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明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國家和社會對建筑物的安全質量和使用性能越來越重視,促使房屋鑒定工作面臨日益廣闊的境遇,同時對房屋鑒定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屋鑒定的類型主要有:①完損性鑒定;②施工質量鑒定;③可靠性鑒定(包含安全性鑒定和使用性鑒定);④抗震鑒定;⑤火災后鑒定;⑥危險性鑒定;⑦專項鑒定等。
目前,我國有許多的建筑物受當時的建筑水平、建造年代、使用年限、災害影響及城市規(guī)劃等因素的影響,其安全性有待鑒定。
對建筑物開展安全性鑒定必須熟悉相應的標準和規(guī)范,知道鑒定的基本程序,掌握工程現(xiàn)場具體檢測方式和步驟。
房屋安全鑒定技術的核心旨在使房屋安全鑒定工作質量規(guī)范化、標準化。作為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應當按標準和規(guī)范操作,通過合理的工作程序完成鑒定工作,避免因失誤而引起司法糾紛。房屋安全鑒定所執(zhí)行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和規(guī)程在業(yè)務工作中是行業(yè)必須遵守的規(guī)定。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2015)、《工業(y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144-2008)、《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784-2013)、《砌體工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15-2011)、《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范》(JGJ 8-2016)、《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2015)、《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5-2001)、《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CECS 03:2007)、《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程》(JGJ/T 152-2008)、《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 136-2017)、《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 23-2011)、《既有建筑物結構安全性檢測鑒定技術標準》(DBJ/T15-86-2011)、以及委托方提供的設計圖紙和有關工程資料。
建筑物安全性鑒定首先要接受委托,接下來去現(xiàn)場初步查勘,收集圖紙及資料,緊跟著就是確定檢測鑒定方案,然后就是現(xiàn)場詳細檢測及室內試驗,再根據檢測數(shù)據計算復核、綜合分析,等級評定,如果發(fā)現(xiàn)檢測數(shù)據不夠或是可疑,應再到現(xiàn)場補充檢測,最后編寫成報告。
我們現(xiàn)場初步查勘應包括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宏觀情況、場地環(huán)境、使用歷史、收集圖紙等。
我們制定的鑒定方案應包括:目的、范圍、依據、檢測內容、主要檢測人員、計劃工期、需要委托方配合的事項等。如果需委托方免費提供的,要在方案與合同中說明。
現(xiàn)場宜檢查建筑物使用工況與設計要求的符合程度,建筑物的外觀質量、變形和裂縫等。
選用檢測方法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⑴有多種檢測方法時,應在檢測方案中明確所選用的檢測方法和標準;
⑵對于有地區(qū)特點的檢測項目,宜采用地方標準;
⑶沒有相應規(guī)范、標準的,以委托方和鑒定單位共同約定。
抽樣檢測應根據受檢建筑物的資料情況進行分類:
⑴A 類:建設程序完整、結構圖紙齊全且真實有效,施工技術資料基本齊全且真實有效;
⑵B 類:建設程序完整、結構圖紙不齊全但真實有效,施工技術資料缺失或部分缺失;
⑶C 類:對于無結構圖紙或委托方提供的圖紙與建筑物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
對于A、B、C 類建筑的抽檢量可以根據《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784-2013)中3.4.4 規(guī)定:計數(shù)抽樣時檢驗批最小樣本容量宜按表3.4.4 的規(guī)定確定,分層計量抽樣時檢驗批中受檢構件的最小數(shù)量可按表3.4.4 的規(guī)定。注:檢測類別A 適用于施工質量的檢測,檢測類別B 適用于結構質量或性能的檢測,檢測類別C 適用于結構質量或性能的嚴格檢測或復檢,結構性能檢測是指針對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撓度、裂縫控制性能等各項指標所進行的檢驗。
表3.4.4 檢驗批最小樣本容量
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工程施工質量檢測:
⑴涉及結構工程質量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檢驗數(shù)量不足;
⑵對結構實體質量的抽測結果達不到設計要求或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
⑶對結構實體質量有爭議;
⑷發(fā)生工程質量事故,需要分析事故原因;
⑸相關標準規(guī)定進行的工程質量第三方檢測;
⑹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求進行的工程質量第三方檢測。
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進行結構性能檢測:
⑴混凝土結構改變用途、改造、加層或擴建;
⑵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要繼續(xù)使用;
⑶混凝土結構使用環(huán)境改變或受到環(huán)境侵蝕;
⑷混凝土結構受到偶然事件或其他災害的影響;
⑸相關法規(guī)、標準規(guī)定的結構使用期間的鑒定。
檢測的內容應包括:地基基礎檢測、上部結構檢測、圍護結構檢測。
地基基礎檢測:包括基礎型式、基礎埋深、地基處理方式、持力層的情況等。
通常對于基礎的檢測,我們只能針對于淺基礎,可以挑選2~3 個有代表的角柱或邊柱且基礎埋深不宜超過1.8m 的基礎進行開挖,檢查與設計要求的符合程度,從柱子外面往下挖,挖至基礎邊角,然后從邊角往長、寬兩個方向挖,挖至與柱子中心線平齊再往下挖到基底即可,這樣該基礎的尺寸、埋深數(shù)據就可以量取了。如果發(fā)現(xiàn)基礎或基礎梁有損傷或裂縫,應繼續(xù)沿著裂縫開挖至裂縫末端,拍照記錄。對于基礎強度可抽1~3 個混凝土芯樣做抗壓強度試驗;對于基礎鋼筋可在基礎底部長、寬兩個方向各鑿出3 根鋼筋,量取它們的直徑?;A檢查完畢后應及時修復并回填。
需要補充的是在基礎開挖及檢測過程中應注意人身安全,并在開挖區(qū)域周邊設置警示標置。對于是樁基礎的建筑物現(xiàn)在還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去鑒定。
地基處理方式、持力層的情況的調查應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以及有關圖紙資料,當?shù)鼗Y料不足時,可根據其不均勻沉降引起上部結構的反應,結合采用經緯儀(或全站儀)對建筑物外觀進行垂直度觀測以及用水準儀對其進行沉降觀測的檢查結果來進行分析和判定,還可對場地進行近位勘探。
上部結構檢測又分建筑平面、立面、結構的布置及整體牢固性檢查,構件尺寸檢測、變形、缺陷和損傷檢測,結構構件強度檢測,鋼筋配置檢測和材料力學性能檢測等。
⑴建筑平面、立面、結構的布置及整體牢固性檢測應包含建筑物結構平面布置、結構抗側力作用體系、豎向抗側力構件的連續(xù)性、開間、進深、層高、層數(shù)、結構間的連系構造等內容;對砌體結構還應檢查圈梁和構造柱體系。
⑵構件尺寸檢測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2015)用鋼卷尺直接量取已剔除裝飾層的柱、墻、梁截面檢測,對于受到環(huán)境侵蝕和災害影響的構件,其截面尺寸宜在損傷最嚴重部位量測,并在記錄中作相應說明,樓板厚度可采用鉆孔量測或采用鉆芯法檢測或采用樓板測厚儀在剔除批蕩砂漿厚度后進行檢測;抽檢數(shù)量依據《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784-2013)中3.4.4 規(guī)定的抽取。
⑶結構構件的強度檢測主要指混凝土強度檢測或砌體結構強度檢測。
①對于混凝土構件可采用回彈法、抽芯法、回彈抽芯修正法、超聲法、超聲回彈綜合法、拔出法等檢測,齡期超過1000 天的構件不宜采用回彈法,可采用回彈抽芯修正法,檢測數(shù)量按《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784-2013)中3.4.4 規(guī)定檢測;
②砌體結構可采用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的強度,檢測的方法和數(shù)量按《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 136-2017),如果砌體塊材是燒結磚可采用磚回彈儀對其進行檢測,檢測的方法和數(shù)量按《砌體工程現(xiàn)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15-2011),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現(xiàn)場取些塊材送試驗室做抗壓試驗。
⑷鋼筋的配置檢測。
鋼筋的配置檢測應包括鋼筋種類、位置、數(shù)量、直徑及保護層厚度。按結構層劃分檢測單元,A 類建筑應抽查構件數(shù)量的2%,且不少于3 個;B 類建筑應抽查構件數(shù)量的5%,且不少于5 個;鋼筋的位置、數(shù)量及保護層厚度可采用電磁感應法通過鋼筋探測儀進行檢測,鋼筋的種類和直徑可通過鑿開保護層來量測,必要時可做化學分析進行驗證。鋼筋直徑的鑿開數(shù)量依據《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程》(JGJ/T 152-2008) 規(guī)定應選取不少于30%的已測鋼筋且不應少于3 處(不足3 處應全檢)。對構件進行鑿開保護層量測前,應先用鋼筋探測儀對其探測,選取保護層相對較薄處進行,鑿開露出鋼筋的部分能用游標卡尺量測鋼筋直徑即可。
構件鋼筋檢查的部位如下:
①柱應檢查縱筋、加密區(qū)箍筋;
②剪力墻應檢查暗柱縱筋、水平和豎向分布筋;
③梁應檢查跨中底部縱筋、支座處面筋、加密區(qū)箍筋;
④板應檢查跨中縱筋、支座縱筋;
⑤懸挑梁或板應檢查懸臂支座處的面筋。
⑸鋼筋的力學性能檢測。
對于結構中鋼筋的力學性能有懷疑時,可采用現(xiàn)場取樣試驗或表面硬度法進行檢測?,F(xiàn)場取樣應選在結構受力較小且混凝土保護層不要太厚的部位抽取不少于一組同主要受力鋼筋型號相同的鋼筋,測定鋼材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冷彎性能,同型號鋼筋每個構件上截取1 根鋼筋,截取長度不少于500mm,需截取5根;當不知鋼筋型號時,應截取6 根;當僅用于驗證時,可截取2 根。鋼筋截取后應立即用相同型號、規(guī)格的鋼筋焊接回去,焊接長度應滿足《鋼筋焊接與驗收規(guī)范》(GJG 18-2012)要求;表面硬度法是根據金屬材料的極限強度與其硬度存在一定相關性原理建立起來的一種非損壞的試驗方法。常用里氏硬度計法,按《里氏硬度試驗方法》(GB/T17394-1998)進行,先算出鋼筋里氏硬度值,然后換算成布氏硬度,再推算出其強度。
⑹結構構件損傷及缺陷情況檢查。
結構、構件的變形應在普查的基礎上,對整體結構和其中有明顯變形的構件進行檢測;對于結構、構件的缺陷、損傷和腐蝕,應進行全面檢測,并應詳細記錄缺陷、損傷和腐蝕部位、范圍、程度和形態(tài)分布圖。
結構、構件的缺陷包括蜂窩、麻面、掉皮、起砂、孔洞、夾渣、疏松、露筋、邊角不直、混凝土兩次澆筑形成的施工縫等。
結構、構件的損傷和腐蝕包括裂縫、表面損傷、碳化深度、受侵蝕、鋼筋銹蝕等,描述裂縫時應記錄裂縫寬度、長度、是否貫穿、走向、數(shù)量及分布,并應觀測裂縫的發(fā)展趨勢。
混凝土結構構件檢查應重點注意下列主要內容:
①查明墻柱梁板及屋架的受力裂縫,著重檢查柱根、柱頂、梁支座處、梁跨中、板支座處、板底跨中及屋架支座處等部位;
②查明墻柱梁板及屋架的鋼筋銹蝕狀況;
③查明屋架傾斜以及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情況。
砌體結構構件檢查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①查明不同類型構件的構造連接部位狀況;
②查明縱橫墻交接處的斜向或豎向裂縫狀況;
③查明承重墻體的變形、裂縫和拆改狀況;
④查明拱腳裂縫和位移狀況、圈梁和構造柱的完損情況。
圍護結構是指建筑物及房間各面的圍護物,按是否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又可分為外圍護結構和內圍護結構,通常我們是指外圍護結構,包括外墻、底板、屋面、窗戶、陽臺門、外門等。圍護結構檢查應在普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圍護結構的特點進行重要部件及與砌體結構連接的檢查。
本文主要通過個人工作經驗,參照標準和規(guī)范,闡述在工程現(xiàn)場如何開展房屋安全鑒定工作,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