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影,程 薇,刁文卓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yī)院1.病理科;2.神經(jīng)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1)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其發(fā)病率也逐漸攀升,其危害非常大。資料顯示,該病在我國境內呈現(xiàn)出同比國際水平每年3%增速更高的漲幅,甚至可達5%,新發(fā)病例可高達40萬/年。臨床中,對于處于同樣年齡段、分期,甚至性別均相同的病例,經(jīng)同樣藥物采用,所獲療效具較大差異性。鑒于此,基于同病異治理念的個體化靶向藥物治療,于患者及醫(yī)生均為佳選。
E2F1是調節(jié)細胞周期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同時參與細胞的代謝、增殖及凋亡,是腫瘤發(fā)生、進展的關鍵中心環(huán)節(jié),可作為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對腫瘤的治療產生重要的影響[1]。LGR5在多種腫瘤組織中過表達,是腫瘤干細胞標記物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標記物,特別是在結直腸癌中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一定關聯(lián)[2]。
收集我院2016~2019年間手術及內鏡活檢的石蠟包埋標本200例,其中結直腸癌患者80例,腺瘤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按照消化系統(tǒng)WHO標準進行分期,結直腸癌患者高分化25人、中分化30人、低分化25人進行分組,腺瘤患者低級別60人,高級別60人,隨機自腫瘤患者中采集20人癌旁正常組織進行檢測,并納入對照組。納入試驗者在術前均未接受放化療。
1.2.1 主要試劑
北京中衫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予提供的鼠抗人E2F1單克隆抗體,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予提供的DAB試劑、SP染色試劑盒,LGR5鼠抗人多克隆抗體。
1.2.2 主要儀器
免疫組化配套儀器,石蠟切片機,電熱恒溫干燥箱,光學顯微鏡等。
1.2.3 免疫組化染色
針對所有病理切片進行連續(xù)切片,厚度保持在2.5 μm,從中擇取一組,遵HE染色程序行標準染色,經(jīng)SP免疫組化法完成指標E2F1、LGR5的檢測工作。
1.2.4 結果判定
基于半定量雙盲法,結合顯微鏡下所觀測到的免疫組化陽性細胞染色情況予以結果評價,一抗E2F1抗體呈陽性反應判斷依據(jù)為細胞核呈現(xiàn)出棕黃色、棕褐色特征,LGR5抗體陽性反應判斷依據(jù)為細胞膜與細胞漿經(jīng)觀測均有棕黃色顆粒呈現(xiàn),陰性對照為PBS代替一抗,針對每張切片均予以5個高倍視野隨機觀察,每個視野內有200個腫瘤細胞呈現(xiàn),其中陽性細胞數(shù)計數(shù)達50%及以上判定強陽性診斷(+++),介于49%~25%判定陽性(++),介于25%~5%范圍評定弱陽性(+),而低于5%即為陰性判定(—)。
1.2.5 統(tǒng)計方法
對研究所獲數(shù)據(jù)倶以全新數(shù)據(jù)模型構建,予以平均值±標準誤(MEAN±SE)表示,并經(jīng)Graph Pad Instat 5.0完善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間比較實施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實施Student’st檢驗。結果以P<0.05呈現(xiàn),示意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表明E2F1抗體陽性反應為細胞核著色,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正常結直腸粘膜組織和結直腸腺瘤中陽性表達較明顯,在結直腸癌組織中低表達或不表達(P<0.05),而腫瘤組織中高、中、低分化程度之間則沒有明顯的顯著差異。說明E2F1抗體的陽性表達與結直腸癌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見表1。
表1 E2F1在結直腸癌及腺瘤中的表達
社會經(jīng)濟、科技以及醫(yī)療水平的高速發(fā)展與大幅進步,使得近年臨床所予結直腸癌可實施的治療方案與手段呈現(xiàn)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并不與之呈相應發(fā)展的民眾非健康生活方式,如飲食方式及飲食習慣等諸多問題的出現(xiàn),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越來越年輕化。并且結直腸癌患者約占所有腸癌的90%左右,甚至占比更多,所以臨床醫(yī)生更迫切的需要尋找有效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從而延長患者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3]。
(1)E2F1是Helin于1992年最先篩選出來的,也是轉錄因子E2F家族8個家族成員之一,E2F1作為轉錄因子能夠參與調節(jié)細胞周期,但是高表達的E2F1的也同樣能誘導諸多類型的細胞凋亡。在一些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等腫瘤中,E2F1是促進細胞癌變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正常結直腸粘膜的E2F1表達明顯,在腺瘤中表達有所下降,特別是低級別瘤變的組織中,而癌組織中表達明顯減少,這就說明在結直腸癌患者中,E2F1起到一個腫瘤抑制的作用[4]。
(2)LGR5廣泛分布在人體多種器官,是G蛋白偶聯(lián)激素受體家族成員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分子,亦被稱作G蛋白偶聯(lián)受體49(GPR49)。許多國內外研究均證實LGR5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如結直腸癌,肝細胞癌,卵巢癌,以及皮膚基底細胞癌等[5]。新近有研究表明LGR5在結直腸系膜隱窩的基底部高表達,提示此處可能為干細胞聚集的位置。也有文獻顯示在毛囊干細胞LGR5也會高表達,因此,我們推測LGR5在干細胞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是一個復雜過程,可以有多種因素參與,E2F1、LGR5即為與其呈密切相關的因子,檢測所得數(shù)據(jù)顯示,前者與腫瘤惡性程度為正向相關關系,后者則為負相關。此外,本研究結果示,E2F1、LGR5在腫瘤發(fā)生中呈現(xiàn)出相互抑制特性。在臨床實踐中,E2F1、LGR5可視為結直腸癌檢測與診斷的突出且重要標志物,并經(jīng)結合其他臨床參數(shù),為治療方案制定與調整提供方向,且可評價預后[6]。采取有效方法實現(xiàn)對此兩種指標表達水平的控制,或可成為結直腸癌臨床有效治療的新思路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