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 茂名職業(yè)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且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多種多樣的新媒體為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與傳播帶來新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為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在新媒體技術與新媒體設備的作用下,拓寬體育文化建設的發(fā)展路徑,從而滿足各種類型學生的不同需求,通過個性化教育實現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特點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日常要承擔較重的學習負擔與就業(yè)壓力,日常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專業(yè)化知識,長期的高強度乏味學習,很容易使得學生倦怠與疲累,甚至會產生身體與心理的不適,從而逐漸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需具備足夠的娛樂性,豐富學生日常校園生活的同時,讓學生然受到體育生活樂趣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體育運動;其次體育文化娛樂性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逐漸的擺脫學習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通過體育文化來放松學生一直緊繃的心緒,從而實現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體育課堂是高職體育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體育文化建設與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體育文化多樣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行為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個方面。行為文化主要包括行為規(guī)范、體育規(guī)則、技術技能與運動行為等,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體育意識、體育觀念與思想道德等。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可通過田徑、足球與籃球等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與體育技能,讓學生了解到各項體育的基本規(guī)則以及所應遵循的職業(yè)道德等,并在體育競技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頑強拼搏與團結協作等精神[1]。
文化對人的觀念以及思想等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高職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等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科學合理的體育文化建設能夠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社會觀念以及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健全人格。由此可見,體育文化建設滲透到高職學生體育運動與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突破體育學習的局限性,讓學生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感受到體育文化的氛圍。
雖然手機以及互聯網產品等數字終端在新時期發(fā)展迅速,且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高職學生群體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用于體育文化建設時,卻較少用到新媒體,且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依然是通過學校門戶網站進行體育文化的傳播與普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管理層對新媒體認識不足,不能將其合理應用到體育文化建設中,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對于體育文化的認識不足,不能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來促進學生在體育文化方面的全方位發(fā)展。
傳統(tǒng)形式的體育文化一直以育人作為教育的核心,主要追求體育文化發(fā)展與傳播中涉及的積極向上、平等和諧與公平公正等,注重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新媒體形式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新媒體已經在某些方面改變了人們之間的生存方式,并生成全新的價值觀念與道德倫理,比如某些媒體刻意放大體育明星的成績,同時又在其負面纏身時進行大肆渲染,這會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較大的沖擊,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此外,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信息崇拜,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無政府主義與自由主義,進而導致信息的濫用、誤用與泛濫,降低駐足思考的能力,促使學生正確選擇的迷失[2]。
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路徑可從多方面進行闡述,在此不能完全涵蓋,挑選其中較為行之有效的發(fā)展路徑進行舉例分析,大致包括:創(chuàng)建以新媒體為基礎的體育文化交流平臺、引入議程設置、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對新媒體的認知以及應用能力、構建體育文化傳播體系。
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基本都會掌握相關的學習與社交新媒體工具,比如網易、新浪、微信與頭條等。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于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生活學習多元化以及群體性學習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職院校應通過信息化技術搜集高職學生較為熱衷的新媒體形式,并以信息化技術與設備為基礎,搭建適宜學生發(fā)展的體育文化交流平臺,比如高職院校專屬APP、抖音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等。在板塊設計中,可積極征求廣大高職學生的建議,開辟體育熱點、體育項目與體育故事等板塊;在體育信息內容方面,應以視頻、音頻、圖片與文字為主,以時下高職學生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第一時間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切忌長篇累續(xù)、行文枯燥,在快餐閱讀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很難被大部分高職學生接受。
其次還可依托當下最為流行的新媒體,比如利用抖音直播相關的體育文化活動,吸引高職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增加其參與度,通過體育活動來建立與高職學生溝通的橋梁,并通過學生體育文化中的表現來了解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并在體育活動后,通過采訪等形式來了解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認知以及建議等,以便高職院校在后續(xù)的體育文化建設中,及時通過完善與改革相關措施來更好的服務于高職院校學生,這對于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長遠發(fā)展有著一定的保障作用[3]。
議程設置指的是大眾媒介影響社會的方式,而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議程設置主要指的是,通過新媒體技術提升對高職學生影響,增加高職院校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興趣以及探索欲望。雖然通過新媒體不能從根本上決定高職學生對于某些事情的看法,但是卻可以通過相關議題設置與信息供給來影響高職學生對于事件的意見以及正確認知。
在體育文化建設中引入議程設置,可有效提升體育文化的吸引力與滲透力,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體育文化的學習中;此外,高職院??赏ㄟ^新媒體構造體育文化事件,并以此為基礎設置相關議題,引發(fā)學生對于議題的思考與討論,突出體育文化的重視程度,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文化方面正確的價值觀,使其能夠以正常的心態(tài)去面對網絡世界中復雜的體育文化;最后,高職院校還可通過新媒體對體育文化進行“包裝”,強化其流行、時尚與健康內涵,促進大學生體育文化建設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教師由于年齡、愛好等因素,對于新媒體缺乏足夠的認知以及應用,因此并不能合理的應用新媒體來進行體育文化建設,但是新時期的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的最重要來源即是多種多樣的新媒體,這很容易導致學生與教師對事情的認知偏差,從而達不到對事件的統(tǒng)一看法,且教師對于學生在體育文化方面的發(fā)展也會逐漸產生理解偏差,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最后導致高職院校的體育文化建設進步緩慢。
因此,高職院校應提升對體育文化建設者的相關方面培訓,讓其對新媒體行為規(guī)范與法律法規(guī)等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比如學校可通過定期研討會的形式來堅強建設者對新媒體的認知與應用,或者是招聘相關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自上而下”、“由點及面”的提升建設者團隊的新媒體運用能力;此外,高職院校也可通過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來鼓勵建設者積極主動的接觸并且學習相關新媒體,并且通過建設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來提升自身對于新媒體應用于體育文化建設的心得,實現建設者團隊整體對于新媒體的把控以及應用,從而更好的實現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4]。
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傳播體系應從以下三個層次進行:
其一,完善體育文化資源庫。以信息化技術與互聯網空間為基礎,以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文化建設為導向,進行體育文化資源庫的完善,提升高職學生體育文化廣度與深度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其次還應保障高職學生可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體育文化資源庫,隨時隨地的訪問與學習。
其二,融合校園媒體。通過對高職院校傳播媒介的整理與融合,使之形成統(tǒng)一的新媒體平臺,擴大該新媒體平臺影響力的同時,實現體育文化相關信息資源的快速傳播,增加其在高職院校內部的宣傳效果。
其三,鼓勵更多的高職學生參與進新媒體時代下的體育文化建設,并突出其主體位置,讓其能夠按照自身的思維進行體育文化建設發(fā)展路徑的探索,如此可滿足不同學生體育文化建設的不同需求。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需要高職院校相關建設者加強對各種新媒體的認知以及應用程度,從而在新媒體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體育文化建設需求的了解與把握,針對性的展開相關方面的建設,促進學生在體育文化方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