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逸,黃秀深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鬼胎”病名首見于《諸病源候論》[1],原文言:“夫人腑臟調和,則血氣充實,風邪鬼魅,不能干之。若榮衛(wèi)虛損,則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臟,狀如懷娠,故曰鬼胎也?!薄秼D人良方大全》、《女科指掌》中亦有敘述,主要癥狀大多為夢與鬼交、腹大如妊,有的詳細記載了舌脈如《醫(yī)學心悟》等,后世作為一婦科難治性疾病為后世醫(yī)家所爭論,論點在于鬼胎之成因,病機及治療,如下詳述。
關于鬼胎的病因病機歷代醫(yī)家爭議頗多,多在討論其為何腹大閉經,或為何有夢交之癥,古今約有以下四類說法,筆者現歸納如下。
鬼神之說初見于《諸病源候論》,《婦人大全良方》、《女科指掌》亦如是載。《傅青主女科》[2]中對其有詳細記載。傅氏述鬼胎有二類,婦人鬼胎的成因為,其于山林神廟間起云雨之思,召來鬼祟交媾,淫妖之氣結于腹中。室女鬼胎成因則為靈鬼憑身,于幻象貪歡又羞于啟齒,故年久成病。傅氏認為鬼胎起于女子與鬼祟仙人云雨,必因交媾乃有狀似懷妊,但非與真人,故非懷子,乃邪氣聚于腹中。此類鬼神之說不能以現代醫(yī)學作解,故爭議最大。鬼胎之名即起于《諸病源候論》言“妖魅鬼精,得入于臟,狀如懷娠”,且后世醫(yī)家有以傅氏之言施治痊愈[3]之驗案,其中道理,不可不察。
張景岳認為此非鬼神所作,應從內因辨之,此為邪思氣結,壅滯不行,故致之。如《景岳全書·卷三十八婦人規(guī)》[4]中言:“婦人有鬼胎之說,豈虛無之?鬼氣果能襲人胞宮而遂得成形者乎?此不過由本婦之氣質,蓋或以邪思蓄注……蓋即血氣瘕之類耳?!?/p>
吳謙在《醫(yī)宗金鑒》[5]中亦言:“鬼胎者,因其人思想不遂,情志相感,自身氣血凝結而成,其腹?jié)u大如懷子形狀。古云實有鬼神交接,其說似屬無據。婦人石瘕,腸覃二證,亦俱如懷孕之狀,由氣血凝結而成,則可知其必無是理矣!”吳氏以為,狀如懷孕之病多,如石瘕,腸覃,皆由氣血相結而成,故此病亦是情志不遂,氣血凝結,而非古云之鬼魅傳說?!秼D科心法要訣》中則直接認為鬼胎即石瘕,腸覃,寒氣入陰戶而致氣滯血瘀,氣病則為石瘕,血病則為腸覃[6]。
現代許多中醫(yī)醫(yī)家認為,鬼胎發(fā)生主要是肝氣不舒,血隨氣結[7]。所謂鬼胎可能即為某類囊性癌變組織[8],或葡萄胎、惡性腫瘤[9]等,病因皆不離氣血瘀滯成病,以閻成璽為代表的醫(yī)家認為是癥瘕類病癥,多因相火妄動,沖任不暢[10],皆歸于此類。
薛古愚認為此為內因,情志所致,致臟腑虧損,正氣不足,邪氣以入,曰:“前證因七情相干,脾肺虧損,氣血虛弱,行失常道,沖任乖違而致之者,乃元氣不足,病氣有余也。”
《醫(yī)學心悟》中雖提及“妖魅之氣”,但未曾細言,歸病因于臟腑虛損致肝脾郁結成病,其言:“凡人臟腑安和,血氣充實,精神健旺,榮衛(wèi)條暢,則妖魅之氣,安得而乘之?惟夫體質虛衰,精神惑亂,以致邪氣交侵,經閉腹大,如懷子之狀。其面色青黃不澤,脈澀細,或乍大乍小,兩手如出兩人,或寒熱往來,此乃肝脾郁之氣,非胎也?!?/p>
現代有言蟲積為患者[11],從衛(wèi)生條件與癥狀,治療述,古時衛(wèi)生條件差,衛(wèi)生意識薄弱,易感染寄生蟲,如絳蟲病,見癥狀為腹大消瘦閉經,蟲積時亦可因蟲奪養(yǎng)分而消瘦,經水無已為化,故閉經,蟲積于腹中,故腹大,治常加以雷丸、大黃等物,大有攻下殺蟲之功。且傅氏述其下惡物半桶乃愈,而非下血,若僅限于婦科疾病,認為鬼胎結于婦人腹中,則應為血自胞宮而下,此處下惡物更類攻下殺蟲后,排泄殘余寄生蟲,且下之乃愈,得效迅速。故為蟲積。
筆者認為,鬼胎之病,病因尚且不明,但根據已有觀點,一者此并非石瘕,緣石瘕之病,腹壁僵硬,病久,此處鬼胎,腹中柔軟,下惡物乃愈。且《靈樞》中已詳載石瘕,巢氏何故另起一名?二者不論病因為何,蟲積也好,臟腑內因也罷,皆與氣血瘀滯,或情志不暢有關,因此病可類積聚之象,郁則積聚,必有氣血瘀滯,氣血瘀滯證之源,可因情志不遂,可因蟲積于腹中,阻滯氣機,病程日久,故腹大如妊。女子氣血瘀滯,郁則不通,不通則虛,情志不遂可致臟腑虛損,蟲積亦可導致,或本就虛損,《金匱要略》中有言桂枝龍骨牡蠣湯者,乃陰陽俱虛,心腎不交,故女子夢交。此處夢與鬼交,筆者認為可能因氣血阻滯肝絡,肝主夢境,夢為虛幻,古時信奉鬼神,夢交時非真人,自然認為與鬼神相交。
《婦科心法要訣》中認為鬼胎即石瘕,腸覃,寒氣入而氣血凝滯,治則溫陽破氣下血,以吳茱萸湯治療石瘕,以香棱丸治療腸覃[12]。
《太平圣惠方》中載:“治婦人鬼胎,腹內刺痛,日夜不止,牡丹散方……治婦人經脈不通,癥塊脹滿,腹有鬼胎方?!敝饕源┥郊?、雄黃等物下血,輔以干姜、桂心等溫陽之物,攻下破積與溫陽行氣并用。
薛氏曰:“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薄夺t(yī)學心悟》中亦載:“不可浪行攻擊而忘根本,則鬼胎行而元氣無傷矣。復有夢與鬼交者,亦由氣血空虛,神志惑亂,宜用安神定志丸主之。”
《傅青主女科》中記載了方藥及使用過后的情況:“烏可純用迅利以祛蕩乎!必于補中逐之為的也。方用蕩鬼湯。”、“一劑腹必大鳴,可瀉惡物半桶。再服一劑,又瀉惡物而愈矣。”傅氏所載,治療婦人鬼胎,用蕩鬼湯,且不得復用三劑,緣避免過于迅利,恐傷元氣。傅氏又言,若單用雷丸等迅下,恐揚湯止沸[13],應攻下與補益并存,有益無損為愈。室女鬼胎仍是攻下與溫補相結合,但應注重先后順序,邪不先祛,補正亦無益也。必須先祛邪而后補正,方用蕩邪散。下惡物半桶,則變方作平胃散,無效則以桂香平胃散。邪氣去則以補胃氣為主。
鬼胎之病,歷代醫(yī)家對鬼胎的治療用方各不相同,雖遣方用藥有異,但總不離溫補元氣與破氣下積同用,扶正與祛邪并存,僅用藥偏重先后皆有不同。大多以雄黃、雷丸等物下之,人參、茴香等溫補之,輔助解郁之藥物。
從古至今,鬼胎病因總不離內外二因,外因或為鬼神之言,或是蟲積之說。內因或由于情志異常,或臟腑虛損,沖任肝脾郁結,氣滯血瘀成瘕,可類比現代醫(yī)學言囊腫、葡萄胎、腫瘤。因古時衛(wèi)生條件與解剖迥異于現代,故說法多樣,尚未統一。但因言閉經,故認為與婦科相關,總歸于婦人疾病。但筆者認為,閉經或許只是一癥,因男子無經,故表現不同。如蟲積之說,古時衛(wèi)生條件差,或飲食不潔,或遇饑荒,感染現代所言寄生蟲,見腹大如鼓,下惡物則愈,證治相符。但亦有不可解之處,如女子與鬼夢交之機理,許多醫(yī)家認為臟腑虛損,心腎不交,現代醫(yī)學多言此為神經官能癥,神經反射等,或不作解??傊?,鬼胎此病,病因病機,癥狀治療,多有可論之處,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