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芝 李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引起慢性肝病及肝臟相關事件(LRE)的主要原因[1-3]。流行性病學研究表明,約20%~30%的CHB患者會發(fā)生LRE,在抗病毒治療中,對肝硬化嚴重程度及早期LRE評估具有重要意義[4-5]。研究稱瞬時彈性成像測定肝臟硬度值(LSM)能有效檢測CHB患者肝纖維化,而LSM變化在CHB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中的意義尚不清楚[6-9]。
2015年2月—2019年9月攀枝花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CHB患者256例。治療方案:恩替卡韋(0.5 mg/d)+替洛福韋(300 mg/d)。納入標準:18~65周歲;CHB相關代償期肝硬化;HBV DNA≥20 000 IU/mL(HBeAg+)或HBV DNA≥2 000 IU/mL(HBeAg-)。排除標準:失代償期肝硬化;其他肝病(病毒性、自身免疫性或藥物性等致病原因);惡性腫瘤史;伴嚴重臟器損害疾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一) 監(jiān)測指標 抗病毒治療中監(jiān)測指標包括血常規(guī)、血生化指標、HBV血清標志物及HBV DNA、AFP、腹部彩超及LSM。在患者納入研究時、治療后每隔半年進行監(jiān)測(共2年),直至抗病毒治療結束或發(fā)生LRE,將監(jiān)測時間節(jié)點定義為Q0、Q1、Q2、Q3及Q4。
(二) LSM檢測 彈性超聲成像由海斯凱爾公司(無錫)FibroTouch設備進行檢測。取仰臥位,充分顯露檢查區(qū)域,超聲探頭置于右腋前線到腋中線7~9肋間隙處,測定患者LSM值,有效測量10次后取平均值。
(三) LRE內容 包括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癌及肝臟相關死亡。失代償期肝硬化包含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肝性腦病及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
采用SPSS 19.0作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出現(xiàn)LRE 28例:失代償期肝硬化16例、肝癌8例及死亡4例。將未出現(xiàn)LRE患者定義為無LRE組,出現(xiàn)LRE患者定義為LRE組,兩者年齡、血小板、白蛋白、PTA及IN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抗病毒治療半年出現(xiàn)失代償期肝硬化5例、肝癌3例、無死亡病例。將這8例患者排除研究,對余下監(jiān)測指標變化進行分析,定義監(jiān)測指標變化絕對值=(Q1—Q0)/Q0×100%。由表2可知,LRE組與無LRE組患者抗病毒治療半年后LSM變化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監(jiān)測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抗病毒治療首次監(jiān)測指標變化(x±s,%)比較
Q0~Q1期間,LRE 8例(失代償期肝硬化5例、肝癌3例),Q1~Q2期間,LRE 9例(失代償期肝硬化5例、肝癌3例、死亡1例),Q2~Q3期間,LRE 6例(失代償期肝硬化4例、肝癌2例、死亡2例),Q3~Q4期間,LRE 5例(失代償期肝硬化2例、肝癌2例、死亡1例)。
表3 抗病毒治療期間兩組LSM(kPa)變化
FibroTouch檢測LSM已在CHB患者肝纖維化評估中有著廣泛應用[10-11],但有關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療過程中LSM值變化臨床意義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納入256例CHB肝硬化患者,根據(jù)是否出現(xiàn)LRE,將他們分成LRE組及無LRE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年齡、血小板、白蛋白、PTA及IN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資料無顯著差異,包括LSM。在抗病毒治療半年后,監(jiān)測相關臨床指標發(fā)現(xiàn),LRE組、無LRE組中LSM值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對LSM值的檢測,能夠協(xié)助我們判斷患者病情,進一步可推測當治療時間持續(xù),LSM變化表現(xiàn)出的差異將更為明顯。通過對整個LRE組患者抗病毒治療LSM值變化可知,各個時間節(jié)點間LSM值變化幅度并不大,其原因可能為:正在進行指標監(jiān)測的LRE組患者仍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病情;此外研究中我們設定當患者抗病毒治療結束或發(fā)生LRE時,將不再進行指標監(jiān)測,因此總體LRE組LSM值波動不大。而觀察無LRE組發(fā)現(xiàn),隨著抗病毒時程增加,LSM值逐步下降,也說明抗病毒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病情。檢索現(xiàn)有的國內外研究,部分學者也表示LSM動態(tài)變化在抗病毒治療中具有意義。Wu等[12]研究表明,單獨或結合白蛋白的LSM值動態(tài)變化可以預測抗病毒治療期間CHB肝硬化LRE的發(fā)生。董曉琴等[13]發(fā)現(xiàn),CHB患者抗病毒治療期間的LSM值下降與患者肝臟炎癥改善呈顯著正相關。劉加群等[14]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LSM值能夠準確評價恩替卡韋在代償期肝硬化治療前后對肝纖維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CHB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療中LSM變化能夠協(xié)助判斷病情,具有一定的監(jiān)測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