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山西省朔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朔州 036000)
化學分析實驗室相關質量控制屬于試驗各個環(huán)節(jié)所需采取的基礎性措施,借助統(tǒng)計學方法和原理及時發(fā)現(xiàn)誤差來源和大小是提高實驗室質量的重要措施。相關檢測結果準確性和質量檢測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質量密切相關,為此需要提高重視,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強化化學分析檢測結果質量。
質量控制是某種技術性管控活動,為此需要聯(lián)系控制內容差異滿足管理標準化要求。而化學分析實驗室中的質量控制需要面向整個化學分析過程,如:針對實驗流程、材料和具體人員實施嚴格管控,確保樣品采集以及實驗分析的合理性,提高化學分析結果準確性。
質量控制具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實驗室空間以及室內空間質量控制。在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方面,或將其稱作是內部質量控制,即借助統(tǒng)計技術針對分析測量系統(tǒng)過程實施全面控制。具體表現(xiàn)為檢測人員和實驗室針對樣品化學分析質量實施合理控制或實驗室中質量控制人員進行質量控制技術過程。外部質量控制中,即實驗室以外其他擁有專業(yè)技術水平和豐富檢測經(jīng)驗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像是政府技術監(jiān)管機構、權威機構、技術組織等,針對實驗室和對應檢測人員實施定期和不定期質量檢測、評估。
檢測人員屬于化學分析實驗中實施各種檢測活動的主要載體。而化學分析實驗同樣擁有較高專業(yè)性,為此需要檢測人員具備化學相關專業(yè)以上學歷,或至少擁有10年化學檢測經(jīng)歷。除此之外,檢測人員還應該準確掌握化學測量中的不確定度評定方法以及分析測試相關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還可以將自己負責某種檢測項目為基礎合理實施不確定度的評定測量工作。檢測人員所具備的工作態(tài)度、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知識和工作責任感等,都能夠在具體實驗操作中發(fā)揮出良好作用,關系到最終檢測結果。
檢測設備也是化學分析實驗中的基礎物件。隨著實驗深度持續(xù)深化發(fā)展,相關監(jiān)測設備水平持續(xù)提升,化學實驗室中檢測工作對檢測設備依賴度逐漸增加,為此需要實驗室內配置的各種檢測設備需要滿足檢測工作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操作步驟要求,特別是那些對最終檢測結果具有較高準確性要求和直接影響檢測裝置。工作人員需要合理實施性能評價、維護檢查、保養(yǎng)管理、檢定校準、安裝調試等,同時促進相關調查資料實現(xiàn)檔案化管理,方便檢測人員實時進行檢查和查看。此外,還需在實驗室內形成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促進設備管理實現(xiàn)專業(yè)化和制度化發(fā)展。
實時化學分析實驗所用檢測材料主要為標準物質、氣體以及實驗試劑等一系列耗材。實驗室在對檢測材料進行采購、應用前,需要率先檢查材料保質期和純度,特別是某些標準物質。隨后以此為基礎保證量值溯源性,同時要求為有證的標準物質。在實驗室內合理配置專業(yè)檢測材料采購人員,針對各種材料的采購、儲存、驗收嚴格制定操作程序。只有通過一系列檢查,達標后才能正式應用各種材料,在得到具體標準和規(guī)定要求后才能合理應用到具體實驗過程中。
檢測方法屬于化學分析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依據(jù),檢測人員在選擇相應的檢測方法前,需要應用標準方法,但同時還需要仔細考慮方法實效性和適用性。在具體的檢測項目中,想要得到理想的檢測結果,可以參考多種方法。但不同方法所涵蓋的實驗原理各不相同,所選用的設備儀器也各不相同,所以最終形成的檢測結果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能夠看出,在正式開展試驗工作前,需要聯(lián)系實驗要求,合理選擇檢測方法合理選擇檢測方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實施化學分析試驗中所應用檢測標準并非是隨機確定,需要通過多次試驗才能確定科學標準,最終確定的標準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需要進行定期更新和檢查。至于其他非標準方法應該按照CNASCL-01要求通過方法確認后,才能正式投入實驗當中。
想要促進檢測工作順利實施,需要形成高效、安全檢測環(huán)境作為基礎保障。而實驗室內所涵蓋的環(huán)境要素主要包括電磁干擾、濕度灰塵、溫度、水、電等因素。在正式開始化學分析工作前,檢測人員需要對各種基礎要素進行仔細全面地測量和檢查,確保滿足實驗規(guī)定要求,不會對最終檢測結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特別是痕量分析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將主實驗區(qū)和不相容活動區(qū)域有效隔離開來,預防出現(xiàn)交叉感染問題[1]。
檢測人員技術水平會對最終檢測結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所以需要不斷強化檢測人員質量控制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層面入手,實施合理改善:第一,不斷提升實驗檢測人員相關準入門檻。在對實驗人員進行選擇中,除了需要考慮學歷方面的要求,還需要結合專業(yè)水平、技術能力等因素進行考慮。同時實施操作檢驗工作,考慮實驗人員的檢測手段、操作能力以及是否可以選擇適合檢測方法。第二,定期組織實施培訓工作,積極聘請專業(yè)人員針對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實驗室技術人員專業(yè)水平。第三,全面優(yōu)化實驗室人員自身職業(yè)道德,強化檢測人員責任感。只有從多種層面入手強化檢測人員控制,才能確保實驗檢測結果準確性。
分析儀器不但是化學實驗主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實施化學分析的基礎物質支撐。除此之外,分析儀器精確度還會影響化學實驗檢測結果。通常情況下,分析儀器精確度和價格之間處于正比關系。隨著價格提升,分析儀器精確度相繼提高,而具有較高精確度的分析儀器能夠為提升實驗結果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有效保障。為此實驗室在初步購買分析儀器后,需要針對分析儀器進行有效保養(yǎng)和清潔。為了確保實驗室各項要求滿足國家標準,需要針對分析儀器實施有效地清洗和處理工作。在每次結束實驗后,還應該組織專人實施清潔,預防細菌問題出現(xiàn)。
在化學分析實驗中主要會用到各種玻璃器皿,如:滴管、錐形瓶、漏斗和燒杯等,工作人員在開始針對玻璃器皿進行采購前,需要聯(lián)系玻璃器皿的種類差異以及用途差異實施合理分類,在每次應用后應該對器皿進行徹底清洗,隨后將其放回原地。對于錐形瓶、漏斗和燒杯等玻璃器皿,工作人員需要在徹底清理后才能繼續(xù)使用。而針對容量瓶、習慣、滴管等在準確度方面具有較高要求的玻璃器皿,需要工作人員徹底清洗后結合計量檢定要求,確定校準達標后才能正式應用到試驗過程當中,同時還應該在器皿外部合理粘貼合格標志。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玻璃器皿清洗和應用。由于滴定管、容量瓶等玻璃器皿外部擁有精準刻度,因此工作人員應該盡量避免選用鋼絲球等鋒利清潔器具實施清洗操作,避免將外部刻度磨去,或留下劃痕,對后期試驗中影響試劑測量。
實驗室在采購化學試劑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實驗室對于化學試劑具體規(guī)定要求實施采購工作。為保障實驗室試劑質量,特別是在采購中應該重點關注檢查化學試劑的濃度、規(guī)格、級別和名稱等,避免試劑采購中在濃度、規(guī)格、級別、名稱等方面出現(xiàn)錯誤,導致購買各種錯誤的相近試劑。工作人員還應該提高對于化學試劑儲存和驗收的重視,結束化學試劑采購工作后,需要實施嚴格質量檢查和驗收。除了需要檢查試劑之外,還應該檢查化學試劑的保障標識和外觀。同時,注重檢查化學試劑有效期,對實驗室內相關實驗試劑有效日期進行定期檢查,及時丟棄其中的過期化學試劑。如果試劑濃度過高需要在經(jīng)過有效處理后丟棄,避免檢測人員將其錯誤應用到檢測實驗中。同時對于存在日期磨損的化學試劑,需要及時記錄其有效日期,避免在實驗室內出現(xiàn)過期試劑[2]。
在化學分析實驗中還應該合理控制實驗方法,應該準確把握國際相關標準要求,嚴格按照行業(yè)要求和國家標準實施化學分析實驗。同時針對標準的修正和更新進行實施跟蹤與完善,從而促進標準的全面落實。突出強制標準方法強制性,準確掌握推薦性標準應用方法。在滿足具體標準條件下,應該嚴格按照客戶指定實驗方法實施分析工作。處于化學分析中,不論選擇哪種方法,都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員審查后提交最終分析結果。如果說檢測設備材料屬于化學實驗分析基礎,則檢測方法便是實施化學實驗分析的重要條件,相關檢測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會對整個實驗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在當下發(fā)展中,化學實驗分析擁有較為全面的檢測標準,同時擁有較強實用性。所以在確定檢測方法過程中,檢測人員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有檢測標準,針對檢測方法實施靈活調整與合理確定,不斷提高實驗方法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通過強化實驗室環(huán)境安全性,不但能夠提高化學分析可信度和準確性,同時還有益于員工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整個環(huán)境構建中,不但需要確保整個空間內的良好整潔效果和通風效果,做好防腐、防塵和防潮措施,還應該針對室內空間濕度、溫度進行合理調節(jié),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全面穿戴專業(yè)工作服,降低外部因素對于實驗材料和實驗環(huán)境的影響[3]。
綜上所述,化學分析工作相對而言較為復雜,涉及多個工作環(huán)節(jié),一旦其中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便會導致最終檢測結果錯誤。只有嚴格控制不同環(huán)節(jié)操作質量,才能提高最終檢測結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