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尚知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改寫古詩,就是在充分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在尊重詩意的基礎上,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對古詩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整合,將詩中壓縮的內容或弦外之音進行合理的補充或擴寫,賦予古詩全新的生命力。
清晨推窗,便見細雨已住,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和煦的陽光普照著世間萬物。詩人葉紹翁忽憶前番友人到訪提到他家小院美不勝收,今值雨過天晴,何不到友人家賞景。他套上素色大袍,踩上木屐,匆匆往友人家趕去。
寬窄不一的鄉(xiāng)村小路自有一番韻味,蜂飛蝶舞,柳樹婀娜,燦爛的陽光柔如金箔,給萬物披上一層金燦燦的紗衣。
路邊景色已是醉人,不知友人小院里會是一幅怎樣春意盎然的圖畫?葉紹翁迫不及待地往友人家趕去。
不多時,詩人看到了友人的園子。樸素的木質門上搭著茅草蓋,翠竹高挺俊秀,吸足露水的青苔正悠悠地睡在門邊,感覺踩上去就會有盈盈的水浸漫而出。
詩人輕叩柴門,生怕驚擾了這片寧靜,可久久不見友人應答。難道友人怪我踩壞他的青苔而故意久避?罷了,我自到他處尋得一方樂園。
正抬腿,忽聞淡淡幽香。循味望去,一枝淡雅的紅杏正從白墻上探出身子好奇地窺視詩人?;ò攴勰?,紅里透白,花中還有昨晚挽留的雨珠清亮飽滿?;ǘ渲車那嗑G葉子想要掩映她的風光,卻不料越發(fā)襯出杏花的嬌艷動人。
這杏花雖被墻垣所隔,但并未像其他景物一樣甘愿封鎖在狹小的空間,真是具有個性的精靈呀!新生事物趁著春風蓬勃生長,誰能困得住她呢?紅杏出墻,正是要告訴我春天已至的消息。美哉,得此杏花報春,我還有何遺憾?
詩人感到自己的身體已具千鈞之力,能沖破一切束縛,不禁朗聲吟出心聲:“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作者系重慶市合川區(qū)高陽小學五·7班學生,指導老師:肖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