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王玉嬌,魏錦慧,馬鴻斌*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是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臟損害,常以反復紫癜、血尿及(或)不同程度蛋白尿為主要表現,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兒童多見[1],成人也不少見,占成人繼發(fā)性腎病的第二位[2]。約有15%~20%的HSPN 可能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3]。西醫(yī)目前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抗凝、RAS 阻斷、利尿消腫及對癥治療,嚴重者需血液透析或腎臟替代治療[4]。
中醫(yī)古文中沒有本病名的記載,究其臨床表現可歸納為“發(fā)斑”、“尿濁”、“水腫”等范疇。多因外感風濕熱毒時邪,郁而化熱、化火,迫血妄行見皮膚紫癜,傷及腎絡見血尿;或飲食不當,內外濕邪雍遏,脾運失司而生腫脹;腎虛不固,精微外泄見蛋白尿。外因多為感受六淫之邪,內因多為飲食不當、稟賦不受、機體虧虛。諸多醫(yī)家認為紫癜腎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以風、濕、熱、瘀為標,肺脾腎虧虛為本,涉及心肝。中醫(yī)講究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根據病因、起病急緩、臨床癥狀及醫(yī)者審病思維等不同,有分因、分期、分部辨治及中醫(yī)特色治療,分析于下。
即根據患者感受風邪、熱毒、瘀血、濕濁等的側重面不同,緊抓主要致病因素進行辨證論治的一種方法?!端貑枴わL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為它病也”,癥狀多從風變而具風之特性,王耀獻[5]強調從風論治,用藥上注重病因的兼挾和證候的多歧,常選用蟬衣、僵蠶等,既能搜風通絡,又兼解毒利咽。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應貫穿治療始末[6,7],且不忘清熱[8-10]。伏毒往往是因熱和瘀兩種病理因素共同存在,新邪與伏毒相合侵犯人體時,治療上應祛毒護正、化解透托[11]?!靶爸鶞?,其氣必虛”其病理基礎是正氣不足,主要是脾虛胃弱,病理實質是濕熱瘀等濁邪為患,病機根本在脾虛濕濁,黃世林等提出將芳香化濁活血法貫穿始終[12]。
急性期多因感受風熱之邪或濕熱內蘊, 迫血外行所致,紫癜往往色鮮、多呈密集分布, 慢性期多因臟腑虧虛,氣不攝血或虛火內生,血隨火動而引起,色暗、呈散在分布,正氣虧虛到一定程度多連成片狀。急性期多實證,以祛邪為主,慢性期多虛或虛實夾雜之證,祛邪兼以扶正治療。急性期清解里熱時當輔以淡竹葉、白茅根等調護陰津,慢性期投益氣養(yǎng)陰之品時需不忘活血祛瘀,整個病程當遵循止血、消瘀、補虛等法[6]。除藥物治療外還應在疾病緩解期加強調護,勞逸結合,注意飲食,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避免加重腎臟損害[13]。
時邪入里,郁而化熱,熏蒸肌膚,見皮膚紫癜,上行于肺見咳嗽、鼻塞等肺系病癥,下行于腎見尿血、蛋白尿等腎系病癥,中阻于脾見浮腫、疲乏等脾系病癥。邵朝弟[14]指出腎陰虧損、肺脾氣虛、心肝火旺之人,易感受外毒,內外合邪而發(fā)病,治療上先祛除火毒之邪氣、再培補虛損之正氣,靈活運用臟腑相關理論調和五臟關系,以正本清源。??说萚15]認為病變在少陰經腑,少陰之邪或由外邪直中,或由它經傳入,疾病初期以“火”、“熱”為甚,方用導赤止血散加味;中期以“毒”、“瘀”為主,方用敵蛋湯;后期以腎陰虧虛為主,方用新知柏地黃丸。張君[16]認為本病是以絡脈損傷為病理基礎,以“熱、毒、瘀、虛”為病機,臨床上以活絡化瘀為原則加藤類藥物,如海風藤、雷公藤等治療。雷根平[17]提出“三部六法”,病兼咽喉指必見咽喉病,病機以熱毒為主;病見下肢指皮損僅見雙下肢,以濕毒為主;病見全身指全身皮膚紫癜,有血熱、營衛(wèi)不和、脾胃虛損和腎虛不固之不同,繼而分別予以清熱解毒、抗敏除濕、涼血散瘀、調和營衛(wèi)、益氣健脾、養(yǎng)陰補腎六法,臨床應用,屢屢獲效。
中藥治療HSPN 時不僅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減少潛血、蛋白尿,降低高凝狀態(tài),調節(jié)免疫,還能減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不良反應,降低復發(fā)率,改善腎功能,縮短治療時間,在臨床上應用日益廣泛[8,17-21]?;谥嗅t(yī)辨證運用針刺、穴位貼敷、中藥透藥等中醫(yī)手段的治療方式也屢見不鮮,且療效顯著。研究者將70 例急性腎炎綜合征型HSPN 隨機分為刺絡療法組40 例:實證采用三棱針點刺合谷、曲池、血海等穴,虛證采用毫針淺刺脾俞、腎俞、足三里等穴,西藥強的松組30 例,觀察治療前后相應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發(fā)現刺絡療法療效顯著,優(yōu)于強的松組(P<0.05),且實證療效優(yōu)于虛證[22]。治療復發(fā)性HSPN 時在一般治療(抗過敏、抗凝、免疫抑制劑、對癥)基礎上,將中藥微細化和液化處理,裝袋加醋浸泡后外敷于兩側腎區(qū),用藥物導入儀促使藥液進入機體的治療可以明顯緩解臨床癥狀[18]。
HSPN 是現代醫(yī)學命名的疾病,古代文獻對本病的認識沒有系統化。因氣候地域的差異,現代各中醫(yī)家根據自身所學有不同認識,其臨床辨證方法不一,用藥多樣,通過前文總結,可以得到驗證。中醫(yī)認為人是內外協調的有機整體,任何辨證都應基于整體審查上分析,避免因小失大。其中分因辨治是要揪出主要致病因素,針對關鍵病理因素選相應治法,屬于病性辨證一脈;分部辨治即從微觀上分析病變部位,宏觀上分析疾病進展方向,屬于病位辨證一脈;分期辨治即分清病勢急緩,辨明疾病虛實,確定治療總綱。三者之間相輔相成,需明病情輕重,理傳變路徑,全方位認識疾病。進一步凝練各醫(yī)家思想,不斷提升對疾病的認識,任重而道遠。在西醫(yī)診斷基礎上辨病,四診資料收集中辨證,集辨病辨證于一體,中醫(yī)藥在治療HSPN 時有一定優(yōu)勢,但辨證分型及用藥標準難以統一,且中醫(yī)藥臨床報道多處于個人經驗介紹階段,缺乏大樣本及分子水平研究,遠期隨訪等工作亦不到位。進一步探索中醫(yī)藥對本病的治療,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的優(yōu)勢,將是我們未來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