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明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秀全中學 510800)
雖然物理這門學科在高考的等試中所占的分值不是很高,但是這門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因為所有學科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假如學生可以對物理題目掌握一套解答技巧,那么在拿到試題后便會輕松找到切入點,順利作答,從而可以取得比較優(yōu)異的成績,為高考的總成績添磚加瓦.
要想正確的解答物理題,必須做到對題目仔細思考,弄清題目的考察點,而且還要能夠從題目中獲取解答題目需要的內(nèi)容,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之后把這些標記出來.在日常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物理題解答的時候,對于題目往往不能夠仔細閱讀,甚至有的學生跳過題目直接去看問題,這樣就會錯過題目中的關(guān)鍵信息,無法找到解題的正確方向,既浪費時間還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對于物理題產(chǎn)生懼怕心理.比如在力學這個地方,常見的題目涉及到的單個物體居多,部分題目也會用兩個以及多個物體來考察;而且有的題目會展示部分過程,有的題目則展示全部過程.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做題之前能夠全面的審題,仔細篩選題目的關(guān)鍵信息.
有這樣一個題目:在光滑的平面上放置一塊木塊,這塊木塊的質(zhì)量為M,這時,有一顆質(zhì)量為m的子彈,勻速射向木塊,這顆子彈的速度是V1,如果子彈射中木塊以后沒有穿過木塊,請算一下子彈射進木塊之后,子彈和木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看到題目后,要找出題目的關(guān)鍵信息:木塊是放在光滑的平面上,所以不需要考慮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還有子彈射進木塊但是沒有射出,那么可以把木塊和子彈當做一個整體,這樣就可以運用“動量守恒定律”,由于子彈沒有穿出木塊,所以子彈和木塊具有同樣的速度.對于這道題,得出以上關(guān)鍵信息后,就可以進行解答,先假設(shè)子彈和木塊的速度是V,可以得到:mV1=(M+m)V,這樣就可以得到答案.
對于這個題目,如果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忽略光滑的平面這一條件,那么學生在解答的時候還可能去考慮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力,這樣就會增加這個題目的復雜性,從而無法得到正確答案.所以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以及練習題中要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審題的習慣.還有,在力學這個知識點上,涉及到考察力學的題目時,學生要清楚物體的狀態(tài)和所受的力的情況.在高中階段的力學方面,物體有兩種運動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和非平衡狀態(tài),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取決于物體受到的合力的情況,只有掌握了這兩種情況,對于力學的題目就會迎刃而解.
1.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全面看待題目
物理題目的解答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固定的,教師在教授學生解題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養(yǎng)成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不能僅看到眼前的問題;要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并且能夠選取一種最簡便的方式解答.
例題:豎直向上拋起一個物體,(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已知這個物體升至0.4米的時候,對應(yīng)的運動速度是5米每秒,請求出物體降落到距離起拋點0.4米的高度時,這個物體的速度是多少?(g=10m/s2)
對于這個題目,從多個角度進行解答的話,有多種計算方法,教師要讓學生采用最簡便的一種方法進行作答,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可以避免占用比較多的時間,節(jié)省時間,對于正確率也有幫助.所以,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tǒng)的掌握物理知識,讓學生在思維能力上有明顯的提高.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倒推能力進行解題
有些題目采用正常的邏輯無法找到切入點,這時就要結(jié)合倒推邏輯進行條件的分析,找到解題的關(guān)鍵,這種思維方式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圖1
例題,在圖1中,有A、B兩個物體在一個斜面上,A和B兩個物體互相挨著,這兩個物體用同樣的加速度下滑,而且A、B兩個物體和斜面的動摩擦因素均為μ(μ 圖2 看完題目之后無法找到解題的切入點,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從問題入手,反過來思考——采用逆向思維解答.可以把問題當做是不成立的來進行分析,那就可以假設(shè)A和B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彈力為F,先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物體A在平行斜面上受到的力有彈力、摩擦力、重力及沿斜面向下的力F,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mAgsinθ+F-fA=mAaA mAgsinθ+F-μmAgcosθ=mAaA; 通過這兩個式子可以得出, aA=(sinθ-μcosθ)g+F/mA 用同樣的方法分析B物體受力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mBgsinθ+F-BA=mBaB mBgsinθ+F-μmBgcosθ=mBaB 通過這兩個式子可以算出, aB=(sinθ-μcosθ)g+F/mB 經(jīng)過比較得到的aA和aB,發(fā)現(xiàn)這2個不相等,與題意不符合,所以驗證物體A和物體B之間沒有彈力. 3.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整體思考的方法進行解答 這種解答方法要求學生在進行做題的時候能夠把題目中有關(guān)聯(lián)的物體當做一個,這樣把零散的個體整合成一個大的整體,便于學生進行分析,可以減少干擾信息,便于學生理清做答思路. 比如,把A和B一起放在光滑的平面上,A的質(zhì)量是4kg,B的質(zhì)量是1kg,A和B用固定長度的繩子連接,(繩子的質(zhì)量可以忽略),在水平面上A和B收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20N,水平向右的拉力F2=30N,請計算A和B之間繩子的拉力. 圖4 因為題目說明繩子是固定長度,所以A和B具有同樣的加速度.那么就可以把物體A和物體B以及繩子當做一個整體,來對這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 假設(shè)A和B同樣的加速度為a,那么 再對物體A單獨進行分析,把物體A受到的繩子向右的拉力記為F,能夠算出: a=(F2-F1)÷(m1+m2)=(30-20)÷(1+4)=2m/s2 能夠計算F=F1+m1a=20+4×2=28N 對于出現(xiàn)錯誤的題目,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原因分析,從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進行反思.題目做錯了,不能簡單的歸集為不會,粗心,要讓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檢討,從而發(fā)現(xiàn)做錯的根本原因.在學生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遺漏的知識點可以重新梳理,而且對于這個知識的考察形式也可以進行總結(jié),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通常,在高中階段,物理習題會存在可以用不同方法進行解答,如果學生想要熟練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平時肯下功夫多練習,多總結(jié),有目的的去提升自己.教師也要及時的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可以少走彎路. 物理這門學科在高考的時候也具有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學生要在平常多練習,掌握更多的解答方法,熟練運用積累的解題技巧,為物理成績的提升做好鋪墊,盡量讓物理這一科為高考總成績的提升發(fā)揮作用.同時物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耐心引導學生,對于學生存在的盲區(qū)進行鞏固、點評;要讓學生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這些知識,從而對物理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二、全方位的對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