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伍軍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 口腔科,廣東 深圳;2.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 正畸科,江西 南昌)
安氏II 分類錯牙合畸形在我國青少年恒牙初期的患病率較高,約為19.4l%[1]。大多數(shù)患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上頜需要使用強支抗。目前,常用的強支抗手段包括微種植釘,頭帽口外弓等。微種植釘支抗有如無需患者配合、費用低、能提供絕對支抗等優(yōu)點[2]在正畸臨床中被正畸醫(yī)生廣泛使用;雖植入后可能出現(xiàn)軟硬組織損傷,炎癥,疼痛,不舒適等不良反應[3],但在臨床上使用是安全的[4]。傳統(tǒng)頭帽口外弓因制作簡便,無植入創(chuàng)傷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使用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本文旨在研究兩種強支抗對青少年矯治的效果,為臨床選擇支抗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取2017-2018 年期間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矯治結束的安氏II 類患者29 例,見表1。應用winceph8.0 軟件對矯治前后的側位片進行測量分析。
表1 安氏II 類患者
1.2.1 納入標準
(1)80°<SNA<84°;78°<SNB<82°;0°<ANB<5°。
(2)尖牙與磨牙為遠中關系。
(3)前牙覆蓋>5MM。
(4)上下唇位于E 線前方。
1.2.2 排除標準
(1)有正畸治療史、頜面部外傷史,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史;
(2)矯治前、后頭顱定位側位片軟硬組織結構不清晰;
兩組均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及下頜第二前磨牙。頭帽口外弓組矯治初期開始使用,囑夜間佩戴,每天配戴至少12h。微種植釘組上頜第二前磨牙與上頜第一磨牙之間左右分別各植入一枚VectorTAS (8mmX1.4mm)種植釘[5]。治療期間種植釘脫落囑患者立刻復診,一個月后重新植入。
應用改良Pancherz 分析法分析矯治前后軟硬組織的變化,如圖1、圖2。
圖1
圖2
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的方式表示,檢驗水準 ɑ=0.05。
兩組矯治后前牙都有明顯的內收,面型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口外弓組上前牙內收量大于種植釘組,軟組織變化量優(yōu)于種植釘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矯治前后變化量的對比
微種植釘及頭帽口外弓是臨床中常用的強支抗裝置,均能取得良好的矯治效果。頭帽口外弓的療效雖完全依賴于患者的配合,但療效可觀,其效果甚至優(yōu)于種植釘。研究表明頭帽口外弓可抑制青少年上頜骨的發(fā)育[6],雖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最初的配合性較強,隨著矯治時間的增加,其配合性下降[7]。但本研究中使用的口外弓患者配合度較好,前牙內收量及軟組織變化量均大于種植釘組。
微種植釘不需要患者配合,臨床操作時間少,口腔異物感少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臨床中使用較廣。少部分人植入微種植釘后會出現(xiàn)疼痛現(xiàn)象,第一天疼痛程度最強,逐漸緩解,但疼痛程度低于牙移動時的疼痛,且男性出現(xiàn)疼痛的概率大于女性[8]。以往研究中表明,微種植釘植入的成功率為74%~93%[9],皮質骨厚度是微螺釘植入成功的重要因素,皮質骨厚度不足通常會導致初始穩(wěn)定性不足,如果在植入時未達到初期穩(wěn)定性,則在正畸治療期間,微螺釘可能會松動[10],本研究中,微種植釘組有2 例患者微種植釘在加力過程中脫落,需重新植入,從而導致其舒適度欠佳,考慮其原因可能與患者口腔衛(wèi)生較差有關。提示我們在臨床復診中,應多次跟患者強調口腔衛(wèi)生的重要性,同時應讓家長重視并在家監(jiān)督,飯后至少用沖牙器將食物殘渣去除,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做到每次吃完東西都刷牙。
口外弓組的矯治效果優(yōu)于種植釘組,因此,對于青少年安氏II 類的矯治對于配合性良好的患者可優(yōu)先選用頭帽口外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