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主題解讀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個人、集體,還是民族、國家,欲求健康成長發(fā)展壯大,都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而這種自信是建立在強大實力和對自身實力的認知的基礎之上的。有了強大的實力,有了對自身實力的認知,自然會有充分的自信,而自立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有言:“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鼻嗄耆俗孕抛粤?,國家便能自信而獨立。所以,新時代青年必須認真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fā)奮圖強,追求獨立。
核心語匯
發(fā)奮圖強;自我認知;擁有自信;拒絕自負;獨立自主;善于合作。
高考鏈接
“自信自立”是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中的高頻主題。例如2021年北京卷作文題“論生逢其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對強弱變化的辯證思考”,2021年全國乙卷作文題“對‘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的思考”等多與“自強”“自信”“自立”等話題相關。所以這一主題值得考生好好重視,多加訓練。
主旨分析
主旨一:自強者才有自信,自信者才能自立。
自信的前提是自強,自立的關鍵是自信。一個人欲求自信自立,首先應當發(fā)奮圖強,壯大自身實力;其次便是認識自我,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擁有在這個世界上立足的資本,使自己成為對家庭、社會、國家有益的人。如此你自然滿懷自信,獨立自主。
可選立意:
發(fā)奮圖強提升實力,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自信方能為天下先,自立才會不受羈絆;
自強是自信的保證,自信是自立的前提。
主旨二:自信者會胸襟開闊,自立者有責任擔當。
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國家,只有擁有自信才會胸襟博大,才能正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個自立者才會有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因為他有承擔一切的心理預期和實力儲備。自信自立者能成功,靠的是強大的心理和實力的支撐。
可選立意:
自信者會有大胸懷,自立者才能有擔當;
自信者不聽命于人,自立者能掌控人生;
自信者會樂觀開朗,自立者更執(zhí)著果敢。
主旨三:自信不是自大自負,自立并非拒絕合作。
一個人擁有自信,追求自立,并不是自大自負,獨斷專行。自信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相信自己的品格、才華、能力,樹立起必勝的信念。自立是在思想行為上追求獨立,不依附于他人,但是自立并不是拒絕合作與幫助,而是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尋求合作共贏。
可選立意:
自信就是不卑不亢,自立則是不等不靠;
自信并非自大自負,自立亦非獨斷專行;
自信亦須信任他人,自立并不放棄合作。
推薦素材
名言素材
我們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體人民一起努力,通過持之以恒的奮斗,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美麗,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堅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yè)。對于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海倫·凱勒)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侖)
熱點素材
中國跳水隊,“夢之隊”的自信源自超強實力
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隊再攬7金,成功捍衛(wèi)“夢之隊”的稱號。征戰(zhàn)之前,他們就發(fā)出拿下絕大多數跳水金牌的豪言。他們的自信來自哪里?他們的成功奧秘又是什么?
“攬金奪銀”是實力的見證。中國跳水隊能頂住巨大壓力,在東奧會賽場成功當上“金牌收割機”,無疑讓國人倍感自豪。一場場比賽的高光時刻,我們看到了中國跳水隊員奮勇拼搏的模樣,也讓我們懂得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含義。正是她們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訓練,才換來了如今跳水“夢之隊”的光榮稱號,也才能讓他們滿懷自信。
教練史美琴曾這樣介紹運動員們的訓練時間安排:“他們堅持全天訓練的方式從來沒有變過,星期六也要練全天,星期天就算休息也會讓你上午半天去‘活動活動’,沒有一天會給你很輕松的休息,整個訓練的節(jié)奏和環(huán)境都是緊繃的,不會讓他們松散下來。”可見,中國跳水隊的自信,完全來自于艱苦的訓練,來自于扎實的功底,來自于雄厚的實力。
運用示例
中國跳水隊、乒乓球隊在歷屆奧運會上都會成為“金牌收割機”,被譽為“夢之隊”,他們無論在哪一次比賽、哪一個賽場,都會以一種自信滿滿、雄心勃勃的姿態(tài)投入比賽當中,這份自信源于什么?過硬的、別人難以匹敵的實力。而這份實力,來自于平日的艱苦訓練和比賽時的頑強拼搏??纯粗袊牭挠柧殨r間——周一到周六,周日還要加上半天的“活動”時間。這樣的隊伍又怎能不對自己的實力充滿自信,怎能不戰(zhàn)績輝煌?
適用主題:自信來自對實力的認知;強大靠磨練,自信憑實力;實力造就自信,自信鑄就輝煌……
經典素材
中國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自信、創(chuàng)新自立、創(chuàng)新自強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首艙“天和核心艙”發(fā)射任務圓滿成功。此次發(fā)射任務的成功,是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路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科技工作者正緊扣時代脈搏,抓住歷史機遇,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做到“創(chuàng)新自信、創(chuàng)新自立、創(chuàng)新自強”。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敝袊茖W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獲得創(chuàng)新自信的力量源泉,迎面直擊科技創(chuàng)新道路上的“硬骨頭”,矢志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技術。新中國建立時,我國對導彈研究近乎于零,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卻堅信,外國能搞的,中國也能搞。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僅用兩年時間就做到了美國花費13年才完成的“兩彈結合”。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南仁東,中國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自信是默默無言的“鞠躬盡瘁”,是擲地有聲的“敢為天下先”,是心懷家國的“不辭辛苦出山林”。新一代科研人員正賡續(xù)自信血脈,續(xù)寫科技傳奇。
運用示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尖端科技、核心科技,我們才可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當前西方科技發(fā)達國家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常常會在一些尖端科技領域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策略,企圖借此延緩中國人前進的腳步。面對這一嚴峻的形勢,就需要中國科學家頑強拼搏,真正做到“創(chuàng)新自信、創(chuàng)新自立、創(chuàng)新自強”,如此,方可保證我們的發(fā)展不會看別人的臉色。中國航天科技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他行業(yè)亦會奮起直追!
適用主題:超強實力,造就超高自信;強大靠磨練,自信憑實力;創(chuàng)新自立,創(chuàng)造科技奇跡……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