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巡回檢察組》以巡回檢察制度為背景。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監(jiān)獄實行巡回檢察試點工作,在對監(jiān)獄派駐檢察人員的基礎上,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巡回檢察,以改變派駐檢察人員潛在的因熟生腐、因熟生懶等問題。
劇組供圖
?上接第17版
南方周末:劇中刻畫了上訪群眾胡雪娥,你在拍這部劇或者之前有了解過這類群體嗎?
李路:拍《人民的名義》的時候,我們在最高檢信訪接待中心待了好長時間,見到一些常年上訪申訴的人,手里的紙都已經(jīng)舊了。我們在胡雪娥上訪事件上有展現(xiàn)細節(jié),但沒有過于放大。就像《人民的名義》一樣不寫貪腐細節(jié),直接呈現(xiàn)貪腐結果,以胡雪娥送錦旗喊冤呈現(xiàn)她自認為有冤情,她用這種方式來申訴,當然我們不贊成這種方式,過多展現(xiàn)這些的話,如果鬧贏了,全社會都模仿怎么辦? 胡雪娥是事出有因,這個劇也是環(huán)形結構,最后一集她送去了真正的錦旗。
南方周末:在劇中,上訪場景在網(wǎng)絡上播放出來了。有觀眾質疑這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因此不真實,作為導演怎么看?
李路:這個情節(jié)是網(wǎng)紅檢察官熊紹峰拍攝以新媒體形式播出的,劇中還有身為政法委書記的張友成主動接受媒體采訪對兒子因傷人入獄進行回應。可能沒有這樣的情況,但我認為影視需要做一些先前的引導,我們呼喚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官員能就相關事件向人民進行反饋。新聞就是要透明,我的父母都是新聞人,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我們影視創(chuàng)作就不能這么呈現(xiàn)。創(chuàng)作要有先前性和引導性,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領導在電視中談話,拉近與人民的距離——社會發(fā)展到這個階段了。官民之間的溝通也是我在《人世間》這部劇中要呈現(xiàn)的,官員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與人民平視對話的。
南方周末:現(xiàn)在也有很多官員通過網(wǎng)絡直播等形式與民溝通。劇中塑造了網(wǎng)紅檢察官熊紹峰的形象,也反復強調(diào)在網(wǎng)絡時代與自媒體時代,公檢法工作人員行為言語要更加謹慎。你怎么看待網(wǎng)絡時代對公檢法工作的改變與影響?
李路:我有一個官員朋友在任期間微博經(jīng)常更新,寫的都非常正能量。全國各地公檢法都有網(wǎng)紅官員,比如檢察長可以通過網(wǎng)絡直播宣傳檢察系統(tǒng),熊紹峰這個角色來源于生活。公檢法主管部門有這樣優(yōu)秀的網(wǎng)絡官員或者工作人員,同時要更多注意輿情導向,把正能量、良性的聲音傳遞給更多的讀者和觀眾。
“高貴的人打碎來演底層人物才好看”
南方周末:為什么選于和偉來演馮森?
李路:我和他原來不認識,但我和合作方說一定要讓于和偉來演,他演過曹操,演過劉備,身上有“亦正亦邪”的味道。
南方周末:宋春麗飾演的胡雪娥也很出彩,選擇老戲骨似乎是你選擇演員的慣例?
李路:和宋春麗是去年在畫展上認識的,最開始想找她參演《人世間》,后來力邀她來演《巡回檢察組》。她說自己演不了,因為看了劇本后爆發(fā)戲太多,擔心自己心臟承受不住。她是唯一一個我打了兩三次電話邀請的演員。如果找一個特別底層的老人家來演胡雪娥就不對了,必須讓宋春麗這種軍級干部來演,一個高貴的人打碎來演底層人物才好看。胡雪娥第一集鬧事可能有些煩人,但第二集馬上讓人覺得同情,如果換成別人來演,煩人的東西可能會大于同情,但宋春麗身上的同情代入感更強烈,生活里很高貴的人變成特別底層的臟老太太。宋春麗身上的衣服都是在垃圾收購站從別人身上扒下來,花四十塊錢買的,干洗之后給她穿。拉的小車我也改了很多次,最開始的小車太整齊了,后來改成相對簡單、相對破舊的造型,它不是外國貴族拎的車,是老百姓拎的車。
南方周末:和宋春麗合作在拍戲現(xiàn)場有沒有碰撞出火花?
李路:有一天拍第一場戲第一個鏡頭的時候,她心臟不適不能拍。那場戲是掮客被抓,胡雪娥(注:宋春麗飾)拿著錢卻找不到人幫忙救她兒子,情緒很激動,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宋春麗感覺不行,拍不了。我說不行的話就休息,全體解散。她說給她十分鐘歇一下再繼續(xù)拍,很堅持。演員分兩種,一種是技術型選手,一種是感受型選手,宋春麗是后者,典型的走心演員,純粹感受,真的是人物附體了。
南方周末:胡雪娥之外的女性角色有遭受爭議,觀眾認為羅欣然、鄭雙雪等女性角色塑造似乎帶有刻板印象,這在《人民的名義》中也曾遭遇過,作為導演你如何看待?
李路:對女性角色的把握可能是我的短板,我的電視劇中女性角色少,全是和老哥老弟在一起。我準備找機會拍一部青春偶像劇,與女性演員合作。至于這些給出惡評的人和演員之間是不是有什么恩怨,我也搞不清楚,拍《山楂樹之戀》時王珞丹被黑,拍《巡回檢察組》時韓雪、張思樂被黑。但我自己首先反思對女性角色可能把握欠佳。
“池子里的水多了才能養(yǎng)更多的魚”
南方周末:《巡回檢察組》最后整體呈現(xiàn)和目前反饋符合你的預期嗎?
李路:我覺得也就如此了,時間短,任務急,審查嚴,就如此了。從劇本到拍攝到剪輯到成片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年做電影都要一兩年的,長影小白樓是專門給編劇改劇本的地方,關在那里就是一整年。以前每天拍攝四五個鏡頭,現(xiàn)在每天拍攝幾百個鏡頭,不是一回事兒。
南方周末:2017年《人民的名義》熱播后,你在采訪中說未來幾年現(xiàn)實主義影視題材將占主流,現(xiàn)在的趨勢變了嗎?
李路:你是說我當時的判斷正不正確? 正如李路導演2017年所言,現(xiàn)實主義這幾年占主流。
南方周末:現(xiàn)實主義題材日漸成為主流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哪些問題?
李路:第一個問題是需要百花齊放,一枝獨秀不是滿園春色,什么樣的花都得有,題材無好壞,關鍵在于怎樣表意,怎樣傳達價值觀;第二個問題是不應出現(xiàn)生硬的偽現(xiàn)實主義題材,而是要用心用情創(chuàng)作,這樣觀眾才能夠接受有溫度的人物和作品。
南方周末:哪些是偽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
李路:就是觀眾都不愿開機看,看了馬上切換頻道的劇,這些劇講的不是人話,傳遞負能量,假大空。憑什么把好的播出時間給這些作品呢?沒有深度,沒有溫度,流于表面,浮皮潦草,既不是高原也不是高峰。
南方周末:近幾年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網(wǎng)劇也不斷發(fā)展,如何看待網(wǎng)劇與電視劇之間的競爭關系?
李路:原來的提法是“臺網(wǎng)”,現(xiàn)在是“網(wǎng)臺”,“優(yōu)愛騰”這些平臺都和我約了電影電視劇。我覺得未來就是資本的力量,不管是獨角獸愛奇藝,大文娛優(yōu)酷還是資金雄厚的騰訊。這和當年電視臺最旺的時期、紙媒最旺盛的時期一樣,它們現(xiàn)在正值青春期,既是播出平臺,又是制作平臺,還有資本的話語權。作為制作人希望未來多一些這樣的平臺,比如B站、貓眼等,多一些出口,池子里的水多了才能養(yǎng)更多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