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榮,李巖,靳遠,郭蓮怡
(1.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2.遵義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貴州 遵義 563000)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長期且易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炎癥疾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常認為是遺傳、免疫、腸道微生物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癥狀。UC的病理表現(xiàn)主要為炎癥和潰瘍,發(fā)病于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可累及遠端結腸及全結腸等部位。近年來,UC病發(fā)率不斷增加,可引發(fā)結腸癌,為難治性疾病之一[1]。
炎癥反應,為機體的防御系統(tǒng),當受到微生物侵襲時,機體可通過炎癥反應做出相應保護。UC患者存在的腸道菌群失調(diào)、感染等因素,可產(chǎn)生內(nèi)毒素,而內(nèi)毒素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引發(fā)炎癥反應。研究認為Toll樣受休(toll like receptors,TLRs)與炎癥反應密切相關[2]。TLR通過識別LPS,激活MyD88活化,誘導IRAKs磷酸化,進而激活TRAF-6,TRAF-6識別IKK復合體,進而導致NF-kB活化?;罨腘F-kB可促進炎癥因子表達,加劇炎癥反應[3]。TLR9信號通路與腸道炎癥密切相關,可影響腸道粘膜生理功能[4]。
microRNA為非編碼小RNA,可在轉錄水平后抑制靶基因的表達或翻譯。研究發(fā)現(xiàn),miR-155為一種多功能基因,參與炎癥、免疫等生物反應過程[5]。然而,miR-155是否通過調(diào)控TLR9信號通路影響潰瘍性結腸炎,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闡明。
SPF級BALB/C小鼠20只,雄性,5~6 周齡,體重20~22 g,購自斯貝福(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CXK(京)2016-0002)。飼養(yǎng)于SPF級動物實驗中心,相對濕度40%~60%,每日光照12 h,所有小鼠自由進食飲水。適應性喂養(yǎng)7 d。
采用含3%葡聚糖硫酸鈉(DSS)飲水的方法建立UC小鼠模型。正常組小鼠10只予正常飲水15 d,UC模型組小鼠10只予含3%DSS飲用水連飲7 d,第8~15天予正常飲用水。
每天觀察小鼠活動、飲水飲食等基本情況,用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評估UC小鼠疾病狀態(tài)(DAI計算方法見表1);實驗第14天晚上將小鼠禁食8 h,次日取材。眼眶取血,頸椎脫臼處死小鼠,置于冰上,從肛門上截取結腸標本,測量,記錄長度;將結腸置于-80 ℃冰箱,用于后期的PCR和western blot實驗。將血液標本離心,12 000 rpm,10 min,取上清,存于-80 ℃冰箱。采用ELISA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測定小鼠血清中炎癥因子鈣衛(wèi)蛋白(calprotectin,CP)、IL-6、IL-1β、TNF-α等含量;比色法測定結腸組織髓過氧化物酶(MPO)活性。
表1 DAI評分方法
取出結腸組織,用 RNA 提取試劑盒提取各組細胞中的RNA,逆轉錄合成 cDNA 后進行實時定量 PCR。使用 SYBR Green Real time PCR Master Mix 在 Roche Light Cycler 定量 PCR 儀上進行 PCR 檢測,以 U6 為內(nèi)參檢測目的基因相對表達水平。PCR 反應程序:95 ℃預變性 30 s;95 ℃變性 30 s,62 ℃ 退火30 s,72 ℃延伸 20 s,連續(xù) 40 個循環(huán)。miR-155 相對表達量用 2-△△Ct描述。 miR-155、TLR9、MyD88、NF-kB以及IL-1β、TNF-α、GAPDH等因子引物序,見表2。
表2 引物序列
取小鼠結腸組織經(jīng) PBS 漂洗,組織裂解液提取總蛋白,聚丙烯酰胺瓊脂糖凝膠電泳,將蛋白質(zhì)轉移至 PVDF 膜,TLR9抗體(1∶500)、MyD88(1∶500)NF-κB抗體(1∶1000)過夜(所有抗體購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Boston,MA,USA),TBST漂洗,孵育二抗,室溫孵育1 h,TBST 漂洗,加入 ECL 暗室曝光,用 Image-J分析蛋白條帶。
采用3%DSS構建UC小鼠模型,發(fā)現(xiàn)UC小鼠體重逐漸下降,與正常組小鼠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與正常組小鼠比較,UC小鼠DAI評分為(3.28±0.34)分,明顯升高(P<0.05);此外,UC模型小鼠結腸長度為(3.52±0.18)cm,明顯低于正常組小鼠(7.05±0.37)cm,(P<0.05),見圖1、表3。
圖1 結腸標本
髓過氧化物酶(MPO)活性可間接反映小鼠結腸炎癥水平。從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小鼠比較,UC模型小鼠MPO活性明顯增加,見圖2。
表3 兩組小鼠體重、DAI和結腸長度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P<0.05
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炎癥因子表達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與正常組比較,UC模型組小鼠CP、IL-6、IL-1β、TNF-α明顯增加,提示UC小鼠炎癥反應增強,見表4。
表4 兩組小鼠血清炎癥因子LPS、IL-6、IL-1β、TNF-α比較(pg/mL)
如圖3所示,與正常組比較,UC模型小鼠的miR-155、TLR9、MyD88、NF-kB、IL-1β、TNF-α mRNA表達明顯增加。結果提示,UC小鼠免疫系統(tǒng)及炎癥反應被激活。
與正常組比較,UC小鼠結腸組織TLR9、MyD88、NF-kB蛋白表達增加,提示TLR9信號通路可能參與UC的發(fā)生發(fā)展,見圖4。
*與正常組比較,P<0.05
*與正常組比較,P<0.05
UC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該疾病持續(xù)發(fā)展可導致結腸癌。UC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受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臨床藥物治療仍然存在療效不穩(wěn)定、較易復發(fā)以及毒副作用較大等情況。因而,進一步研究UC的發(fā)病機制,或許為研發(fā)治療UC的藥物提供新的方向。UC患者普遍存在炎癥反應失衡的問題,表現(xiàn)為促炎因子高表達,抗炎因子水平下降的情況,同時UC患者可檢測到多種自身抗體,抗炎和抑制免疫反應從一定程度上改善UC患者的臨床癥狀,說明免疫功能紊亂與UC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6]。IL-1β、IL-6、TNF-α為重要的炎癥因子,鈣衛(wèi)蛋白(calprotectin,CP)來源于中性粒細胞,其表達具有組織或細胞特異性,是中性粒細胞更新的重要標志物。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UC組小鼠血清CP及結腸組織MPO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
Toll樣受體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s)為一種跨膜受體,具有識別病原微生物、促進抗菌基因表達及調(diào)控免疫反應等作用,在全身各器官具有表達[7]。UC患者腸道因腸道菌群的影響,導致急性損傷,進而引起相關信號通路的活化,促進NF-kB等因子的表達增加,加劇炎癥反應,使UC疾病惡化。TLR9是TLRs家族的重要成員,特異性地識別并結合細菌 DNA中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非甲基化胞嘧啶鳥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ytosine phosphate-guanosine,CpG),進而激活小鼠的免疫細胞。TLR9在B細胞、樹突細胞、單核細胞、T細胞及腸上皮細胞具有表達[8]。TLR9通過識別未甲基化CpG,募集MyD88,MyD88與IRAK結合,觸動IRAK-1,進而導致IRAK-1從復合體上解離,且與TRAF6相互作用,使TRAF6活化,進而激活TAK1,導致IkB激酶磷酸化,使NF-kB釋放并轉移至核內(nèi)。NF-kB活化可促進炎癥反應,使IL-6、TNF-α的生成增加。研究發(fā)現(xiàn),UC大鼠結腸組織高表達TLR9、NF-kB,且與疾病惡化程度相關[9]。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UC模型小鼠結腸組織TLR9、MyD88、NF-kB的mRNA和蛋白明顯高于正常組小鼠,且UC小鼠血清中炎癥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組。提示,TLR9/NF-kB信號通路在UC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關鍵作用。
miR-155位于人類21號染色體上,其表達水平受B細胞整合簇基因(B-cell integrationcluster,BIC)轉錄水平和miRNA加工等調(diào)控。脂多糖(LPS)刺激單核細胞可導致miR-155表達增加,而miR-155抑制劑可通過細胞信號傳導的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1,SOCS1)/ NF-kB信號通路下調(diào)LPS刺激的巨噬細胞的炎癥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在UC患者肌成纖維細胞(intestinal myelofibrosis,IMF)中 miR-155的表達明顯高于正?;颊?,miR-155可以通過抑制SOCS1表達,調(diào)節(jié)IMF炎癥表型,從而影響UC發(fā)生發(fā)展[10]。本文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miR-155在UC模型小鼠中的表達明顯增加,同時伴隨IL-1β、TNF-α及TLR9/NF-kB信號通路表達增強。提示,miR-155可能通過調(diào)控TLR9信號通路參與UC的炎癥反應,抑制該信號通路可能為治療UC的一個潛在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