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軍, 王 禮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成都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0)
9S是在上世紀5S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全(SAFETY)、節(jié)約(SAVING)、滿意(SATISFACTION)和服務(SERVICE)發(fā)展而來,該理論體系源自日本,是日本企業(yè)針對生產現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是指在生產現場對4 M1E(Man:人員;Machine:設備;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環(huán)境)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KETSU)、素養(yǎng)(SHITSUKE)等五項內容,因其拼音均以 S 開頭,故當時簡稱為5S[1]。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同時伴隨著我國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降低成本、供給側改革、提質增效的提出,目前的可視化管理由上世紀的5S逐漸演變?yōu)?S,對生產單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9S可視化管理讓企業(yè)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9S的基本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推行9S可視化管理后能夠取得的成果可以分別從表1及圖1中簡單了解。筆者以白鶴灘水電站基礎處理工程中推行9S可視化管理為例,闡述了所取得的成效。
表1 9S基本內容表
圖1 推行9S可視化管理可取得的成果圖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上,上接烏東德水電站,下鄰溪洛渡水電站。左右岸地下廠房中各布置8臺單機容量為100萬kW的水輪發(fā)電機組(目前為世界上最大的單機容量)。其基礎處理工作量巨大。鑒于基礎處理工程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中國水電七局繼以往實施的5S管理的基礎上,對其實施了9S可視化管理,旨在降本增效,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從分析施工成本入手,了解收入、成本的組成及影響關系,繼而找出推行9S可視化管理與機組施工效益之間存在的關系,全面有序地推進9S可視化管理。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全部生產費用的總和,包括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等費用,周轉材料的攤銷費或租賃費,施工機械的使用費或租賃費,支付給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工資性質的津貼等,以及進行施工組織與管理所發(fā)生的全部費用支出。目前國內基礎處理項目(灌漿工程、錨固工程)施工仍然是按一個小集體形成一個施工團隊進行分部位、分單元施工,即機組是目前施工成本核算的最小單元,既使按計件進行考核也只能按機組進行復核,因為該施工項目是一個多工序(包括記錄員、配漿人員、鉆孔人員、機修與輔助人員、壓力控制人員等)相糅合的施工任務,必須有多個工序的人員分工配合才能完成,一般按13~15人一個機組、一個機組配置4臺或5臺鉆機、2臺灌漿泵、1套記錄儀,人員分兩班配置進行施工,人員基本按1個機長,2個班長,2個記錄員,2個配漿人員,8個鉆孔人員配置,與一般的工廠有較大的差異。
作為機組,在水電基礎處理項目中是最小的成本計劃、實施、核算、考核單元,其組成亦相對簡單,周期按月(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統(tǒng)計,機組收入包括按計件制根據月完成情況簽證的工程量對應金額、零星人工費、考核獎(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而作為考核獎則分為兩種情況:一類為絕對金額支付,另一類為按完成工程量對應金額的百分比給付。施工成本包括施工人員的工資、獎金、材料費(普遍為核銷制)、風水電費(核銷制)、生活費、違規(guī)處罰等。從上述組成明顯可以看出影響機組效益的因素無非就是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盡可能多的工程量,嚴格按照定額消耗水平使用材料及風水電等費用,爭取各類創(chuàng)新,將現場質量、安全、進度及文明施工做好,爭取最大可能的獎勵,做好開源節(jié)流工作。開源就是增加收入,而短期不存在市場開拓問題,因此增加收入就是完成工程量和相關的獎勵;節(jié)流則主要是爭取少扣費用,盡可能地爭取風水電及材料核銷的獎勵。綜合開源與節(jié)流兩方面,作為機組就是要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將進度提前(讓月完成量增加),將單位完成量消耗材料降至最低,爭取各類獎勵,圖2為9S可視化管理與機組施工成本之間的關系圖。
圖2 9S可視化管理與機組施工成本之間的關系圖
長久以來,建筑業(yè)普遍認為標準化施工、可視化管理、文明施工沒有必要,淺顯地認為只要把活干好就行了,認為沒有必要做,甚至還反對做。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全社會逐漸認識到標準化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而9S可視化管理集標準化管理與安全文明為一體。筆者認為:做好9S可視化管理不但不會影響施工進度,還能加快施工進度;不僅能夠改善現場的工作環(huán)境,還能有效降低安全風險;不僅能夠減少空間浪費,還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間;不僅能提高單位的知名度[2]和社會影響力,還能提高功效,降低施工及管理成本。其實,9S可視化管理及項目管理的各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相互搭臺,讓彼此良性循環(huán),共同促進項目的實施,取得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譬如:打造好標準化施工,現場材料設備擺放整齊[3],通過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風險,讓出安全通道;再如,現在的施工現場接受上級檢查、參觀、學習交流的頻率很高,如果每次有什么檢查都停下來做安全文明施工,既影響施工進度,還不創(chuàng)造產值,吃老本,其反作用可想而知;反之,如果一個機組進場前就把標準化做好,注意平常的維護,既使天天有參觀和檢查都不用特別注意,仍然正常施工、不影響進度;再如,以前很多機組施工的工具都是亂七八糟的放在一個大的箱子里面,無論什么小型的材料、配件、工具都往里面扔,現場需要找一個“十字”螺絲刀,由于經常使用,油污覆蓋導致其原來的顏色已不清晰,工人師傅需要將箱子里面所有的東西全部翻出來才能找到工具,再把所有的東西放回去至少需要花費半小時,且不說這樣翻箱倒柜會丟失一些小的配件或工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么,為什么不將這些材料、工具、配件分門別類的進行整體擺放,做到隨手可以拿到、隨時可以找到呢!再如現場鉆機取卸鉆桿,作為一般的工人就是將鉆桿隨手向地上一扔完事,這樣做導致的安全風險有:①現場凌亂不堪,亂七八糟;②鉆桿由于長度不一致且相互交叉,存在人員踩上后滾動將人摔傷的風險;③空間被占用,通道被堵,沒有操作手的活動空間;④上下接手顛倒,存在斷裂風險;⑤鉆桿立放,存在滑倒傷人的危險;⑥工具亂放,使用不方便等。如果操作手事先在鉆桿旁邊一定的安全距離擺放一鉆桿架,師傅卸鉆桿時將每一根鉆桿都按一定順序(上下朝一個方面)整齊地順手擺放在架子上(該架子的距離要合適,即不在操作半徑內,又可以方便取放,一般均為靠邊而不影響交通),工作面整齊且不存在安全隱患,平常維修、檢修也方便;同時,由于材料等均上架,工作面也不會因為地面東西多而難以沖洗,如果有檢查也不會暫停施工來應付文明施工,任何時候都一樣,所取得的效益明顯。筆者以一個機組一個月的施工任務進行綜合分析(假設一個月接受4次檢查,每次機組停工半天進行文明施工整改;平常找材料、配件等的影響率按15%計算,由于工作面凌亂其影響效率系數為0.2),表2為實施9S可視化管理與未實施前的統(tǒng)計對比表。
表2 一個機組實施9S可視化管理前后完成情況對比表
從表2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若只簡單考慮施工時間、安全文明施工、水電消耗幾個方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為了迎接檢查做文明施工;在未考慮其它成本的基礎上可以看出:項目部的計劃目標是按人均8 060元定單價,實施9S前由于受進度及安全文明施工考核等因素影響,人均收入僅為4 242.65元,僅為目標人均收入的52.62%,而實施9S可視化管理后,由于施工進度、安全文明施工及用水用電做得較好,人均收入提高到9 229.02元,提高目標人均收入的15.5%,是未實施9S前的2.17倍。由此可見,9S可視化管理對機組效益的影響至關重要。
對于一個機組而言,若要提高人均收入,首先應在保證不發(fā)生質量、安全事故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完成工程量,可直接帶來計件收入和進度考核收入;而要完成盡可能多的工程量就要提高效率。對于同樣的機組及人員配置,大家的施工水平都差不多,從施工設備本身及施工技術上來講,基本上不可能拉開距離,只能從影響因素上加強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將有限的時間都用在施工上,而不是輔助事項上(因為輔助事項是沒有產值的)。一定要減少浪費的時間,至少必須按照5S對工作面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節(jié)約,充分將工作面空間的布置合理化,如小廊道灌漿采取措施①:施工用電采用在洞室頂部掛鋼絲牽引繩,用軟鐵絲做成鉤子采用晾衣架的方式均勻地將電纜線布置于洞頂上至鉆機位置垂直接入鉆機,既避免了供電線浸泡在水里發(fā)生安全的風險,又避免了人員通行時穿行的問題;將鉆機周邊的鉆桿、工具及臨時材料放于鉆桿架上,鉆桿架靠邊擺放應保證不在工作半徑內、且為取放方便的距離;措施②:工作面的灌漿管路按經常動的部位采用高壓鋼編管連接,而固定不動的部位則采用布置標準的灌漿鋼管、按進回漿管涂刷不同的顏色以示區(qū)別;對于平常不用的高壓鋼編管及普通水管全部盤起來平放在地面上并靠邊,不得影響交通;措施③:灌漿站是機械設備最集中的部位,亦為管線路最多、最集中的部位,包括水管、漿管、污水管、高壓動力線、低壓數據采集線等,人員活動頻繁,安全風險大,采用5S理論將整個灌漿站布置為框格式(利用廢舊架管搭設,變廢為寶),將高壓動力線及低壓數據采集線分開從上部沿架管垂直掉下至設備,清水管從上部垂直掉下,在操作最方便的部位安裝閥門以方便控制。漿管由于為高壓,存在爆管的風險,應沿地面邊緣擋坎布置;清水管沿1.5 m高布置,如此實施,整個灌漿站見不到一根散亂的管線路,維護設備和清洗工作面方便、高效,從而間接地提高了配漿效率。若做到上述三個方面,鉆孔灌漿工作面整潔安全,不再需要穿雨鞋進工作面,文明施工變好了,安全風險降低了,施工進度也上去了,效益就出來了。
對于未開工的工作面應該從前期規(guī)劃做起,規(guī)劃期間即進行多方面的討論,盡可能地將設備、材料、工器具、管線路擺放整齊、合理,方便取拿,容易讓作業(yè)人員接受,盡可能地從規(guī)劃上消除安全隱患,做到本質安全。待方案經多輪討論后認為達到最優(yōu)后對實施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要從理念、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可以降低哪些風險,提高哪些效益等方面進行說明,要讓工人從心里接受這種方案。方案布置完成后必須進行驗收,驗收完成后才能進入施工,進入施工后要強力推行并維護和保持,加強過程中的考核,發(fā)現問題要及時整改[4],要讓工人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也就是9S可視化管理中的素養(yǎng),即9S可視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從提升工人的本身素質來提高管理水平[5],進而提高效率,最終讓工人們從這個活動中嘗到甜頭,獲得收益,一定要全員參與,全員來維護,全員獲得收獲;對于已經開工的工作面,要利用其中的休息時間、轉場時間進行可視化管理的規(guī)劃及實施,按未開工的工作面進行相關工作,逐漸實行全部9S可視化管理,即通過5S轉變?yōu)?S,達到6S以后,自然就能為顧客——我們的業(yè)主提供好的服務,就能讓業(yè)主滿意,同時還能提高全員的素質,達到全社會滿意的程度,為市場開拓奠定基礎。
9S管理雖然能夠改善施工現場的作業(yè)環(huán)境,但要保持其成果卻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推行9S管理活動。必須建立長效運行機制。9S管理方法的推行和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①成立強有力的推進組織,明確組織體系和推進目標;②制定詳細的推進計劃,編寫切實可行的推進手冊;③強化宣傳教育,營造全員參與的氛圍;④樣板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⑤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制度,定期進行檢查評比。
樣板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首先,按不同的職能部門分別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板區(qū),在咨詢顧問的帶領下,用“3天1層樓”的形式全力打造樣板區(qū)。這樣做的目的為:①集中優(yōu)勢資源,竭盡全力打殲滅戰(zhàn);②樹立員工的自信心;③通過短短三天時間,就能徹底改變樣板區(qū)原來的臟亂差面貌,讓員工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我們真正下決心去做,就沒有做不好的,從而建立起員工“原來我也可以做好”的信心;④建立可以復制的樣板,因為樣板區(qū)是從眾多不同部門中選出來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樣板區(qū)做成后,其他各相同或相似的部門就可以以樣板區(qū)為模板進行自我復制,從而建立起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模式,不至于各自為政,效果千差萬別。俗話說“管理就是基于不信任”“員工只會做你要檢查的工作”,任何好的管理方法的推行,如果沒有相對應的檢查評比制度,最終都有可能無疾而終,所以,建立一套基于企業(yè)現實、切實可行的檢查評價制度并實施定期的檢查評比,是有效推行9S活動的關鍵所在;檢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各級領導干部按照“三現原則(現場/現物/現象)”不斷發(fā)現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9S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一提出改進措施并通過執(zhí)行落實,以達到改善現場預期效果的目的;通過領導干部的不斷要求和指導,改變員工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最終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提升員工素養(yǎng);同時,為避免活動短期化和形式化,必須在各部門、各部位建立9S活動小組,通過小組間的競賽和評比,促進9S活動的個性化,也可以開展一些專項活動(如跑冒滴漏治理、安全勞動競賽等),以增強管理的活動效果。
一個基礎處理項目是由一個個像機組這樣的小單元組成的,也是最小的成本控制點。一個機組的效益提高了,相當于項目部的施工成本控制住一大半,將可視化管理推行至后勤管理部門,就能促使全項目整體推行9S可視化管理。通過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及一些不必要的開銷,就能為項目部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同時推動企業(yè)效益的提高,提升企業(yè)形象。
建筑業(yè)由于具有項目部的不可復制性,不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施工項目,因此其可以借鑒和推行的管理模式不盡相同。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從2010年引進6S可視化管理到2020年的9S可視化管理已經10年時間,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改變了水電施工企業(yè)管理難度大、安全隱患多的高風險現狀。通過實施9S可視化管理,一方面改變了過去建筑施工工地“臟、亂、差”的面貌,營造了安全、文明的施工現場環(huán)境,樹立起了企業(yè)的良好形象,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持續(xù)培訓,提高了員工的自主管理意識,提升了員工的素養(yǎng),消除或減少了因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隱患;另一方面,提高了服務意識,讓顧客滿意度提高,使施工工地成為反映企業(yè)安全文化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擴大了企業(yè)的美譽度,提升了企業(yè)的競爭力,為企業(yè)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世界第一高拱壩的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到世界在建的最大的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通過堅持推行可視化管理,從最初的引進、吸收、消化、完善到最后將其完全推廣至整個項目,引領整個白鶴灘水電站工地所有基礎處理項目的管理人員參觀學習,得到了業(yè)主、設計、監(jiān)理及場外專家的一致認同,帶動了整個白鶴灘基礎處理工程文明施工上升了一個大的臺階,引來其它工地建設方、監(jiān)理方及施工單位實地交流,最高峰月參觀數達到11場。但引來參觀只是表面的提高了企業(yè)知名度,而實實在在地更體現在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安全風險、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使工人及企業(yè)都得到更好的經濟效益,故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