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龐 娟
“額濟納旗曾是水草豐美的地方,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黑河中上游植被被嚴重破壞……作為額濟納人,我有義務在治沙的道路上帶一個好頭兒,黑城不能在我們這輩人手上消失?!睍r代楷模蘇和老人正在為志愿服務隊隊員講黨課。這一堂黨課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絢麗的詞匯,卻緊緊抓住了黨員群眾的心。
阿拉善盟緊扣中心大局、緊貼邊陲實際,采取更加靈活生動的方式,廣泛開展內容豐富的講黨課活動,讓黨課講在邊境線上,使黨員教育更加鮮活、更加走心、更接地氣。
做細常規(guī)動作,讓黨員“動”起來。按照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制定的《“北疆黨課進行時”活動實施方案》,積極推動黨員領導干部、黨組織書記、身邊榜樣、普通黨員以“三會一課”、座談訪談、情景模擬、互動交流等形式普遍講、專題講,活動開展以來各級黨組織開展講黨課1330 次。印發(fā)《黨委(黨組)書記及班子成員黨建工作聯(lián)系點制度》,建立黨建工作聯(lián)系點1159 個,把黨員領導干部每年至少講1 次黨課作為硬性要求,把講黨課與開展基層調研,為黨建聯(lián)系點辦實事、解難題結合起來。同時將講黨課納入最強黨支部創(chuàng)建、基層黨建工作自查內容,采取抽查等方式,對講黨課活動進行督導檢查,力爭讓每一名黨員主動上講臺講黨課,確保實效。組織基層黨組織開展精品黨課錄制、評比等活動,推薦黨課名師20 位,錄制精品黨課7 門。“北疆黨課進行時”活動開展以來,做到了活動有方案、推進有目標、開展有抓手、創(chuàng)新有動力,在全盟營造了濃厚的講黨課氛圍。
“走百村入百戶、講百堂黨課”活動走進蒙古包
做實重點動作,讓效果“顯”出來。阿拉善盟針對黨課存在的內容固化、方式老套、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創(chuàng)新載體形式,重點開展“走百村入百戶、講百堂黨課”活動,引導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沉到基層、入到村戶,以講好政治理論、黨章黨規(guī)黨紀、形勢政策、革命傳統(tǒng)、民族精神、實踐經(jīng)驗為主要內容,通過講座訪談、情景模擬、互動交流、“黨課+”等形式,讓廣大黨員愿意聽、聽得進、記得住,有啟發(fā)、有觸動、有效果。通過“點單式”授課,相互交流黨課內容,改進提高黨課質量,逐級申報自治區(qū)級精品黨課。同時利用北疆黨建直通車、遠程教育站點等黨員干部教育線上平臺,加大對示范精品黨課、高質量優(yōu)秀黨課的廣泛推送和學習使用力度,不斷推動黨課形式多樣化、方式群眾化、內容生動化,確保讓黨課走到黨員身邊、走進黨員心里。
做好創(chuàng)新動作,讓黨課“活”起來。針對我盟農(nóng)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學習難等問題,創(chuàng)新學習路徑,探索開展“線上+線下”雙培訓模式,建設了阿拉善盟“駝鄉(xiāng)e站”智慧黨建平臺,開展線上“微黨課”,讓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邀請中央、自治區(qū)專家名師,邀請駝產(chǎn)業(yè)研究院、沙草產(chǎn)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等錄制符合我盟實際的精品黨課,方便黨員群眾用手機、電腦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切實擴大黨課的受眾面,把黨的好聲音好政策及時傳達到每一名黨員,讓黨的聲音響遍駝鄉(xiāng)大地。緊扣盟情實際,充分運用“黨性教育基地”“黨員中心戶”“紅色蒙古包”“駝背宣講隊”等教學平臺,采用國家通用語言和蒙古語授課方式,積極探索“鄉(xiāng)土黨課”“初心黨課”“榜樣黨課”等,用最實用、最真實、最樸實的言語為黨員群眾送去樂意聽、好消化的黨課,讓黨課更接地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