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寧 張賦 蘇乃偉 黃晶晶
摘要:目的: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篩查的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與未進行篩查的相同類型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術后觀察比較。方法:選取30例3-6月體重相仿的患有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嬰兒分成兩組,每組15例。I組15例,均由經過培訓的合格醫(yī)師實施先心病雙篩查后確診,為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II組15例,未進行過篩查而在其它情況下發(fā)現患有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在術前充分準備后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術中體外循環(huán)時間相仿,術后按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處理,按撤離呼吸機時間、死亡率、轉出重癥監(jiān)護室時間及出院時間進行比較。結果:I組與II組在死亡率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其他指標上I組明顯低于II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 結論:兩組患兒經術后均能治愈出院,但在術后各種指標I組要明顯優(yōu)于II組,經過培訓合格的醫(yī)師進行過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篩查出的并定期隨訪的患有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嬰兒術后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應大力推廣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加強基層篩查醫(yī)師的培訓,建立好先心病篩查-隨訪-干預體系。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單純性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預后;死亡率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6-01
近年來隨著國家二胎及三胎的開放,但很多人仍舊意識淡薄,忽視產檢,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率居高不下,其中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占比最高[1-2]。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易造成肺動脈高壓,威脅嬰幼兒生命,且因年齡、體重等因素無法進行介入治療,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為治療其的唯一方法[3-4]。但因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分流量大,且有生理性肺阻力增高,其雜音不明顯,易漏診。本文對比進行篩查組與未篩查組的術后效果,選取3-6月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嬰兒為對象,展開下述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30例3-6月體重相仿的患有單純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嬰兒分成兩組,每組15例。I組經過篩查,患兒中男8例,女7例,年齡2-6月齡,平均4月齡,體重3.5-5.5kg,平均4.9kg;II組未經過篩查,患兒中男8例,女7例,年齡2-6月齡,平均4月齡,體重3.5-5.4kg,平均4.8kg。兩組資料數據差異甚微(P>0.05),可進行后續(xù)對比。
入選標準:(1)符合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診斷標準,患兒表現為:缺損直徑已超過本人主動脈的75%,或直徑超過1cm/m2,缺口面積超過0.8cm/m2,心臟收縮時左、右室和主、肺動脈壓力相仿,分流量和方向取決于肺血管床阻力;(2)術中診斷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體外循環(huán)時間30-40分鐘,轉入心臟重癥監(jiān)護室按室間隔修補術后處理。
排除標準:(1)家長拒絕參與研究;(2)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者,如惡性腫瘤、先天性失聰等。
1.2方法
術后轉入監(jiān)護室的患兒予呼吸機輔助通氣、血流動力學評價、血氣分析、拍攝胸片、床旁心臟超聲評價心功能。呼吸機多采用SIMV壓力調節(jié)容量控制模式和PEEP。合并肺動脈高壓,調整呼吸機保持過度通氣(PaCO30~35mmHg)充分鎮(zhèn)靜、必要時吸入一氧化氮。每隔30min行血氣檢查根據情況逐漸撤離呼吸機。撤機后給予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同時應用正性肌力藥物多巴胺2.5~10μg/(kg.min)和血管活性藥物如米力農0.5-0.75μg/(kgmin)必要時應用腎上腺素0.01~0.05ug/(kgmin)和硝普鈉0.1~0.5μg/(kgmin)。術后抗感染首選ICU治療敏感抗生素同時行氣道分泌物或血液培養(yǎng),根據結果調整抗生素。并記錄撤離呼吸機時間、死亡率、轉出重癥監(jiān)護室時間及出院時間。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呼吸機撤離、術后至轉出監(jiān)護室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統(tǒng)計學軟件,P<0.05表示組間有明顯差異。
2 結果
呼吸機撤離時間:I組 6h-28h,平均12h;II組 9h-98h,平均73h(P<0.05);術后至轉出監(jiān)護室時間:I組 18h-2天,平均 1天14h;II組 18h-12天,平均4天(P<0.05);術后至出院時間:I組 6天-8天,平均7天;II組 6天-20天,平均10天(P<0.05)。兩組均無死亡(P>0.05)。
3 分析
室間隔缺損為發(fā)病率最高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占約20%,每年發(fā)病約5萬,而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室缺較大,一般大于主動脈的直徑[5]。肺循環(huán)血流/體循環(huán)血流大于2.5??缡议g隔的壓力差小,缺損口本身對左向右分流不構成阻力,血液在兩心室自由溝通。大量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環(huán)血流量增加,當超過肺血管床的容量限度時,出現容量性肺動脈高壓,肺小動脈痙攣,肺小動脈中層和內膜逐漸增厚,管腔變小[6]。隨著肺血管病變進行性發(fā)展變?yōu)椴豢赡娴淖枇π苑蝿用}高壓。
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往往因大量的左向右分流造成患兒提前心功能不全和肺動脈高壓,6個月不到甚至1-2個月就出現生長發(fā)育不良,反復呼吸道感染,呼吸急促,吃奶費力,哭鬧時聲音沙啞,3個月以下的患兒一般采取內科治療,予強心、利尿、降低肺動脈壓力藥物等治療,若效果不佳可在不足3月齡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若體重增加,無反復呼吸道感染,一般于5-6月齡時建議手術,因為5-6月齡時母體在孕期和哺乳期給予的抗體基本消耗殆盡,抵抗力下降,且生理性非阻力下降,造成更大的左向右分流,進一步造肺循環(huán)的負擔[7-8]。因此早發(fā)現、早控制、早處理為治療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的原則。而未進行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的患兒往往因未發(fā)現室間隔缺損,未進行內科控制或外科干預,一次呼吸道感染就會導致嚴重心衰,導致經濟負擔增加、增加手術風險、甚至失去手術機會相反經過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的患兒在發(fā)現后定期??漆t(yī)師隨訪,內科處理及護理建議,可達到滿意的體重、無嚴重的心衰及肺循環(huán)壓力增高,即使有癥狀及時就診亦可較為容易的控制并做好術前準備及時手術,因此經過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篩查出的患兒在術后在各種指標數據上明顯低于未經過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篩查的患兒,術后治療效果相仿,但在術后撤機早,恢復快、出院早、費用低等更優(yōu)的綜合療效[9-10]。
本文通過分析進行先天性心臟病雙篩先天性查法和未進行篩查的患兒術后的比較,在臨床效果上,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組的患兒術后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未進行篩查組的患兒,降低了手術風險、患兒痛苦及家長負擔。因此在2018年8月1日后我國全面鋪開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但由于地域、觀念及人員的原因,部分老少邊地區(qū)在培訓上欠缺,未能熟練掌握,相關單位要加大力度培訓,建立好先心病篩查-隨訪-干預體系。
綜上所述,兩組患兒診療結果相比,做心臟病篩查的患兒預后良好,說明經過培訓的醫(yī)師進行心臟病雙篩查后,非限制性室間隔缺損確診率提升,同時提高患兒預后。因此,臨床應大力推廣先天性心臟病雙篩查法,加強基層篩查醫(yī)師的培訓,建立好先心病篩查-隨訪-干預體系,提升患兒的臨床診療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柏成, 馮基花, 張劍鋒. 先天性心臟病膜周型室間隔缺損介入術后溶血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8,12(9):3.
[2]秘興鋒. 超聲用于產前篩查檢測先天性心臟病(CHD)合并心外畸形的診斷價值[J]. 系統(tǒng)醫(yī)學, 2020, 5(11):3.
[3]趙傳傳, 張聰, 劉英戰(zhàn). 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彩色多普勒篩查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醫(yī)藥前沿, 2020, 10(31):2.
[4]杜曉.心臟彩超檢查對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價值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8, 28(15):50,42.
[5]謝業(yè)偉, 李佳, 張儒舫. 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早期并發(fā)心動過速的診斷及治療經驗[J]. 中國綜合臨床, 2021, 37(6):5.
[6]張微, 崔玉瑩. 心臟超聲技術篩查高危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價值[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9, 51(7):2.
[7]信洪艷, 張紅, 葛緒秀. 胎兒心臟超聲篩查在先天性心臟病中的診斷價值[J].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 2021, 11(5):3.
[8]劉春艷. 心臟超聲篩查高危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價值[J].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20, 26(9):2.
[9]郭啟.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的臨床應用價值[J]. 數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9, 32(10):2.
[10]王文萍. 超聲心動圖產前診斷單純性室間隔缺損產后隨訪初步體會[J].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 2020,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