患者家屬準備度的單因素分析
表5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6 腦外傷患者照顧者準備度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