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晗,耿灣灣,張 熠,朱陸云,羅雯琪,楊文義*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 開封 475001)
大腸息肉是臨床中消化內(nèi)科常見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息肉的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1]。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大腸息肉的發(fā)病與飲食結構密切相關,其中高脂飲食是導致大腸息肉發(fā)病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2]。因此,本文重點分析大腸息肉發(fā)病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來我院消化內(nèi)科住院行結腸鏡檢查的2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已排除患有結直腸癌、炎癥性腸病、腸結核、原發(fā)性血脂代謝異常性疾病和近期服用影響血脂水平藥物的患者。將通過結腸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為大腸息肉的168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0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為(57.8±13.2)歲。通過結腸鏡檢查未見異?;騼H為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的112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71例,女性41例),年齡23~86歲,平均為(58.9±11.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行結腸鏡檢查,且由操作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完成,進鏡達回盲部,所有息肉患者均行病理檢查后確診?;颊呖崭?2 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物化學檢測儀分別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
血脂正常值:TC≤5.2 mmol/L;TG≤2.26 mmol/L;LDL-C≤3.37 mmol/L。以上3項中有一項或多項大于正常值上限即為高脂血癥。
觀察組中血脂升高共有65例(39%),對照組中血脂升高共有13例(12%),觀察組患者高脂血脂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TC、TG和LDL-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HDL-C水平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值記錄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脂水平比較()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脂水平比較()
組別 n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TG(mmol/L)觀察組 168 5.23±1.15 3.56±0.87 1.27±0.59 1.71±0.31對照組 112 4.06±0.82 2.72±1.13 1.54±0.66 1.35±0.57 t 1.267 2.539 0.833 2.315 P P<0.05 P<0.05 P>0.05 P<0.05
大腸息肉指大腸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病變,組織學上分為腺瘤性、錯構瘤性、增生性和炎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結直腸癌最重要的癌前病變[3-5]。隨著腸鏡檢查的普及,大腸息肉的檢出率和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大腸息肉的發(fā)生與生活以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對2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大腸息肉患者血TC、TG和L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大腸息肉發(fā)病與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6-8]。高脂飲食可以刺激更多的膽汁分泌,然后膽汁在腸道中進行轉化,而腸道中次級膽酸含量的增加可以刺激腸上皮細胞異常增殖,增加大腸息肉發(fā)生的風險[9-11]。
綜上所述,患者血脂水平是影響大腸息肉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于具有高脂血癥的患者建議其行結腸鏡篩查,并且在治療大腸息肉患者時,需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倡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降低脂質攝入,以達到減少大腸息肉發(fā)生率以及預防結直腸癌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