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主流媒體參觀調研后,召開會議并發(fā)表了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1]”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輿論環(huán)境日趨復雜化,因此,在新時代依舊要以這樣的視野和思路看待意識形態(tài)工作,完善輿論引導的路徑,著力應對與解決在輿論工作中遇到的難題。
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較量更加激烈與隱蔽,迫切要求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地位與作用提到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新聞輿論工作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其作用同樣十分重要[2]。
我國目前面對的是嚴峻的國內和國際環(huán)境,這樣復雜的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使得我國的輿論場面臨著眾多新的挑戰(zhàn)。在國際上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長期以來,“中國聲音”在國際傳播中一直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西方媒體對中國存在的固有的刻板印象使得中國在國際上一直處于被“污名化”的狀態(tài)。
因此,必須要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輿論觀,用習近平新時代輿論觀指導輿論工作,增強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凝聚力。
伴隨著話語權的下放,一些未經核實并裹挾著強烈偏見的信息開始頻繁的搶占輿論空間。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社會民生的問題上,社交媒體平臺為輿論的表達提供了新的場域,在新的表達空間內,社會敏感問題加之帶有強烈偏見和誤導性言論的信息一旦流通,極易爆發(fā)新的輿情,增加輿論工作的難度。
同時,擁有不同背景的自媒體平臺借助技術帶來的紅利,也試圖在輿論場擁有“一席之地”。但是,自媒體經營者的身份構成是復雜的,一部分自媒體經營者來自專業(yè)媒體,他們對信息發(fā)布有著自我的強烈堅守意識,另一部分自媒體經營者來自無媒體相關背景的“自由人”,正是在這樣復雜的社會構成下,自媒體發(fā)聲缺乏統(tǒng)一的價值遵循,極易在輿論場上誤導受眾,增添輿論工作的難度。
面對復雜多變的輿論環(huán)境,習近平新時代輿論觀為輿論引導指明了新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肯定輿論工作的突出地位,把輿論工作定位為治國理政、安邦定國的大事,在新時代必須要從習近平新時代輿論觀中汲取精華,為輿論工作的具體實踐提供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里首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這就說明在輿論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要把人民放在中心地位。凸出人民的主體地位表明,在輿論工作中既要發(fā)揮人民群眾對輿論的“自清”作用,又為相關部門的輿論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輿論工作“為了誰”。
凸出人民的主體地位還表現(xiàn)在輿論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上,在進行輿論工作時,要明確是“為了誰”的問題,這就為輿情的處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處理和應輿情,都要明確人民的主體地位。
面對復雜多變的輿論環(huán)境,必須要加強黨對輿論工作的領導作用。在歷史的經驗中,我們深刻的體會到只有黨才能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新時代。
在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黨對輿論工作的突出作用更加顯著。在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輿論環(huán)境面臨極大挑戰(zhàn)。面對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在黨的領導下,相關部門及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確診人數(shù)以及確診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各大媒介及時進入疫情發(fā)生地,報道當?shù)氐恼鎸嵡闆r,各地政府在黨的領導下也積極做出響應,利用政務新媒體進行政府信息發(fā)布,并且利用當?shù)厝诿襟w平臺或電視臺宣傳與疫情相關的信息,提高人民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極大的提高了人們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
正是由于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群眾堅定不移的相信黨的正確領導才能在如此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中提升各主體的輿論引導能力。
在2.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在目前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下,更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工作方針[5]。
正面宣傳指的并不是只報道積極正面的內容,忽略負面的內容,負面報道運用得當同樣會具有正面的傳播效果。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新聞輿論工作基本方針,也要注重語態(tài)的變革,在輿論工作中,擺官腔、高姿態(tài)的新聞輿論工作方法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必須要深入群眾,講人民群眾能聽得懂、學得會的話語,用最接近人民群眾的語態(tài)進行新聞輿論工作。
盡管社會變遷帶來的輿論環(huán)境復雜化使得輿論工作面臨諸多問題,但是,習近平新時代輿論觀為輿論工作理清了思路,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