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仿治
為了能早點吃到時新蔬菜,四月初我就在院子的鐵柵邊種上了絲瓜。我也算是個老農民,知道種莊稼要施基肥,我們鄉(xiāng)下人叫“打底本”。恰好有朋友送我一編織袋腐熟的雞糞,我就在絲瓜移植前先把這些有機肥埋在泥土下面,因此,絲瓜們的儲備糧就十分充足了。
春夏之交,最是植物生長的好時間。我只偶爾拔掉幾株雜草,稍微澆幾次清水,絲瓜們就憋足勁長著。瓜蔓兒伸出那柔軟的卷須來攀援鐵柵,蓬蓬勃勃地向上爬。微風中,瓜藤的嫩梢還不斷地招招搖搖,互相打著招呼。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藤蔓的顏色,是那樣的碧綠青翠,真的可用翡翠來形容呢。
絲瓜有一個好處,蟲害不怎么喜歡它。我除了捉掉幾只蝸牛,掐死幾只螢火蟲,沒打過一次農藥。這不但保證了植物的“綠色”,更可以讓秧苗一心往上長,不必與外侮糾纏。現在我的任務就是,在鐵柵與外面的大樹間用繩子來回牽拉,搭成簡易的棚架,讓絲瓜們在這廣闊天地里大顯身手。憧憬著絲瓜們的明天,我不由想起宋人杜北山的詩來:“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p>
瓜藤們在棚架上不倦地攀援著。那天,我在密密的藤葉間看到了一串花蕾,過了幾天,花蕾越來越多,并有蓓蕾慢慢綻放了。再幾天后,這簡易棚架之上就開滿了黃黃的小花??墒沁@長長的絲瓜蔓兒纏繞在棚架上,卻也把我的心纏亂了,我納悶了——好多好多天了,這滿架的絲瓜藤,開著滿架的黃花,一片碧綠之上已是點點金黃,可是我看到的全是雄花,卻沒有一朵雌花!老農民出身的我知道,雌花是伴著細細的小瓜一起長出來的。
許是辰光沒到吧。我依稀知道不少瓜類都是先開雄花后開雌花。于是我又耐下心來等??墒?,那雄花先開的謝了,后來的又開,等來等去還是沒有一朵雌花的影子。古人有詩云“狂花野蔓滿疏籬,恨煞絲瓜結子希”,我這里別說是“結子?!?,連雌花都音信杳然,而鄰家絲瓜都已經摘了幾次了,我這才徹底死了心:今年吃不到絲瓜了!
種瓜不結瓜,這是為什么呢?有人說是底本打得太足,我不同意。我知道莊稼施氮肥太多會瘋長,影響產量,但是,影響產量不等于絕產,何況我施的肥料質好,量卻并不多。
有人問我絲瓜種子是哪里來的,我說是去年自己留的種。但他這一問,讓我猛然想到,問題就出在自己留的種子上。
記得三年前我從市場上買來的梅豆種子,種下后豆結得非常好,味道也不錯。后來我揀幾莢壯實的梅豆留了種,第二年又種下了。這次的梅豆,苗仍長得非常旺,花也仍開得非常鮮,我還特地喜氣洋洋地拿相機拍下了這秀氣的紫色小花??墒?,過幾天去看,舊的花掉了一地,新的花還在開,卻不長一個豆莢。當時我也是百思不解啊,后來看到種子包裝上寫著這種子只能用一年,才意識到,我自己留下的第二代種不能用了。
如今這絲瓜不結果,看來一定也是這個原因。去年的絲瓜秧是買來的,因這種外表有棱的絲瓜味道極好,我就按“老農民”的習慣,自己留了種,誰料這種子真的只能用一年?!袄限r民”遇到了新問題,世世代代傳下的“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老話,現在行不通了??磥矸N莊稼也要與時俱進,世界每天在變,老經驗需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當年那不結豆的梅豆,我一氣之下全部拔掉,但旋即又后悔——人家也是生命呀!今年這不長瓜的絲瓜,我當然就不忍心拔了,再說那絲瓜花也挺美的呢——“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我殷勤地挽留它們,并且照舊為它們澆清水、幫它們捉蝸牛和螢火蟲。它們呢,也毫不猶豫地繼續(xù)綻放自己的金花,邊讓嫩枝兒頻頻點頭,答應一直伴我到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