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平 聶琴
摘要隨著很多民辦高校開始大批量推進國際班教學,豐富完善質量管控策略,培育國際化人才隊伍,成為新的趨勢與任務。但是現(xiàn)階段國際班教學還存在師資不足、國際教材缺乏、語言能力參差不齊、教學互動單一等問題。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探索合作辦學新模式、探索學分互認新機制、配齊配強師資隊伍與管理團隊、構建教與學雙循環(huán)機制及學生進退機制時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國際班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8.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07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Clas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Caiping, NIE Qin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As man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lass teaching in large quantities, it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nd task to enrich and improve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 team.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 inthecurrentinternationalclassteaching,suchastheshortageofteachers,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the uneven level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single teaching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cooperative school running, to explore the new mechanism of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to equip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and managementteam, to build the doublecycle mechanism ofteachingandlearning,andthe mechanism of students’ advance and retreat.
Keywordsprivat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class; teaching quality
1高校國際班教學的重要意義
1.1拓寬學生視野
國際班學生立足國內,立足專業(yè),面向國際,所授所學都是前言內容,與國外高校聯(lián)系最緊密。更確切地說,國際班教學需要汲取國內國外教育教學經(jīng)驗做法,打通了國內國外師生通道,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新穎性。開展高校國際班教學,加強教學質量管控,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形成國際化格局,為學生實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基礎。
1.2提高學生能力
開展國際班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國際班學生大量接觸外語、外文化,吸納了外民族思考世界的經(jīng)驗,也需要融入適應外語思維。國外高校不同的教與學的方法浸染著國際班學生,國際班學生接觸到世界各高校師生,思想得到交流碰撞。長時間、風暴式開展外語學習,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3探索教育教學新模式
國際班教學不同于國外高校教育,也不同于國內高校教育,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推進國際班教學,加強國際班教學質量管控,既有利于變革民辦高校教育教學,也有利于探索適應國際班教育教學新模式。
2教學目標
按照教學進度與質量分類,國際教學主要可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三個主要階段,對應的教學目標也可以以此類推分為初級目標、終極目標和高級目標。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各有不同。
2.1初級目標
初級目標既要求國際班學生有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又要完成專業(yè)基礎課程,能適應雙語教學環(huán)境。歸結起來就是三個方面:一是達到各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能了解和理解所授知識,并在原有能力水平上生長出新的技能;二是熟練掌握外語,具備與國際師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具備熟練閱讀外語文獻的能力;三是自覺接受外語文化的熏陶感染,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方式,使學生具備國際化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2.2中級目標
國際班教學并非簡單等同于外語學習與專業(yè)學習,更主要的是同步訓練外語環(huán)境中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育基本接近或完全融入母語人群的專業(yè)化人才隊伍。從現(xiàn)階段研究成果看,雙語循環(huán)狀態(tài)下的學習有利于開發(fā)多元智能。畢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思考世界的方式方法各有差異,各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也各有優(yōu)勢,本質上說,國際班教學就是加強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合作,取長補短,汲取好經(jīng)驗好做法,為我所用、學以致用。
2.3高級目標
國際班教學的焦點在學生,從國際班誕生之初,國際班的作用就被明確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改革和建設。從國際班的發(fā)展歷史看,中國高等教育源自西方,不少規(guī)章制度也都學自西方,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也滲透到高等教育之中,中國高等教育起步晚,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大力推行國際班教學,就是要打破高等教育之間的壁壘,堅持為我所用,打通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最后一公里”,實現(xiàn)世界范圍內的教育自由。
3民辦高校國際班教學存在的問題
3.1師資嚴重不足
民辦高校本身受地域及自身資金、知名度的影響,發(fā)展并不均衡,有的民辦高校動輒幾萬在校生,有的民辦高校招生困難,國際班教學自然也就會受此波及,進而更有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民辦高校國際班教學首要問題在于師資緊缺,主要表現(xiàn)在年輕教師外語能力強、教學經(jīng)驗不足,中老年教師專業(yè)水平高、外語能力偏低,有的教師一人開多門課程,有的教師沒有海外留學經(jīng)驗。究其原因,一是民辦高校吸引力不夠,師資流動較大,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較差;二是民辦高校辦學與辦企業(yè)界限不明確,經(jīng)常將學校等同于企業(yè),不愿將更多資金投入高層次人才引進上。
3.2國際班教材缺乏
教材缺乏是當前國際班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國際班教材既不是純粹的外語教材,它應該具有中國化特點特質,也不是純粹的漢語教材,它面向更加廣闊的國際乃至世界。國外教材遵循“小課時、大教材”原則,教材內容既詳細又廣泛,基本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更側重于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國內大學教材更偏重于理論闡述,以師生共用為教材編寫的中心,不少教材有相對固定的模式。國際班教材編寫工作還相對滯后,基本還處于模仿國外大學教材編寫,或在國內大學教材基礎上增加國外元素,融合國內國外教材優(yōu)勢還不多,為國際班量身打造的教材相對缺乏。
3.3語言能力參差不齊
隨著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生源質量相比之前普遍下降,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非外語專業(yè)學生外語聽說能力堪憂,國際班學生出國以后基本也在依賴母語,更有甚者從不與外國師生溝通交流,導致課上聽不懂、課后消化不及時、專業(yè)能力止步不前的現(xiàn)象。加之,不少民辦高校為節(jié)省師資,往往合班上課,學生參與課堂探討的機會并不均等,大班額教學弊端逐漸顯現(xiàn)出來,成為阻礙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3.4教學互動單一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成為組成教學的關鍵。國際班學生最終要到國外學習生活,語言關直接成為學生開展專業(yè)學習基礎,外語既是體現(xiàn)學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更是其專業(yè)學校的橋梁和紐帶?,F(xiàn)階段,國際班不少學生聽說能力明顯弱于讀寫能力。教師是大批量地直接開展外語教學還是循序漸進地使用外語教學值得思考。直接進行全外語教學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造成大部分人聽不懂的局面。根據(jù)學生外語能力水平,逐漸在課堂教學中加大外語的使用量,從易到難,加強師生互動,打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是國際班教學的重要方向。
4民辦高校國際班教學質量管控策略
4.1探索合作辦學新模式
民辦高校不同于其他高校,它具有天然的靈活性,具有相對獨立性。高校國際班根據(jù)專業(yè)的不同更有側重與傾向,但加強與國外高校、企事業(yè)單位合作,探索合作辦學新模式,一直成為引領國際班教學的業(yè)態(tài)。
一是校企合作創(chuàng)辦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成立由各學院及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產教融合學院,聯(lián)合辦專業(yè),形成國際班專業(yè)“1+1+1”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二是建立健全高端高校及人才庫,建立名師工作室,邀請知名高校教師及其他各方人才來校講學,重點提升學生實戰(zhàn)經(jīng)驗與能力;三是建構歐美、澳洲、亞洲、美洲等國內外合作體系,統(tǒng)籌部分畢業(yè)生到不同國家開展實習工作,允許各學院差異化處理其他畢業(yè)生實習就業(yè)工作,加強高校與國外單位的聯(lián)系,構建相對穩(wěn)定的實習就業(yè)體系,解決學生實習、就業(yè)等“卡脖子”難題,讓學生在實習、就業(yè)中不斷提升能力水平。
4.2探索學分互認新機制
一方面,開展校校聯(lián)盟,互相交換人才培養(yǎng)意見,融通人才培養(yǎng)通道,形成互信互認機制。首先要明確學分互認標準,列舉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學分的具體要求,允許修滿學分的學生提前畢業(yè)。其次,加強教務系統(tǒng)之間的互通,加強對學生的學業(yè)指導,開展必修課、選修課學分修習活動,形成學分互認閉環(huán)。最后,要加強政策引導與宣傳,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激勵國際班學生主動融入學分修習全過程,讓學生充分了解國內外高校學分修習的差異,圓滿完成學業(yè)。另一方面,要加大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線上教學改革力度,節(jié)約教師資源,降低教育成本,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要將公共必修課等課程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采用學時積分的方式獲得學分,集中精力投身專業(yè)學習。
4.3配齊配強師資隊伍
配齊配強師資隊伍的關鍵就在于外引內培,即加大“雙師型”教師引進和培養(yǎng)力度。柔性引進外引高校專家教授博士和一線名師,逐步在絕對數(shù)量和質量上配齊師資隊伍,讓新引進教師為專業(yè)把關,傳幫帶,開展青藍對接工程,帶領中青年教師共同成長。精細化引進年輕教師,尤其要引進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思維創(chuàng)新性強,具有很強的融會貫通能力,能交叉支撐產生新的化學反應,更具有發(fā)展?jié)摿Γ瑢罄m(xù)學生專業(yè)發(fā)展十分有利。要著重引進新文科、新理科等學科領域博士生或高級職稱專業(yè)人才,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為后續(xù)專業(yè)轉型升級做好準備。近年來,隨著高校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一大批年輕有朝氣、綜合素質高的青年教師進入高校,這些教師來源廣、專業(yè)化程度高,善于接受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敢于進行教學改革,只要注重培養(yǎng)和引導,假以時日,必將成為未來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骨干。更重要的是,還要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讓更多中青年教職工站上國際舞臺,走向更加廣闊的教學天地,到國外高校訪學、到國外企事業(yè)單位開展一線活動,為國際班學生積累經(jīng)驗。
4.4配齊配強管理團隊
國際班教學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既有一線教師的因素,也有教學輔助或教學管理人員的因素。所以,要提高民辦高校國際班教學質量,就必須配齊配強教育教學管理團隊。
要精研最新的國家、地方政策,樹立窗口意識,抓住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發(fā)展的窗口期、黃金期,首先做大做強高校的思想內核。要有大格局、大視野、大情懷,把高校放在全國、全球的位置上來看,比常人想得更長遠、看得更長遠,傾心育人、無私奉獻、擔當作為,開創(chuàng)高質量跨越式發(fā)展新局面。要堅持團隊化運作,發(fā)揮助理、服務保障人員等作用,無縫對接國內國外高校機制,為更多國際班學生走出去做好鋪墊。
4.5構建教與學雙循環(huán)機制
一是開展模塊化、項目化教學,適當?shù)滩淖饔茫怀鼋虒W的實用性,以項目或主題的形式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適應國際化教學,無縫對接國外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二是開展案例教學,從身邊事、普通事入手,通過穿插具體案例的形式,把專業(yè)引向具體內容中,不斷強化國際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開展情境化教學,為學生設置合理情境,把學生注意力引到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自主學習,顛覆傳統(tǒng)課堂,推行翻轉課堂。
4.6構建學生進退機制
實行學生進退柔性機制,即采取嚴進嚴出、寬進嚴出等方式規(guī)范學生學習行為,形成學習競爭環(huán)境,讓學生在國際班真正體會到國際化學習的樂趣與進步。一方面,明確區(qū)分國際班與非國際班,制定國際班學生準入機制,提高生源質量。另一方面,加強學生過程管理,尤其要監(jiān)測學生外語學習與專業(yè)學習情況,形成國際班學生可進可退的機制。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開辦高質量的民辦高校國際班對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拓寬辦學視野、加快對接國內外就業(yè)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民辦高校要加強國際班教學質量管控,聚焦國際班人才培養(yǎng)理念、師資匹配、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整體提升育人水平與質量。
項目名稱:灣區(qū)民辦高校國際班教學質量監(jiān)控問題研究——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編號ZL20201215)
參考文獻
[1]王貴華,黃秋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國際班“雅思寫作”課為例[J].文教資料,2021(02):126-128.
[2]楊雪霽,劉潔,拜楓雅.探析建工國際班“四位一心TTSCM五聯(lián)動”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英語廣場,2021(01):89-92.
[3]程芳.民辦高校國際經(jīng)濟與貿易專業(yè)課程的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24):226-228.
[4]王淋鑫.打造“金課”的途徑分析與研究——以民辦高校國際金融學課程舉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5):105-106.
[5]陳南,聶玉梅.“一帶一路”倡議下高校國際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2):210.
[6]常穎.新商業(yè)背景下民辦高校國際商務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2):224-225.
[7]Bin Peng, Xiaoxiu Zheng. Discussion of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International Classes Dominated by Chinese Students [J]. 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2020,6(6).
[8]Li ZHANG. An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20,18(1).
[9]Sultan Baa. Lecturer Perceptions toward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using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Program (ICP) of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Makassar [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18,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