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君
摘要:無障礙設施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反映一個城市建設質量與層次的重要內容。讓老年人、傷殘人等弱勢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本文通過對西寧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的調研,提出了幾點完善建議。
關鍵詞:公共環(huán)境;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保障老年人、傷殘人、兒童和其他弱勢群體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住宅小區(qū)等建筑工程中配套建設的服務設施。無障礙設施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反映一個城市建設質量與層次的重要內容,是一個文明城市應有的溫度。讓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行動。據中國殘聯發(fā)布的我國最新殘疾人口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口逾8500萬。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老齡人口將達4.4億,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也給無障礙設施帶來強烈訴求。
現在,人們都接受無障礙設施的存在,這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令人欣慰。但無障礙設施還沒有成為市政建設和設施建設的必有配置,又顯示出社會文明意識的缺憾。進一步講,如果無障礙設施已經建設,但未能真正投入使用,或損壞后沒有及時修復,就更是社會文明的缺憾了。
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現狀來看,我國無障礙設施的研究和建設明顯滯后于發(fā)達國家,是城市建設的短板。加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極其不平衡,西部地區(qū)無障礙設施建設水平與東部地區(qū)相比較為落后。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也是一個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特定的地理條件限制,城區(qū)建設密度高,基礎設施負荷沉重,土地等各類后備資源不足,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發(fā)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一、調查與結論分析
城市現代化發(fā)展不能缺少無障礙規(guī)劃設計。城市無障礙環(huán)境不僅能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使他們更好工作和生活,還有助于提升整個城市生活的品質,尤其是戶外公共環(huán)境的無障礙設施更是弱勢群體參加公共活動的前提和保障。作者對西寧市群眾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220份,經整理回收有效問卷204份,有效率93%。
從調查結果分析:多一半的受訪者不知道何為無障礙設施;45%的調查對象不太關注,只有家里有老人和殘疾人的受訪者非常關注;受訪者了解最多的無障礙設施是盲道;43%的人對自己生活區(qū)域的無障礙設施認為存在且較好,39%的人認為比較缺乏,城東區(qū)中莊村的住戶說自己居住的地區(qū)基本沒有相關設施;對無障礙設施的受損情況,32%的人不太了解;對西寧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比較滿意和一般滿意的占81%。同樣,有老人和殘疾人的家庭對現有的建設情況不滿意。
二、西寧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現狀
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地處青藏高原,市區(qū)南北群山環(huán)抱,東西湟水河穿城而過。截至2019年,西寧市常住人口達238.71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42.57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7.8%;65歲及以上人口為31.19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3.1%。2008年,西寧市常住人口達217.7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84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12.32%。2019年比2008年常住人口增加0.79%,2019年比2008年60歲以上老人增加4.28%。由此可見,西寧市老年人口增長速度遠遠快于總人口的增長速度,老齡化趨勢加快。截至2020年6月18日,青海省共有殘疾人約30萬人,持證殘疾人數為183497人;西寧市共有殘疾人約12萬人,持證殘疾人數為50900人。(數據來源:青海省殘疾人聯合會網站)
西寧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應代表青海省的最高水平。但從實際調查結果看,情況不容樂觀。西寧市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步伐落后于城市人口結構變化和城市發(fā)展需要,無障礙設施建設已遠不能適應老年人、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已有的無障礙設施主要集中在人流密集的商業(yè)區(qū),但數量不夠、質量不高、不成體系、彼此不通。
2020年4月至5月,筆者在西寧市進行了實地考察,發(fā)現西寧市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改造相較于過去取得了很大進步,許多公共建筑和道路都進行了相應的無障礙改造。在公共建筑方面,醫(yī)療建筑和文化建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較好。但住宅建筑和道路方面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不佳,維護管理不及時,社區(qū)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城市的一塊短板。社區(qū)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場所,我們應該重視社區(qū)級別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
三、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西寧市城區(qū)主干道和新建道路上的無障礙設施較為齊全,設施缺乏主要是在一些老路上,無障礙設施沒有進入城市的“毛細血管”里,不能形成真正的系統,難以發(fā)揮實際作用。由于2012年以前標準低、對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要求不高,造成了老城區(qū)無障礙設施數量少、質量低,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而恰恰老城區(qū)、老小區(qū)的老年人、殘疾人群體數量較多,他們最需要無障礙居住環(huán)境。
(一)盲道問題
城市道路主要的無障礙設施是盲道,盲道的位置和走向,應方便盲人安全行走和順利到無障礙設施位置。在西寧市已設有盲道的人行道仍有不正確的盲道設置,有的盲道中間會有電燈桿以及下水井蓋,有的盲道地磚不夠平整,更有的盲道時斷時續(xù),存在導向誤區(qū)。還有部分車輛由于停車位不足而停在盲道上,使被占用的盲道不能服務于盲人。
(二)坡道問題
坡道是用于聯系地面不同高度空間的通行設施。西寧市有些地方的坡道設計嚴重不足,甚至有的公共建筑未設坡道。很多商場、銀行、酒店、公共事務機構營業(yè)大廳等地坡道設置少,入口大多是臺階。遍布于街道兩邊的餐廳商鋪只有臺階,鮮有坡道,輪椅使用者只能通過尋求路人幫助才能進入。而有的地方雖有坡道,但不設扶手或坡度太陡,這些都使得輪椅使用者望而卻步。更有甚者,在坡道出口安裝鐵樁子,讓人無法正常通行。
根據調研,在城市中心區(qū)的公檢法大樓、科研建筑僅有少部分設有無障礙坡道。醫(yī)療建筑中,絕大部分醫(yī)院入口有坡道,設有無障礙電梯,但是在醫(yī)院輔助用房的入口很少有考慮坡道設置。交通建筑中,曹家堡國際機場在無障礙設計方面可以與世界接軌,設施完備,使用方便。而新建的西寧火車站無障礙設施情況不盡人意,從車站廣場到售票廳雖然有坡道,但與盲道導向沒有銜接,盲人無法進入售票大廳。
(三)無障礙衛(wèi)生間問題
老城區(qū)的很多商場、銀行和公共事務機構營業(yè)大廳都未設置無障礙衛(wèi)生間。而海湖新區(qū)的商場以及新建的體育公園等雖然設有無障礙衛(wèi)生間,但部分設置不合理、使用不便。比如:有的坐便器旁雖然安裝了拱形扶手,但缺少防滑設計,容易導致使用者摔倒;有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出入口的有效寬度達不到80cm以上,且存在較大高差,甚至在門前有臺階,等等。這些都與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初衷相違背,不僅沒有滿足殘疾人的出行、生活需求,反而造成了障礙。
(四)低位服務臺問題
即使在無障礙水平相對較高的各公共建筑內也經常存在低位服務臺等無障礙盲點。由于沒有專為殘疾人設計的接待臺,高高在上的提款機、收銀臺、咨詢臺、售票處等給輪椅乘坐者帶來較大不便。
(五)無障礙電梯問題
西寧市除了長江路、勝利路過街天橋、高層商品住宅樓、醫(yī)院、酒店已經安裝上符合要求的無障礙電梯外,無障礙電梯的普及率并不如人意。但已安裝的殘疾人電梯也仍有部分存在按鈕過高等現象,導致輪椅乘坐者使用困難。
通過訪談發(fā)現,受訪者對西寧市無障礙設施施工建設滿意度評價不高,一位推著輪椅的受訪者談說:“路上的坡道,有的太陡了,有的看著有點坡,但和地面還有10厘米的臺階,推著輪椅上不去,不知道設計盲道的人是怎樣考慮的!”一位盲人的家屬說:“盲道被自行車、汽車、攤販等占用太厲害了,我們家里都不敢讓他單獨出門?!边@些存在的問題說明無障礙設施施工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缺乏考慮,沒有換位思考,導致這些無障礙設施形同虛設,不能被有效使用。
四、完善無障礙設施的幾點建議
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技術要求不高,投資也不大,但覆蓋的內容比較全,容易被人忽視細節(jié),針對調研中發(fā)現的問題,綜合各訪談對象的意見,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與改造
圍繞公共交通方面,建立全方位無障礙設施。范圍覆蓋到西寧市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有坡道、盲道、低位售票口、無障礙衛(wèi)生間或廁位等無障礙要求。在城市道路方面,除了要加強坡道和盲道建設以外,還應在主要道路的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設置輪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公共建筑方面,新建、擴建、改建的辦公科研建筑、商業(yè)服務建筑、醫(yī)療建筑等各類公共建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率要達100%。在特殊設施無障礙方面,80%以上的特教學校、福利企業(yè)、康復中心、養(yǎng)老機構等都要做到無障礙建設。
1.推行無障礙設施,政府責無旁貸
在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方面,建設要按照標準執(zhí)行,而標準一般都分為新建、改建兩類。新建的達不到標準可以不驗收,改建的驗收比較麻煩,要逐步推進。這取決于政府的制度,政府要在制度上創(chuàng)新突破,給予及時支撐,精準施策,找到于情于理的結合點。政府應投入相應比例的無障礙設施改造經費,與社會單位共同承擔改造責任和任務。
2.“補舊賬”首先不能再“欠新賬”
改造工作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這也應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不能再“欠新賬”。現在新建的道路和建筑物及住宅小區(qū)增加了無障礙設施,但是否考慮周全,多年后是否還受用,我們必須從“細心”到“細致”,不能發(fā)生“再改造”現象。
3.附施工圖樣本,避免“二次改造”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guī)范》主要是針對新建無障礙設施所設計的規(guī)范標準。當今生活中殘疾人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絕大多數還居住在老舊小區(qū)。所以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中的“重頭戲”,應為最需要的群體解決他們生活環(huán)境中最實際的問題。如果無障礙設施規(guī)范圖形不能完全形象地表達出無障礙設施應如何設計與改造,那么改造后的效果經常不盡人意。當前非常需要在設計圖形的基礎上附加施工圖樣本,給施工人員更為清晰的參考,避免“二次改造”,避免給國家?guī)聿槐匾膿p失。
4.以“人性化”為主導,改造要因地制宜
“建筑是為了人”是當前國際建筑界提出的最響亮的口號。老居住小區(qū)隨著不同時期的需要,設計樣式千變萬化,給當今的改造工作在技術和財力上帶來了巨大壓力。有的原有建筑根本或部分不具備改造條件,是否還要進行改造,如何進行改造,最好的依據就是“以人為本”,從殘疾人、老年人等有障礙群體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達到適用和基本適用的效果。
(二)通過宣傳使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深入人心
利用多種媒體渠道,不同形式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宣傳。讓大家意識到選擇使用無障礙公共環(huán)境是殘疾人、老年人等應有的一項重要權利,是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只有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市民對無障礙環(huán)境的認識,才能真正改善殘疾人、老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
(三)提高無障礙設施設計施工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1.進行科學統籌和規(guī)劃。西寧市規(guī)劃部門應該對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進行科學系統的規(guī)劃,要注意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銜接性和與周圍建筑的協調性。
2.進行角色調整,換位思考。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初衷是方便殘疾人,滿足殘疾人的出行需求。如果只是由設計公司和施工單位來進行建設,會造成無障礙設施建設的不科學化。在無障礙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階段,應該要求殘聯和各殘疾人組織協會積極介入,提供無障礙設施設計和施工意見,也可以讓殘疾人和老年人派代表參與規(guī)劃設計。在無障礙設施驗收階段,組織適用人群體驗,如盲道由盲人驗收,緣石坡道由輪椅使用者驗收,這樣才能使無障礙設施真正做到無障礙。
3.加強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管理和監(jiān)督。由城管部門負責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審查和執(zhí)行,新建建筑物規(guī)劃中未考慮無障礙設施就不予開工,舊建筑物不進行無障礙改造的進行處罰。將管理執(zhí)法權明確到政府的一個部門,明確無障礙設施建設、損毀、維護的責任主體,杜絕互相推諉。同時,將監(jiān)督權賦予殘聯、婦聯、老齡委、殘疾人協會和志愿者組織,這些組織嚴格監(jiān)督無障礙設施的管理,有權對管理部門進行問責。
(四)各機關嚴抓落實并各盡其責
各級職能部門(包括殘聯)一定要落實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guī)范》的執(zhí)行力度,對沒有配套相應無障礙設施的任何新建和改建項目不予核發(fā)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不予頒發(fā)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不予進行竣工驗收等,通過這些手段來確保這些新建和改建項目的無障礙設施的配套性。對于在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違規(guī)或者嚴重不作為的部門與人員,應該嚴肅追究其相關責任。
(五)注重投入以完善財政保障機制
作為公共物品的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其投入主體大多為各級人民政府,政府部門必須明確認識,完善財政保障機制,確保無障礙建設的資金專款專用。
建設和改造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便利條件,是我們今天必須要做,并且要抓緊做的一件大事。我們關注并研究這個問題,是希望社會能真正重視它的價值,希望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不再是被社會遺忘的“隱形人”。
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建共治共享框架下多元主體參與的藏區(qū)社會治理精細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批準號:19BMZ133。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