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榮,黎 紅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廣西 柳州 545300)
高血壓已被確定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人群患腦卒中的風險性是正常人群的3~6倍,且60%的心腦血管疾病是由高血壓引起的。2015年,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fā)布了中國心血管疾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約有2.7億人患有高血壓,其中因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大概有2.04億[1]。在中國,約有25%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但在偏遠地區(qū),這一比例高達51.1%[2]。2015年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指出,廣西成年人患高血壓的比例約為25%,其中農(nóng)村患病率(27.2%)高于城市(21.6%),男性患病率(27.2%)高于女性(22.5%)[3]。我國境內(nèi)的苗族人口為8940116人(2000年),在我國56個民族中僅次于漢、壯、滿、回,位居第五位,其中廣西苗族人口約為46萬?!?002年中國部分民族高血壓患病情況》指出,苗族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高血壓患病率最低的民族(男性9.2%,女性6.1%)。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主要能損害內(nèi)皮細胞和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同時還能改變體內(nèi)脂質(zhì)代謝水平從而促進了血栓的形成。HHcy抑制了體內(nèi)的內(nèi)源性硫化氫的生成從而導致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的活化,這導致了血壓的升高及其他一系列病理過程。Hcy是經(jīng)飲食攝入的甲硫氨酸通過脫甲基化而產(chǎn)生的中間產(chǎn)物。在體內(nèi),Hcy主要有兩種用途:(1)在甲硫氨酸缺乏的情況下,Hcy可以在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下重新甲基化以形成甲硫氨酸[4];(2)在甲硫氨酸足夠的情況下,Hcy在半胱氨酸-β-合酶和維生素B6的共同作用下被轉(zhuǎn)化為半胱氨酸[5]。引起HHcy的其中一個原因是Hcy代謝所涉及的酶的基因遺傳缺陷。其中最相關的基因是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的編碼基因MTHFR。Hankey指出,由于MTHFR基因編碼區(qū)的點突變(最常見的是核苷酸677處C被T取代),總Hcy濃度將增加至16~30 μmol/L。該基因的1298位上的多態(tài)性是另一常見突變(A突變?yōu)镃),該突變亦會影響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的酶活性,使得發(fā)生HHcy。另一個在5號染色體的短臂(p),位于位置15.31上的基因,甲硫氨酸合成酶還原酶的基因(MTRR),同樣會影響Hcy在體內(nèi)的濃度。該基因的功能與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密切相關。甲硫氨酸合成酶能將Hcy催化為甲硫氨酸。突變后的MTRR使得甲硫氨酸合成酶失活,從而不能將Hcy甲硫氨酸。最后,Hcy在血液中積聚,甲硫氨酸的量減少。在HHcy患者中已鑒定出至少20個MTRR基因突變與該疾病相關。除基因因素外,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的缺乏同樣也會升高Hcy濃度。其中與Hcy濃度最負相關的是葉酸含量[6]。葉酸本身并無生物活性,但它在Hcy和甲硫氨酸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葉酸是用于細胞生產(chǎn)四氫葉酸(5-甲基四氫葉酸(5-MTHF)的前體)的底物。MTHFR能把5,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成5-MTHF,后者是激活甲硫氨酸合成酶的關鍵物質(zhì)。甲硫氨酸合成酶激活失敗將導致Hcy無法重新合成為甲硫氨酸從而使得Hcy在體內(nèi)積累,濃度升高[7]。盡管已鑒定出幾種MTHFR基因變體,但最具特征的是677位突變(MTHFR c.677C> T),1298位突變(MTHFR c.1298A> C),1317位突變(MTHFR c.1317T> C)以及位置1793突變(MTHFR c.1793G> A)[8]。在MTHFR 677CC個體的紅細胞中,葉酸能完全地轉(zhuǎn)化為5-MTHF。相反,677TT基因型的攜帶者會大量積累甲?;娜~酸,這表明葉酸-Hcy-甲硫氨酸循環(huán)受到了嚴重地干擾。677C> T取代是MTHFR的最常見的錯義變異,全球范圍內(nèi)攜帶率約為40%。TT變異的純合子基因型在非洲黑人中約為1.45%,在土耳其中為9.6%,在印度人中為12%,在意大利人中為23%,在中國人中為41%[9]。孟顯峰的研究表明,濰坊市奎文區(qū)成年人H 型高血壓檢出比例為16.35%并伴隨著明顯的Hcy濃度升高,且MTHFR c.677C>T基因純合突變可能是引起Hcy 水平升高,進而引發(fā) H 型高血壓的重要遺傳因素[10]。
2015年,羅世強等調(diào)查研究了廣西柳州地區(qū)苗族女性的MTHFR 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情況。研究表明,柳州市苗族女性MTHFR c.677C>T多態(tài)性位點CC、CT、TT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72.49%、25.43%和2.08%。MTHFR c.1298A>C多態(tài)性位點AA、AC、CC的基因型頻率分別53.18%、39.36%和7.46%[11]。李哲濤以998名廣西苗族女性為研究對象,檢出MTHFR 基因677C>T和1298A>C野生型樣本分別為72.34%和54.40%;雜合突變型樣本分別為25.45%和38.67%;純合突變型樣本分別為 2.2%和6.913%[12]。邱萍的研究結果表明,柳州壯族女性MTHFR c.677C>T 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CC(64.8%)、CT(30.9%)、TT(4.3%); 柳州漢族女性MTHFR c.677C>T的基因型頻率依次為CC(54.6%)、CT(38.3%)、TT(7.1%)。本地區(qū)的漢族女性壯族女性 MTHFR c.1298A>C多態(tài)位點AA、AC、CC的分布比率依次為50.8%、40.9%、8.3%, 而本地區(qū)漢族女性的MTHFR c.1298A>C多態(tài)位點AA、AC、CC的頻率依次為56.9%、37.7%、5.4%。相比較,苗族女性的MTHFR c.1298A>C多態(tài)性與柳州壯族/漢族女性的基因頻率的分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然而廣西苗族MTHFR c.1298A>C與柳州壯族/漢族女性的基因頻率分布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13]。
在MTRR基因20多種突變體中,MTRR c.66A>G是被研究得最廣泛的一種。邱萍研究中指出柳州壯族女性MTRR c.66A>G而言, AA、AG、GG的基因型頻率分別48.4%、42.2%和9.4%,柳州漢族女性的AA、AG、GG基因型頻率為49.6%、40.4%、10.0%21。貴州思南縣苗族女性的MTRR c.66A>G的基因型頻率分布分別為:AA(57.4%)、AG(36.9%)和GG(5.7%)[14]。廣西融水縣苗族女性的MTRR c.66A>G基因頻率為:AA(50.12%)、AG(41.93%)和GG(7.95%)[22]。其他地區(qū)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海南黎族的GG頻率(11.50%)相對海南漢族(9.8%)、鄭州漢族(6.20%)和廣西苗族(7.95)來說,是最高的[15]。
有文獻總結稱,廣西苗族地區(qū)Hcy相關基因(MTHFR c.667C>T和MTRR c.A>G)的基因型頻率或者等位基因頻率相對于其他地區(qū)民族來說都處于中下水平,這前者突變基因的頻率分布呈現(xiàn)由南往北逐漸升高的趨勢。然后MTHFR c.1298A>C的突變頻率分布則呈現(xiàn)相反趨勢,由北往南逐漸升高。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與各地區(qū)飲食及紫外線強度差異有關[11]。至于CβS基因突變頻率的調(diào)查研究并不多見,單可人于2009年對貴州雷山苗族居民的CβS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調(diào)查。結果指出,CβS 699C>T的基因型頻率為野生型(88.9%)、雜合子(11.1%)及純合突變(0);833T>C的基因型頻率為野生型(48.4%)、雜合子(44.4%)及純和突變(7.1%)??赡苡捎?33突變后,其編碼的異亮氨酸替代了蘇氨酸,致使胱硫醚-β-合酶活性大大降低,導致Hcy降解受阻,造成Hcy在血中蓄積而產(chǎn)生HHcy。雖然國際上對葉酸治療H型高血壓及預防HHcy引起的心腦血管病仍有爭議,但是仍有大量研究證明添加葉酸對降低Hcy的效果[16]。并有研究指出在中國沒有腦卒中或MI史的成年人中,與單獨使用依那普利相比,依那普利和葉酸的組合使用顯著降低了首次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27。因此目前對于H型高血壓的治療建議是:(1)盡可能多地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比如動物肝臟、綠葉蔬菜、水果和豆類。(2)建議在用藥是聯(lián)合使用葉酸。有研究指出,依那普利(10 mg)和葉酸(0.8 mg)搭配的固定復方劑可在降壓的同時降低Hcy的濃度,降低了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有分析指出依那普利葉酸片補充大于3年才能有效降低腦卒中的風險[17]。
綜上可知,我國地域遼闊,民族人群分布差異明顯,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存在差異,這也在一定層面上解釋了我國出生缺陷病發(fā)病率根據(jù)地域不同而不同的事實?;诓煌貐^(qū)、不同民族的基因差異,在指定疾病治療方案時,應該同時開展基因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了解本地區(qū)人群的遺傳特征,進行基因型檢查,以幫助對患者及時對疾病風險進行預測。融水苗族人喜歡食用腌制的食品,這一類食品往往鹽分過高。苗族無論男女,都有飲酒的習慣,這也不利于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因此我們還要根據(jù)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進行必要的飲食健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