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某家快餐店工作。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門店更希望顧客通過智能手機自主“掃碼點餐”??墒?,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客人來說,這真的是萬能之策嗎?
在那家快餐店工作的前幾天,因為不熟悉配餐,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被安排在大廳工作,而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顧客“掃碼點餐”。因為顧客主動掃碼點餐、線上支付,會提高點餐效率,給餐廳節(jié)約人工成本,這也是快餐店企業(yè)老板看中的一點。說實話,因為要做類似“引導員”的工作,所以我總希望遇到的顧客都是年輕人,原因自然簡單明了:這些人跟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步伐,我可以毫不費力地與他們溝通,向他們推薦掃碼點餐。但作為服務人員,我總會遇到一些爺爺奶奶帶著小孩子來點餐的情況。
那天快到午餐時間,我迎來了一位牽著小孩的老年人?!罢O,我要兩個漢堡,小孩不能吃辣?!彼佳壑g露出笑容,將手機遞給我?!按鬆?,我說著您來操作吧!”我將他的手機雙手奉回。那位老年人似乎不滿意這個回應,“行吧!你說吧!”我站到他身側,每一步都需要向他傳遞“請您這樣做”的信號?!芭丁@樣啊,這兒還有個加一啊……不行,換這個吧……哎呀,不對……哦哦,現(xiàn)在可以付款了,對吧?”語氣詞和不連續(xù)的嘟囔,與我每天接待的其他老年顧客很像。
教老年人掃碼點餐,自然不如去教一位年輕人,但帶小孩的老年顧客委實不少,所以我不得不走近長者,雖然教他們掃碼點餐的過程很費力。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后來的習慣,這些過程一次次地打磨著我的“耐心”。然而,我能理解那些老年人,他們也想與時代同頻共振,但是所掌握的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以及年齡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迫使他們落后于這個時代。
寫到這里,腦海里忽然閃過了前不久閨蜜分享給我的一個視頻。視頻中,有一位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碼”的老年人,在乘坐地鐵時與工作人員發(fā)生了爭執(zhí);還有一位老年人,因為火車站停止售票,需要網(wǎng)上購票后,他“撲通”跪地哀求……大約2.5億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首當其沖地成為了快節(jié)奏時代的“被遺忘者”。而他們只能被遺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更需要他們的兒子、女兒,他們的孫子、孫女陪伴攙扶他們“向前走”。當然,我們更應該呼吁這個社會多多關注老年人群體,多為他們提供一些便捷,多一些個性化的服務,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希望在他們身上,“快節(jié)奏”和“慢速度”永遠不是一對反義詞……
誰沒有年輕過呢?誰不是從少年一路走過來的呢?我們的國家現(xiàn)在發(fā)展迅速,放眼四五十年以后,美麗的中國更會在世界舞臺上閃著耀眼的光。可是,當下和我一樣,剛剛成年的青年男女,四五十年后也會迎來自己的“老年”。那個時候,或許經(jīng)濟科技飛速發(fā)展之下,我們也會“慢一步”,也會不自覺地“走不動”。是的,未來怎樣,沒有誰可以隨便預言,但是歲月一分一秒地消逝,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
從漫漫歲月中走來,我們終究要回到茫茫人海中去。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老年人成為了“被遺忘者”,我們總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請等一等他們,難道不是應該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